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庄子认为世人趋之若鹜的"俗乐"只是浅薄的物欲享乐,并非真正的快乐,而且它反使人"役于物".庄子推崇的快乐境界为至乐,即与天地万物相感通,与自然和谐共处.要达到此境界,庄子指出的途径是遵循"无为"的方法与准则.庄子的快乐观反映了人类对自性生命的反思,以及对精神乐土的憧憬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何亦邨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4):51-54
"三"被道家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概念,它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这个概念担负着"化生"的重要使命,它的这一功能,既能解释道家的基本生命观,又能很好地反映道家的生命哲学。在《庄子.秋水》的名篇"濠梁之辩"中,"三"这个文化概念隐藏在字里行间,贯穿全篇,有助于对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做更深层次的解读:生者即至美,凡生者皆为美。 相似文献
3.
吴金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5-36
介绍了德里达派与"自由游戏"论者的争议,分析了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中心"的涵义。认为德里达没有把握"逻各斯"的实质和理据,把赫拉克利特所说的具有一般意义的上位抽象真理解释为具体的、现实存在的实体,是抱着机械流变的思想来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4.
吴金林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5-36
介绍了德里达派与"自由游戏"论者的争议,分析了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中心"的涵义。认为德里达没有把握"逻各斯"的实质和理据,把赫拉克利特所说的具有一般意义的上位抽象真理解释为具体的、现实存在的实体,是抱着机械流变的思想来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5.
吴恒威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33-3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制度选择的分野中,霍布斯作为绝对君主制的辩护者,在与共和自由的争论中,不仅根据其人性观提出了以"权利"为中心的具有时代独创性的自由观,成为近代自由主义的先声,而且在争论中揭开了自由思想史上的诸多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6.
孙强 《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11,(4):433-436,444
庄子与萨特以艺术欣赏与创作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安顿与独立自存,这就把美从艺术的领域延伸至现实世界。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冲撞的背景下比较二者思想,可以发现他们在自由的概念、追求自由的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态度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也存在很大不同。庄子的"逍遥游"与萨特的"自由"同具有反异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特征;也都希望通过想象、体道等主观方式去达到自由之境界;而他们对束缚自由的现实所采取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前者主张迴避,后者勇于反抗。这些异同为"艺术化人生"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语境。 相似文献
7.
卫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20(1)
探讨了从亚里斯多德的娱乐到康德的自由到席勒的生命冲动,从儿童游戏到上帝掷色子到后现代的游戏解构策略,看到了审美游戏说在西方历史中呈现出有趣的双向演绎和延伸,提供了理解西方审美理论的一个新参考点。 相似文献
8.
徐珂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9,31(6)
解构论在"置换"传统形而上学书写策略的基础上,把"延异""撒播""踪迹"和"替补"等反形而上学原文字术语,既作为"摆脱"形而上学的语言单位,又作为克服形而上学弊端的工具和手段,以此建构自身非总体化的文本观念。解构论大大深化了对语言哲学和文学内涵的理解,把文本的解读描述成一种开放的自由嬉戏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李惠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8-40
《庄子》的思想主旨是道家世界观的集中体现,"道"即自然界固有的循环往复的规律,遵循"道"即是用平等的心态对待相对存在的事物,用超越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相对价值,最终达到"逍遥游"的大自由。《坛经》的思想主旨具有宗教特点,强调了主观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心"是一切认识的出发点也是回归点,驾驭心灵从而达到无分别心和大智慧是《坛经》的核心思想。就《庄子》与《坛经》中的相对概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赵雪峰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63-63,67
本文简要描述了如何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与快乐同行,与成功为友”。提出了“体验快乐,分享快乐,师生同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由意志这一概念在西方哲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哲学家都对此作出激烈的讨论和断定,但是,对这一概念所作的论述最具有深远意义的还要属奥古斯丁和康德。二者的自由意志观念即存在相同又存在不同。相同之处主要在于奥古斯丁和康德都是从形而上的角度出发来论证自由意志是先天存在的;都认为自由意志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出发的角度不同;对自由意志的选择的权利范围不同;对于上帝和自由意志的主次之分的观点不同;对自由意志为何会产生罪恶的原因不同。 相似文献
12.
德国抽象绘画关注人的"内在必须",以"表现形式的自由"为特征.本文通过对德国抽象艺术形式观进行分析,以探索各时期艺术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陈祥明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4):1-10
对庄子"自由观"的发现与诠释,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重要个案。庄子"自由观"是庄子根本的哲学精神。中国现代学界对庄子哲学精神理解诠释有两种进路:一是从"自然""无为"见出"自由""平等";一是从"逍遥""齐物"发现"自由""平等"。文章在梳理分析两种进路的基础上,对庄子现代诠释之进路及方法进行反思:庄子哲学现代化何以可能?文章提出:庄子哲学现代化要得以实现,取决于能在庄子哲学中发现和提炼出"现代性问题",取决于对庄子哲学中"现代性问题"有效而充分的学理性阐释。重要的是,要有跨文化的宏阔视野与比较哲学的阐释眼光,要努力形成具有时代感的庄子哲学诠释形态。 相似文献
14.
高聪颖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0-11
探讨对于公平与正义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公平和正义之说;公平观念具有普适性,而正义只是针对特例而言。相对于正义,公平才更是根本,所以政府在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在不损害公平的条件下有限度地实施正义。 相似文献
15.
刘广锋 《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2011,(1):13-16
《庄子》中的万物是自然物而非道德物,"自然"构成了对万物本性的规定,同时也成为"道"的法则。作为"自然"的万物,是"无用"的而非"有用"的,因为"有用性"的要求对于物恰恰是牢笼。《庄子》因此主张"观"物而否定以"判、析、察"的方式看待万物;因为"观"物时,人的心灵如明镜,而"判"物时,人的心灵因成心而生区别。对万物如能行之以"观",必能造就出"万物一体"的审美天地。 相似文献
16.
陈宋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2)
帕尔默的诠释定义概述了诠释学思想的发展体系.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殊诠释.诠释学的发展推动了翻译研究从注重单一主客体关系的文本中心论与作者中心论转向以文本客体为中心的主体间理解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刘丽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10-12
近代,面对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中日两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都提出过引进西学的问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数中国维新派思想家梁启超和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本文试图从文化传播史角度对梁启超与福泽谕吉关于西方文明传播的一些思想作比较,进而引出两人在文明观与独立观上的某些差异,并试探讨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杨家友 《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2010,(5):1-5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低潮使苦闷中的席勒转向了康德美学。他用艺术的自由游戏来改造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的普遍使人愉快的对象"这一命题,认为艺术可以培育完美的人性;用悲剧的崇高改造康德的另一命题"美是道德的象征",认为崇高和悲剧都是对感性痛苦的超越而引起的道德提升,使人在精神中得到自由和完善,并有助于人的审美教育。席勒美学通过提倡艺术和审美教育作用于社会与生活,使分裂的真善美走向统一,使悲剧与崇高等范畴真正进入美学的范畴体系,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康德美学的先天的抽象性和纯粹的思辨性。 相似文献
19.
王立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43-44,49
人类的自我认识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基本职责,是实现自我的先行条件,但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需要对人类自我的认识进行正确的把握和理解。人类的自我认识关涉人能否由存在者的层次返回存在,通达真理和自由的重大问题。返回存在要求我们必须经正确的路径--内观和体验,踏上寻求真理之路,通达真理,欢享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自由和道德同为人必须拥有的两种对象,人有自由才可能进行选择,才能行动,才能生存于社会中,有道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人同时拥有自由和道德才拥有了完整的人格。就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言,总结中西方哲学史,主要有三种观点:自由受制于道德;自由等同于道德;自由与道德相统一。弄清二者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