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专业细分及专业化重视程度提升的同时,也促进高校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高校大学生通识教育,可有效改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的问题,并能促进高校学生知识的丰富与深厚文化修养的培养。但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通识教育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高校与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对于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管理,提升高校通识教育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大学生通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以专业教育思想为指导的高等教育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及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树立起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二者各有侧重,但在课程性质上都是“非专业性”的,共同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都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通过厘清通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深刻把握二者之间的互补促进关系,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素质是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科技教育一起是推动国家,民族和个体发展的双翼,二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要求,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引导青年学生做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应该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等途径,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是新建工科本科高校的一块短板.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建工科本科高校实现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全面转型的必然要求.新建工科本科高校要加强人文教育,但不必专门设立人文学科专业院系或研究院所,而应当将人文教育定位为品德教育与通识教育,适当增加人文类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人文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文类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更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通识教育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众多高校的认可和大力推行,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通识教育理念模式被广泛开展。在此主要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中国武汉大学的通识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为我国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描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对通识教学的普遍认识,针对工程类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提出了工程类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一些举措,简明介绍了宁波工程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推动教学改革,要以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趋势,我国社会主义现化进程以及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对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高等教育的一些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比如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强调个体全面均衡发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融入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遇到许多困惑。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应以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为切入点,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在实践中推行通识教育,构建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涵,阐述了两者的相互关系.认为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专业教育包容通识教育.大学教育应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从而使学生既能掌握"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又领悟到"为何而生"的人生意义和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自身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是通识教育的内在动力,事物的整体性、知识的综合化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构成融合科学教育的人文教育的外部推动力量。实行"三步走",首先要推广和普及融合科学教育的人文教育理念,其次要从融合科学教育的人文教育课程建设入手,逐步改革大学的课程体系;最终建立融合科学教育的人文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当代,中国大学历史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历史教育所包含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面临现实困境,大学历史教育应该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体现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面向大学生的通识历史教育课程将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用,成为历史教育振兴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3.
当今以工科为主的大专院校在培养理工科学院的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断层现象。所谓断层,主要是从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属性决定了人文社科类教育的不足,使得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后更加忽略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工科学生在毕业面临就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素质的严重缺乏和为人处事上的极端薄弱。这无疑给中国的在高等教育要求里提倡的素质教育打上了一个问号。当今社会已步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对于高级技术型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要求也愈来愈严格,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基地高校而言,在对工科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和技术知识的灌输与培养时的,人文素质培养也同样不可懈怠。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是要塑造完整的社会的人,除了专业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还需要身心健康、充满理性、陶冶情操的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体系的完善,不仅需要高校构建通识教育育人体系.而且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其转变角色定位,与教师共同投身通识教育实践,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课教学的冲突,实践性教学方法与理论课教学方法各应如何调整,以及如何保证在自由的教学氛围下的教学质量等问题.通过分析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模式,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不同于专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积淀人文精神,陶冶道德情操,近年来通识教育在理工科院校大力推行。本文分析了在通识教育系统下美术课程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原则与目标定位、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通识教育体系下美术课程教学效果的若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今已进入信息碎片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内在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一条可行路径。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都是关于解放人的脑袋的问题,它们的教育目的趋向一致,教育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互融互通,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因此,要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利用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一步发挥教育者与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深化高校人文教育,要把人文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和通识教育之中。实现三个"贯穿于"是高校落实人文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合格劳动者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深化高校人文教育,要把人文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和通识教育之中。实现三个"贯穿于"是高校落实人文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合格劳动者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识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主要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这两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对我省高职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涉及领域、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初步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