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药》2018,(10)
[目的]氟乐灵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酸且难以处理,开发了去除废酸中少量硝酸及亚硝酸的工艺。[方法]通过尿素与硝酸和亚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制得硫酸,同时避免氮氧化物的生成。[结果]硝酸及亚硝酸的脱除率达95%以上,且去除过程中无氮氧化物生成。[结论]该工艺具有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且经处理后的废酸可外售用于生产化肥,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硝化甘油安定度阿贝尔试验是将硝化甘油在72℃下加热,分解放出的氧化氮气体与试纸上的碘化钾反应,以出现棕色线条所经过的时间来衡量其安定性。反应的机理是:氧化氮气体先与试纸上的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亚硝酸:2NO_2+H_2O—→HNO_3+HNO_2在有硝酸存在的介质中,亚硝酸再与富集在干湿分界线上的碘化钾作用而游离出棕色的碘:  相似文献   

3.
硝化甘油安定度阿贝尔试验是将硝化甘油在72℃下加热,分解放出的氧化氮气体与试纸上的碘化钾反应,以出现棕色线条所经过的时间来衡量其安定性。反应的机理是:氧化氮气体先与试纸上的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亚硝酸: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稀硝酸及稀硝酸中微量亚硝酸电离过程的分析,结合质子酸碱理论,认为稀硝酸中不能形成H+和NO3-缔合生成的质子碱"离子对",因而不存在"离子对"接受质子形成质子化的硝酸并进一步电离产生亲电质点NO2+;亚硝酸存在两种电离平衡方式,稀硝酸电离产生的质子能促使亚硝酸电离产生亲电质点NO+;稀硝酸硝化是亲电取代-氧化反应机理,稀硝酸中微量的亚硝酸为亲电反应试剂,稀硝酸为化学氧化剂并对其原因作了阐述;对稀硝酸硝化与亚硝酸亚硝化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采用低氮燃烧器及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工艺的锅炉脱硝系统运行情况。浓硝酸装置尾气总排放量为300~400 m~3/h,NO_x质量浓度为4 000~5 200 mg/m~3,经处理后,出口NO_x浓度达标排放,证明脱硝工艺能够处理硝酸尾气。从氨逃逸量增加、操作控制难度提高、安全系数降低等方面分析装置的缺点,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岗位配合、定期吹灰、硝酸尾气输送管线排凝和制定操作预案。为脱硝系统处理硝酸尾气的工艺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填料鼓泡塔中进行一氧化氮与硝酸和甲醇溶液反应制亚硝酸甲酯(MN),考察了反应温度、硝酸浓度、甲醇浓度和气体流速等因素对NO转化率和MN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O转化率和MN收率均随硝酸浓度和甲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气体流速增大而减小。在常压,反应温度为40℃,反应液150 m L,其中HNO3质量分数为10%,CH3OH质量分数为85%,气体流速为100 m L/min,气相中NO体积分数为20%的条件下,NO转化率可达到79.1%,MN收率可达到71.9%。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研究了硝酸生成亚硝酸甲酯的可行性,同时与催化剂厂家合作,研制了新型的催化剂,设计制造了硝酸催化还原塔,同时进行了工业化的应用,降低了乙二醇生产成本并解决了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8.
培养125种不同成分废水的适应性硝化菌群,使用电镜观察法研究其菌群构成和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同时在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硝化颗粒加入量的条件下分析其反应时间阈值,来研究短程硝化颗粒的制备方案并研究其对高NH3-N废水的处理效果,采用适应性变异促进培养法。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污染条件下,硝酸菌浓度均呈现出指数型增长关系,亚硝酸菌均表现出线性增长关系。随着NH3-N浓度增加,适应性硝化颗粒中,亚硝酸菌占比持续降低,而硝酸菌占比持续升高。亚硝酸菌浓度与NH3-N浓度呈现逆相关,硝酸菌浓度与NH3-N浓度呈现正相关。从而发现,不同的NH3-N废水污染形式对应的适应性硝化颗粒生化成分有较大差异,对不同成分的NH3-N废水需要选择针对性的硝化颗粒进行废水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废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徐健  王辰  杨涛  王琪 《安徽化工》2018,(3):32-36
采用水热硝酸氧化法对活性炭表面基团进行处理,考查了硝酸浓度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表面含氧基团的影响,对催化剂进行了N_2物理吸附、NH_3-TPD、FTIR、TEM等表征,并评价Pd/AC催化剂催化甲酸分解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硝酸浓度的提高,活性炭上含氧基团增加,浓度过高会破坏活性炭孔结构,使负载Pd粒子尺寸有所增大,催化剂活性降低。当活性炭在硝酸浓度为1.0 mol·L~(-1),150℃下水热处理4h,负载Pd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在甲酸浓度为0.01 mol·L~(-1),90℃反应1 h情况下,甲酸分解率达到92.22%。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中亚硝酸甲酯的再生装置系统,它包括亚硝酸甲酯再生塔、亚硝酸甲酯汽提塔和气液分离器;亚硝酸甲酯再生塔的顶部液相进料口与亚硝酸甲酯合成反应器的包含甲醇和硝酸的液体管道经管线连接;亚硝酸甲酯再生塔的顶部气相进料口与包含氮氧化物的气体管道经管线连接;亚硝酸甲酯再生塔的底部液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水泥窑炉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的生成机理,介绍了第二代分解炉梯度燃烧自脱硝的技术及实验室竖式电炉模拟分解炉内气体反应的试验技术及实验室竖式电炉模拟分解炉内气体反应的试验,研究了不同炉膛温度、停留时间、还原剂浓度下CO与NO的反应历程的反应历程。在湖北某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中的工程应用表明,梯度燃烧自脱硝分解炉可实现脱硝效率6060%,出分解炉烟气NOx浓度400400mg/m3(标),月平均氨水用量下降6060%以上以上,每年可节约氨水使用成本200万元以上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硝酸下游产品的深度加工和节能降耗,该文(作者成文历时12载,本刊分几期刊登完——编者)就稀硝酸的生产如何提高其浓度的问题作了论述:(1)生产浓度50%HNO_3的可能性及其途径;(2)气体冷却器的选择(以管壳式气体冷却冷凝器为最佳)。还简介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稀硝酸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13.
周玉香  郭忠堂 《广州化工》2013,(12):178-179,196
某硝酸厂采用西班牙ESPINDESA公司双加压法硝酸清洁生产工艺,在保证了较高的氨氧化率和酸吸收率的同时又从源头上削减了硝酸尾气中NOx排放浓度;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对硝酸尾气进行末端治理,通过严格控制氨与尾气混合均匀程度、氨与氮氧化物的化学配比及脱硝反应器的操作温度等工艺措施,确保硝酸尾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自吸式搅拌鼓泡反应器中进行硝酸还原反应研究,即一氧化氮与硝酸和甲醇反应生成亚硝酸甲酯的反应研究,实验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温度、压力以及液相停留时间对NO转化率和MN收率的影响,并通过离子色谱分析反应后的液相组成。结果表明,在0.5bar,温度为65℃,硝酸浓度为10%,气相中NO浓度为15%,液相停留时间为4h的条件下,NO转化率可达85%,MN收率约89%,由离子色谱可知有一部分NO与HNO3反应生成了HNO2,在大量甲醇存在的溶液环境下,可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高中放废液蒸发浓缩甲醛脱硝反应中存在诱导期导致废液"暴沸"的问题,研究采用加入亚硝酸钠溶液来消除脱硝反应的诱导期,主要研究甲醛脱硝过程中的初始反应温度、甲醛加入量、亚硝酸钠加入量对诱导期长短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定量控制规律。结果表明,加入亚硝酸钠对于缩短或消除甲醛脱硝反应的诱导期效果明显,并且在较高的初始温度下反应能够有效减少甲醛和亚硝酸钠的加入量,同时分析得到的诱导期定量控制规律,也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硝酸下游产品的深度加工和节能降耗,该文(作者成文历时12载,本刊分几期刊登完——编者)就稳硝酸的生产如何提高其浓度的问题作了论述:(1)生产浓度50%HNO_3的可能性及其途径;(2)气体冷却器的选择(以管壳式气体冷却冷凝器为最佳).还简介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稀硝酸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中亚硝酸甲酯的再生装置系统,它包括亚硝酸甲酯再生塔、亚硝酸甲酯汽提塔和气液分离器。所述亚硝酸甲酯再生塔的顶部液相进料口与亚硝酸甲酯合成反应器的包含甲醇和硝酸的液体管道经管线连接,亚硝酸甲酯再生塔的底部气相进料口与包含氮氧化物的气体管道经管线连接,亚硝酸甲酯再生塔的顶部气相出料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顶部进料口经管线  相似文献   

18.
木洋 《炭黑译丛》2001,(2):6-12
人所共知,重氮盐可以用伯胺、亚硝酸盐和酸反应来生成。亚硝酸盐可以是任何金属亚硝酸盐,最后是亚硝酸锂、亚硝酸钠、亚硝酸钾或亚硝酸锌,或者是例如亚硝酸异戊酯或亚硝酸乙酯等有机亚硝酸酯。所用的酸可以是有机酸或无机酸,只要能有效生成重氮盐就行。优选的酸包括硝酸、盐酸和硫酸。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在南化公司105 kt/a和270 kt/a稀硝酸装置尾气处理中的应用。2套硝酸装置尾气治理装置主要由1台氨蒸发器、1台氨气缓冲罐和2台脱硝反应器组成。其操作条件为氨蒸发器温度为80~90℃,氨缓冲罐气氨压力为0.9~1.2 MPa,脱硝反应器压力降低于7.0 k Pa。处理后的硝酸尾气中NOx质量浓度小于100 mg/m~3,甚至低于50 mg/m~3,逃逸氨质量浓度低于2.5 mg/m~3,满足国家和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20.
硝酸性氮和亚硝酸性氮在1999年2月补加到了“关于人体健康保护的环境标准”中。标准值两氧化态氮总合为10mg/L以下。此标准的通过实施、在现在排不标准中的使用审核,预定在2000年中央环境审议会的咨询回报会上提出。另处,对于硝酸性氮及亚硝酸性氮来说,像现在的自来水标准及地下水标准中,一直强化其去除对策。而且,对于含硝酸、亚硝酸的总氮的排水限制已有持续10年以上的历史,有许多处理技术的提案。因此,在考虑硝酸性氮和亚硝酸性氮时,可以参考对应这些先前法规的技术。本文首先根据以往针对各种法规对于硝酸性氮和亚硝酸性氮的处理的研究的方面作以简单归纳之后,来解释各个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