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部起绒面料的设计与关键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起绒布是在棉、化纤等原料织制成底布后 ,经过起毛机械等整理加工 ,把纤维从构成的纱线中拉出形成绒毛 ,其特点是绒毛覆盖于整块面料上。局部起绒面料是一种花式起毛印花绒布 ,它根据印花花形的需要 ,在起绒机上将需要起毛的部分花位起毛 ,达到局部起绒的效果。目前的起毛设备都是针对整幅布面起绒 ,要让布面局部起绒 ,关键是让不需要起毛的地方在过起毛机时不被拉出绒毛。我们可以利用在布面上浆后纤维表面成膜封闭的原理 ,使起毛机的钢丝针滚上的针不易刺进纱线表面 ,从而达到不起毛的目的。1 主要工艺流程针织物和机织物均可局部起…  相似文献   

2.
我厂使用的染整N052型气体烧毛机设备为立式,双火口气体烧毛机,布速40—100米/分。烧毛工艺可根据产品的风格要求,合理制定烧毛的次数、布速和火焰强度等。精纺毛织物经过烧毛除去布面毛茸,使呢面光洁,纹路清晰。但是由于烧毛对织物的手感弹性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毛涤华达呢产品(羊毛45%、涤纶55%),织物经烧毛后手感有明显的硬板、发燥的缺点。这是因为织物表面的茸毛被烧掉后,涤纶纤维熔融成小球,羊毛纤维被分解或炭化,以及织物本身受到这种高温干热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纤维损伤,既使再经过湿鞋处理也难以改善成品的手感。针对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立秋 《染整技术》2007,29(2):50-51
主持人:烧毛工艺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纺织品最终外观、实物档次、风格及服用性能。为去除暴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末端.必须进行烧毛工艺。未烧毛的织物比已烧毛的易沾污、优良的烧毛质量,令布面光洁滑爽.染色色泽鲜艳度高。干、湿摩擦牢度好;正确的烧毛工艺则可有效地改善麻类织物刺痒感:灯芯绒经火焰喷射、圆筒接触烧毛后,既能将沟坑中绒毛去除,又能使条绒顶部圆润.令布面条纹清晰。且带有神秘的光艳:合成纤维经烧毛后,起球现象极大改善;采用先进的接触烧毛机.对小棉结较多的坯布。能提高小棉结的去除率.从而减轻前处理退浆、精练的负担;深色匹染产品的云斑.往往是因布面突出的纤维形成漫反散所致.经烧毛工艺后.消除了产生云斑的这个因素:而经烧毛的优质半制品,则是精细印花的前提。上述种种情况表明,烧毛工艺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机织物和针织物烧毛是为了尽可能完全、干净地烧灼掉伸露在纱线外的松散纤维末端,这些纤维末端使织物表面产生茸毛外观。这对棉和粘胶纤维是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因为这些纤维一经燃着就能沿着它们本身完全燃烧至织物表面为止。但是合成纤维,尤其是聚酯纤维,情况就稍有不同。聚酯纤维虽然也能被火焰点燃,但是一经离开火焰就立即中止燃烧。因而,、应该采用这样的手段,就是在每根纤维末端燃烧的  相似文献   

5.
在直接涂层织物中 ,基布的整理对成品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基布表面纤维量与最终涂层织物的表面瑕疵量有关。本研究工作用一般的工业方法 ,即剪毛和烧毛 ,除去织物表面的茸毛。用生物抛光法处理下机织物和已除茸毛样布。通过测定失重和借助显微镜分析研究酶水解的速率 ,借助图像分析法对表面瑕疵作定量分析。实验结果清楚表明 ,一般的除茸毛法 ,尤其是生物抛光有助于提高 PVC涂层织物的表面质量。1 引 言  将连续的聚合物膜涂覆在基布上的目的 ,是要有效地改变基布的外在特性及物理性能 ,使织物具有本身没有的新性能。用聚合物膜涂…  相似文献   

6.
毛球乃是织物表面由于纤维茸毛的滚卷而形成的小球和小结。天然纤维的机织物和针织物上的毛球一般容易从织物的表面脱落,而合成纤维织物上的毛球则固结得较牢。同时,纱的毛茸越多,其缠结和滚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对毛茸起球、纱线拈度、纤维长度、纤维的几何结构、纤维的断裂强度、纤维的弹性变  相似文献   

7.
烧毛是一般印染织物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织物通过烧毛后可除去布面上的茸毛,增加布面光洁度,对合纤织物可改善起毛起球,减少印染加工疵病等等。就烧毛方法而论,分煤气烧毛、汽油烧毛、丙丁烷烧毛、铜板烧毛、电热板烧毛等等,这些方法都需要耗用能源,都涉及到一个节能问题。根据我国目前能源的生产情况,今后若干年内发展生产所需要的能源很大程度上要靠节能来解决。节能已被定为长期的战略方针。目前管理水平低,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造成的能源浪费状况要迅速改变。就织物烧毛而言,节能的潜力很大,其节能措施有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织物结构、克重和所要达到的整理效果。因此,首先要做的是使纤维紧紧地依附在纱干上,以减少绒毛的出现。例如,针织品中建议使用捻度较高(am = 110)的纱线。另外,使用赛络纺纺制的纱也能提高织物的整理效果。与棉织物相比,Lyocell纤维织物的结构应该略紧密一些。通过增加线圈密度很容易达到这个要求。例如,用11.7 tex(50/1 Nm)的纱以E 28的针距进行编织,线圈密度应该是13 ~ 14线圈/cm,而不是12线圈/cm。另一种可能性是用较粗的Lyocell纱(145.8 tex,大约4 Nm)或更小的针距。3.2 烧毛机织物和针织物也可以通过烧毛来减少…  相似文献   

9.
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及其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织物在实际服用和洗涤过程中,由于不断受到摩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呈现出毛茸,毛茸在继续穿着中互相纠缠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之为起毛起球。纱线、织物组织结构、染整工艺、穿着条件是影响起球的四个主要因素。通常可采用烧毛或剪毛、生物酶整理、轻度缩绒及树脂整理的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采用3种测试方法对不同织物结构和整理加工参数的粘胶交织针织物进行了起毛起球测试试验,研究了其起毛起球性能测定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纱线烧毛能有效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而酵素洗涤整理并不能改善粘胶交织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穿着水平也在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在织物的原料、织造加工、漂染等方面下功夫,而且更需要在后整理上作文章。 涂料印花因具有色谱齐全、拼色方便、日晒牢度高、印花工艺流程短等优点,所以在针织物印花中比较常用。但因印花后织物的柔软性不好而减少了其使用范围。 织物的生化整理是近几年来世界上新兴的一项后整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BA生物制剂使棉等天然纤维素纤维的非结  相似文献   

12.
J.Stoehle 《纺织导报》2007,(4):40-40,42
预处理方法主要是对织物进行均匀处理,从而使其有利于后续的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工艺.这些方法主要包括烧毛和漂白工艺,目的是去除纤维上的沾污和杂质.  相似文献   

13.
罗文久 《印染》1990,16(2):26-27
一、工艺流程 棉麻的印染加工比纯棉难度大,其主要原因是麻的杂质多,难以去除,造成印染加工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又结合纯棉的特性,我们加强棉麻印染前处理工艺,使得棉麻印染加工顺利进行。 其工艺流程为:翻布缝头→一次烧毛→碱退浆→一次煮练→二次煮练→三次煮练→氯漂→二次烧毛→氧漂→丝光→染色→后整理(柔软处理,轧光、预缩)→验码成包 二、工艺条件 1.烧 毛 棉麻织物必须采取两次烧毛。因麻的茸毛多而粗大,经过几道工序加工后,未烧尽的茸毛及摩擦新起的茸毛又出现在织物表面  相似文献   

14.
正碱性问题棉织物前处理时通常要用较高浓度的碱处理以去除织物杂质(尤其丝光碱用量更大),碱进入纤维内部不容易洗净,染色时(活性还原染料)也要加碱,因此在后整理时布面有可能呈碱性。而化纤织物在染色完成后都要经过还原清洗,目前印染厂还在使用保险粉和烧碱清洗,如果后面清洗不干净,也会造成上柔软前布面带碱。而普通硅油是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布面毛羽对涤棉机织物起球的影响,采用正交优化设计法研究纱支、捻度、捻比、织物覆盖系数、纱线烧毛及涤纶碱处理6个工艺参数对布面毛羽和毛球的影响,并利用图像处理法和马丁代尔法分别对布面毛羽和毛球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6个工艺参数对布面毛羽和毛球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最优工艺参数为纱支24 S、捻度890 T/m、捻比0.0、织物覆盖系数91%、纱线烧毛、涤纶碱处理。涤棉机织物起球的先决条件为毛羽平均长度在3.7~9.0 mm,毛羽密度达到8.6~9.1根/cm~2,织物才开始起球。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大豆蛋白纤维/羊绒混纺针织物易起毛起球的特点,选用4种整理方法对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并优选出最佳工艺.研究表明:采用单面给液的整理方法对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是有效的,并且得到了提高大豆蛋白纤维/羊绒(80/20)混纺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最佳工艺.此工艺的主要特点是构造出织物正反两面纤维摩擦性能的差异性,阻止正面纤维相互缠结,阻碍反面纤维从布面拔出.  相似文献   

17.
棉/锦交织物轧染工艺主要包括烧毛、冷堆前处理、丝光、定型、染色和后整理。冷轧堆前处理采用低碱常温堆置,染色采用连续轧染工艺,主要进行染料的选择,防止纤维沾色,合理控制各工序烘干温度,调整设备,防止布面细皱产生,根据要求调节整理处方,使成品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冯兵 《印染》2004,30(17):18-19
根据苎麻/棉氨纶弹力织物的性能,前处理采用两次快速烧毛工艺,以去除织物表面茸毛。采用第一次烧毛后轧碱灭火,后续冷轧堆加汽蒸水洗;第二次烧毛后则轧酸灭火再复漂,既保证氨纶弹性,又使织物具有良好的光泽和白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纬编针织物织造出现的纬斜问题,从织物设计、编织过程及染整加工三方面分析了针织物纬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采用S捻和Z捻纱交替配置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织物纬斜,对纱线进行汽蒸定捻后编织可减少因纱线捻度不稳定而造成的布面纹路歪斜,以及后整理对织物丝光可减小纬斜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丽  文卓 《针织工业》2020,(4):37-40
布面毛羽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导致染整品质问题,很多针织物前处理加工时必须先去除毛羽。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织物光洁度评价体系评价布面毛羽,通过研究烧毛机火口距离、火焰强度、运行机速、烧毛方式4个参数对烧毛前后毛羽级别差、手感、胀破强力的影响,确定烧毛工艺参数与毛羽级别差关系,同时讨论不同毛羽级别差和损耗率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毛羽级别差和火口距离、火焰强度、运行机速、烧毛方式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涤纶织物手感、胀破强力主要受烧毛方式和火焰强度影响,毛羽级别差和损耗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此模型可以根据成品要求毛羽及坯布原始毛羽评估工艺损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