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乙酸酐为酯化剂、已二酸为交联剂,在机械活化固相体系中制备乙酰化二淀粉已二酸酯。对酯化产品进行FTIR、XRD、SEM表征分析,结果显示,淀粉成功实现交联酯化;交联酯化不会改变淀粉的晶型,但会改变淀粉颗粒表面的形貌;机械活化使淀粉颗粒形状破坏,并破坏淀粉的结晶结构。机械活化交联酯化淀粉的抗老化性、抗剪切性较好,凝沉性、糊化温度降低,但是其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比原淀粉差,峰值黏度小,凝胶性弱。  相似文献   

2.
以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为原料,己二酸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酰化试剂,无水硫酸钠为膨胀抑制剂,对乙酰化己二酸交联机械活化木薯淀粉的制备工艺及性能进行研究,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混合酸酐与淀粉质量比对乙酰化己二酸交联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冷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机械活化木薯淀粉的乙酰化己二酸交联反应均有影响,对于机械活化1.0h的木薯淀粉,在无水硫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3%、反应时间1h、pH8、混合酸酐质量分数为7%、反应温度50℃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机械活化木薯交联酯化淀粉糊的冷黏度由活化淀粉的847mPa·s提高到1502 mPa·s,淀粉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酸性、抗老化性显著提高.利用红外光谱证明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与混合酸酐确实发生了交联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3.
机械活化对玉米乙酰化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玉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活化时间为60 min的玉米淀粉和原淀粉为原料制备乙酰化淀粉.研究了机械活化对玉米乙酰化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乙酰化淀粉的溶解度、糊透明度增大.冻融稳定性增强,凝沉性降低,糊黏度增大及其热稳定性提高.机械活化作用破坏了淀粉的结晶区,结晶程度降低,有效地改善了乙酰化淀粉的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以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酯化剂,采用一步连续法制备机械活化木薯交联酯化淀粉,考察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交联pH、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酯化pH、酯化时间等因素对交联酯化淀粉糊冷黏度的影响,并与原木薯淀粉合成的交联酯化淀粉进行比较,研究了产物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机械活化木薯淀粉的交联酯化反应均有影响.对于机械活化1.0h的木薯淀粉,在反应温度40C、三偏磷酸钠1.0%、交联pH 10.0、交联时间2.0h、醋酸酐用量0.5mL、酯化pH 9.0、酯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机械活化木薯交联酯化淀粉糊的冷黏度由机械活化淀粉的847 mPa·s提高到3 225 mPa·s,淀粉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酸性、抗老化性显著提高.交联酯化复合变性有利于形成淀粉的Ⅴ型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木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酯化剂,己二酸为交联剂,应用湿法工艺制备了木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分别研究了己二酸添加量、醋酸酐用量、反应pH值、反应时间对产品峰值黏度(B)和冷糊黏度(E)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获得高黏度木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己二酸添加量为淀粉质量 (干基) 的0.050%,醋酸酐用量为淀粉质量 (干基) 的3%,反应pH值为8.0,反应时间为90 min。所制得的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的峰值黏度为1 141 BU,冷糊黏度为1 695 BU。与木薯原淀粉相比,产品的峰值黏度和冷糊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糊化温度降低,黏度热稳定性增强,抗剪切能力和冻融稳定性提高,但透明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交联酯化机械活化玉米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械活化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醋化剂进行复合变性,制备机械活化玉米交联酯化复合变性淀粉,考察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交联pH值、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酯化pH值、酯化时间等因素对交联酯化淀粉糊冷黏度的影响,与原玉米淀粉合成的交联酯化淀粉进行比较,研究了产物的理化特性,并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机械活化玉米淀粉的交联酯化反应均有影响。对于机械活化1.0 h的玉米淀粉,在反应温度40℃、三偏磷酸钠1.0%、交联pH值10.0、交联时间2.0 h、醋酸酐用量0.5 mL、酯化pH值9.0、酯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机械活化玉米交联酯化淀粉糊的冷黏度由活化淀粉的466 mPa.s提高到1 629 mPa.s,淀粉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酸性、抗老化性明显提高。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淀粉经过交联酯化复合变性处理后,分子结构上引入新的化学基团,交联酯化淀粉属于V型结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马铃薯淀粉(PS)及其7种变性淀粉(醋酸酯淀粉、羟丙基淀粉、磷酸酯双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氧化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在糊化温度、峰值黏度、热稳定性、凝胶性、抗剪切、耐酸性、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等性能差异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改性方式对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⑴羟丙基和醋酸酯改性均可降低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提高淀粉峰值黏度,增加糊液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但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和凝胶性差;⑵交联改性提高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和凝胶性,增强了糊液热稳定性和耐酸性,但透明度降低;⑶氧化处理降低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和峰值黏度,提高淀粉糊透明度;(4)双重改性处理的复合变性淀粉同时兼有二种单一变性淀粉的共同特性,其中:氧化羟丙基淀粉的透明度最好,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冻融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活化60min的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一氯乙酸钠为醚化剂制备交联羧甲基淀粉,对交联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抗酸、抗剪切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交联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增大、糊的透明度增大;相对于羧甲基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减小,糊的透明度降低;相对于交联淀粉和羧甲基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抗酸和抗剪切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种不同方式预先对淀粉进行活化,然后以活化淀粉为原料,以柠檬酸为酯化剂制备柠檬酸淀粉酯。探讨了活化方式、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淀粉酯化取代度的影响。对淀粉柠檬酸酯的糊化透明度及乳化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胰酶活化对淀粉酯化效果影响较显著。柠檬酸淀粉酯的最佳合成条件是:淀粉柠檬酸质量比2∶1,催化剂为淀粉质量的3%,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70℃时,制备的淀粉酯取代度为0.412。随着淀粉酯取代度增大,淀粉糊透明度升高,乳液稳定性先升高后稍有回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有效控制交联羟丙基淀粉制备过程中交联和醚化程度,改善产品性能。方法:以蜡质玉米淀粉(WCS)为原料,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环氧丙烷(PO)为醚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复合变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DP),重点考察了STMP和PO添加量对蜡质玉米淀粉Brabender黏度曲线、透明度、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通过前期条件探索和研究优化,获得了兼具热稳定性和易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较单一交联或醚化改性WCS改善的HDP,具体制备条件为:STMP添加量0.30 g/100 g,交联反应时间45 min, PO添加量6 mL/100 g,醚化反应时间90 min。结论:经交联和醚化后的淀粉性能相比原淀粉有了明显的改善,糊化温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提高,热稳定性和凝胶性均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1.
交联琥珀酸酯木薯淀粉的黏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琥珀酸酐为酯化剂,醋酸酐、己二酸混合酸酐为交联剂,制备交联琥珀酸酯淀粉。着重研究药品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pH值及反应时间对交联琥珀酸酯淀粉的Brabender峰值黏度和热糊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琥珀酸酐的添加量与峰值黏度成正比,但热糊黏度先增加后降低;醋酸酐、己二酸混合酸酐的添加量与峰值黏度成反比,但热糊黏度先增加后降低;其它反应条件对淀粉的影响为峰值黏度和热糊黏度都是先增加后降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琥珀酸酐质量分数4%,醋酸酐、己二酸混合酸酐质量分数1.0%,温度25~30℃,pH8.5~9.0,反应时间1 h。  相似文献   

12.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以乙酸酐为酯化剂,在不同脉冲电场强度(0 k V/cm、2k V/cm、3 k V/cm、4 k V/cm、5 k V/cm、6 k V/cm、7 k V/cm)、不同有效处理时间(0 ms、3 ms、6 ms、9 ms、12 ms、15 ms)和不同酸酐添加量(4%、6%、8%、10%、12%)下湿法制备醋酸酯淀粉,对乙酰基及取代度进行测定,得出经过脉冲电场处理,木薯醋酸酯淀粉乙酰基含量和取代度都有所提高。乙酸酐添加量为6%,电场强度为4 Kv/cm,有效处理时间为9 ms,样品取代度由0.084提高至0.110,说明脉冲电场处理可以促进酯化反应的进行,提高了酯化反应效率。此外还研究了木薯醋酸酯淀粉糊透明度、溶解度及膨润力、冻融稳定性和淀粉糊黏度性质,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经过脉冲电场处理,木薯淀粉颗粒均引入了乙酰基团,并提高醋酸淀粉的糊透明度、溶解度和膨润力,提高淀粉糊峰值黏度,而淀粉糊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李倩  高群玉  吴磊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306-309,334
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酯化剂,对甘薯淀粉进行复合变性,通过一步和二步改性法制备交联酯化改性甘薯淀粉。比较了一步和二步改性法对交联酯化甘薯淀粉性质的影响。一步法指甘薯淀粉交联后调整酯化的条件,省去水洗、中和与干燥操作工序连续进行酯化;二步法为将制备的交联淀粉粉碎干燥后作为酯化变性反应的原淀粉。以峰值粘度和稳定性为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一步法改性的交联酯化甘薯淀粉具有更好的峰值粘度和稳定性;二步法改性的交联酯化甘薯淀粉具有更好的抗凝沉性,溶解度和膨胀度略高于一步法,抗冻融性更好,但与一步法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正茂  阚玲 《食品科学》2015,36(8):86-91
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玉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再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发生酯化反应制备OSA淀粉酯。研究机械活化时间、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淀粉乳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因素对玉米淀粉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和响应面分析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玉米淀粉OSA酯化反应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且反应不受pH值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机械活化10 h、反应温度33.1 ℃、pH 8.45、淀粉乳质量分数12.2%、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制得机械活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平均取代度为0.020 3。  相似文献   

15.
以油莎豆淀粉为原料,以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选用水相法制备OSA淀粉酯.对不同OSA用量的油莎豆OSA淀粉酯的糊液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性淀粉含量和接触角进行分析,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淀粉酯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油莎豆OSA淀粉酯取代度随OS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反应效率与之相反.淀粉酯糊液透...  相似文献   

16.
以醋酸酐为酯化剂,对小麦氧化淀粉进行酯化,研究酯化程度与反应条件的关系,测定粘度性质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反应体系pH、醋酸酐用量和氧化淀粉氧化程度的影响比较大.淀粉经氧化-酯化复合变性后,颗粒受到了更大程度的破坏,存在明显的酯羰基;复合变性后的淀粉更易糊化,糊的粘度有所降低,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戊二酸木薯淀粉酯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别制备水相戊二酸木薯淀粉酯(AGAC)和醇相戊二酸木薯淀粉酯(EGAC),使用FT-IR、XRD和SEM进行微观表征,研究两种酯化淀粉的粘度、透明度、流变性、冻融稳定性和抗盐性等理化性质。微观表征的结果显示两种酯化淀粉分子中成功接入了戊二酸基团,两者的晶型均没有发生变化,其整体结构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布拉班德粘度仪分析结果表明AGAC的峰值粘度有所提高,同时糊化温度明显降低,EGAC的糊化温度降低,峰值粘度大幅度提高,但粘度稳定性没有提高。AGAC糊液和EGAC糊液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和抗剪切力均强于原淀粉,而AGAC和EGAC抗盐性均低于原淀粉,即其热糊稳定性和抗盐性未得到改善。EGAC的透明度高于原淀粉,但低于AGAC;而冻融稳定性、抗剪切能力均略优于AGAC和原木薯淀粉,引入戊二酸基团后,木薯淀粉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和抗剪切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交联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交联法制备抗性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和中心组合法优化了玉米抗性淀粉制备工艺参数,并对制备出来的交联淀粉与酯化淀粉和原淀粉进行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等性质的比较。结果表明,交联法得到最优改性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时间是3.5 h、交联剂浓度是11.5%、底物浓度是0.71 g/mL、反应温度是60 ℃。试验模型与实际拟合度良好, 制得的抗性淀粉含量为60.76%,通过红外光谱证实了交联反应的发生,交联后抗性淀粉溶解度升高,膨润度和冻融稳定性下降,并在扫描电镜观察下淀粉颗粒的形状和大小与原淀粉没有显著差异,为玉米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丁二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丁二酸酐为酯化剂合成低取代度酯化淀粉的最佳合成条件.试验采用湿法合成工艺,以产物取代度的高低水平为指标进行合成条件的筛选,并分析测定了产物的黏度、透明度.结果表明: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体系pH9.0、丁二酸酐用量4%、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30℃;随着产物取代度的增加,其黏度和透明度均有提高且呈上升趋势;酯化淀粉的黏度和透明度均高于马铃薯原淀粉及玉米酯化淀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