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规模的海洋溢油常常导致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灾难,溢油事故应急是世界应急技术领域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文章通过引用典型事故案例和国内事故概况说明了溢油事故的巨大风险及其危害,分析油品入水、扩散、漂移以及着陆四个不同事故演化阶段的污染特征,系统梳理溢油事故应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置方法,并通过对比各类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总结当前溢油应急处置技术、应急能力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应该在提高应急装备能力、开发新技术产品、建立全球联动机制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2.
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满春志  刘欢 《城市勘测》2012,22(6):50-52,89
海上溢油事故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如果处置不当还将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文章基于对大连“7.16”及BP“4.20”溢油污染事故处理方法分析,探讨了国内外海上溢油应急技术的发展概况,并结合中国石油企业海上溢油应急建设实际情况,探究了中国石油企业海上溢油应急处置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石油企业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建设和应急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油气主业溢油污染风险防控需求,在总结分析溢油风险重点设施、敏感区域的基础上,确立了潜在重大溢油事故区域,优选应急物资布点分析模型,优化应急物资储备方案,在覆盖主要溢油风险应急需要条件下,力求做到溢油应急物资储备维护费用最小,对合理配置溢油应急物资和快速应对重大溢油事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海上/岸边油品储运设施的溢油特点,并从溢油流入附近水体后产生的环境风险角度出发,探讨国内外针对溢油事故的法律框架、环境应急反应体系、环境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措施。分析在环境应急反应方面国内应对溢油事故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在溢油事故环境应急反应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全  韩增 《城市勘测》2013,23(6):76-78
文章提炼出溢油应急过程中的三种信息流,以整合信息流为目标,利用以状态机为核心的指挥技术和通用共享指挥图技术(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简称COP),并结合现有的溢油应急预警及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和船舶动态管理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IS系统),提出“溢油应急一张图”核心理念,研究并设计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溢油应急效率和信息流转功效的溢油应急响应资源分布及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大型溢油事故为切入点,对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概述了发生溢油事故后溢油的快速定位、溢油飘逸轨迹模拟、溢油面积及溢油量确定方法。根据以上信息重点研究论述了溢油围控及回收方法。溢油围控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的海洋环境选择相适应的围油栏及围控方法,尤其是水流较急时发生溢油逃逸的现象,需要通过改变围油栏与水流的夹角以确保围控效果。影响溢油回收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油品的类型及油膜的厚度,文章通过对油品类型的分析,提出了不同油品类型和不同厚度油膜所对应的回收方法。  相似文献   

7.
《亚洲消防》2008,(5):19-19
新交通运输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韩国海洋警察厅,于9月2曰在青岛团岛附近水域进行2008中国(山东)海上搜救及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中韩海上溢油应急联合演习。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举办国际性海上搜救溢油应急反应联合演习,是中国政府主动履行西北太平洋成员国义务,展示中国政府保护海洋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决心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内陆河流水体跨越管道溢油模拟技术与基本流程,以西北地区某河段油品跨越管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管道泄漏突发溢油事故的风险,考虑丰/枯水期、强/静风、泄漏位置等影响因素,设计构建了12种溢油突发事件情景,应用MIKE21模拟软件建立水动力模型,并分析不同情景下的溢油漂移扩散规律。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并考虑河流自身特点,确定了高风险水域多个应急处置关键断面,给出了不同应急处置关键断面的有效应急时间,为溢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张叶舟 《消防与生活》2007,(6):F0002-F0002
为检验水上事故处置预案的有效性,整合水上搜救力量,锻炼队伍,提高水上火灾事故、水上搜救和防止水域污染应急处置能力,5月26日上午,一场规模宏大的水上搜救、灭火、船舶溢油应急演练,在重庆市涪陵区黄旗水域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更好地处置溢油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运用数值模拟预测溢油流散规律对有效围控油品泄漏后的扩散范围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溢油模拟研究面临的难题,分别从油膜扩展、动力漂移、油膜粒子化和风化作用4个方面综述了溢油基础模型的发展。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阐明了溢油数值模拟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溢油模型及软件的原理、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溢油数值模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指出一种运用欧拉 欧拉法建立溢油模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商业、旅游业的兴旺和发达,石油开采、石油运输等导致的海洋溢油污染越来越频繁,海洋环境日益严重。本文就当今海洋溢油污染的情况,介绍了海洋溢油的来源、现状以及危害,并且对海洋溢油污染的治理,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技术角度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从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三个角度对海上溢油监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对溢油遥感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遥感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海上溢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溢油分散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进溢油分散于水体,在溢油事故应急处理中被广泛使用。文章介绍了视觉评估观察法、油水界面张力测量法、水体分散油滴浓度分析法、分散油滴的粒径分布测试法和量化模拟波浪能量的能量耗散率评估法等5项常用的分散剂效果测试指标,总结了基于这些指标国内外进行的分散剂效果测试和溢油模拟研究,并对各项指标的考察视角进行评述,为分散剂的研发和效果评价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5)
随着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庆油田油气管网系统等危险源日趋复杂,综合风险与日俱增,给油田安全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应急平台,作为集团公司"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应急机制的基础支撑,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重要保障。目前,应急平台在大庆油田已完成启动实施、数据收集、模拟演练、上线运行,进入融合完善阶段。针对完善融合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更贴近于大庆油田生产实际的用户推广、重大危险源定位、应急培训系统和完善机制4个方面措施建议,强化应急平台在大庆油田应急处置业务中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由于市政管线权属单位的应急管理信息相互独立、市政管线事故应急预案执行效率较低、应急资源调度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管线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效果难以满足管线应急处置的需求.本次项目将对市政管线应急预案模块库、事故时空演化、预案流程驱动、应急资源配置优化及应急现场通讯展示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市政管线事故应急处置模型,支撑建设市政管线智能管控应用平台,提高事故的响应与处理效率,为市政管线主管部门进行管网运行的预警减灾、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推动智慧城市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于市政管线权属单位的应急管理信息相互独立、市政管线事故应急预案执行效率较低、应急资源调度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管线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效果难以满足管线应急处置的需求.本次项目将对市政管线应急预案模块库、事故时空演化、预案流程驱动、应急资源配置优化及应急现场通讯展示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市政管线事故应急处置模型,支撑建设市政管线智能管控应用平台,提高事故的响应与处理效率,为市政管线主管部门进行管网运行的预警减灾、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推动智慧城市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李星 《中国消防》2011,(11):43-43
6月2日下午,2011年钦州溢油应急与消防演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10万吨级码头库区举行。此次演习作为广西首次举行的大规模溢油应急与消防演习,调集了20余个部门、30余台救援车辆、12艘船舶参加,钦州市副市长陆海生任现场总指挥。  相似文献   

19.
高熊 《建筑安全》2023,(7):92-95
以珠海西区综合管廊工程为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从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中进行总结、分析、完善,通过开展地下综合管廊有限空间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研究,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有限空间安全管理体系。通过项目实际运行试验,本体系能够有效保证有限空间施工作业正常进行,保障了施工现场安全目标的实现。项目通过本体系进行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应急准备的充分性,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原水污染造成的影响,提高应急队伍应急保障能力。策划和设计应急演练,成立应急队伍,编制演练文件,保障演练物资,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锻炼了应急队伍,达到了检验与磨合应急响应机制。使应急队伍进行实战性体验,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并邀请媒体记者广泛宣传,使市民对生产自来水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市民对水质安全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