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以挤压膨化法制备不同糊化度留胚米粉并对其理化性质与体外消化性进行研究。方法 在螺杆转速100 r/min、水分含量30%、挤压温度为70、90、110、130、150℃的条件下制备不同糊化度的留胚米粉,考察不同糊化度对留胚米粉的的营养成分、色度、粒径、水合特性、糊化特性、流变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 随着挤压温度的增加,其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上升(P<0.05);色度、粒径、水溶性指数及膨胀度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吸水性指数下降;与原留胚米粉相比,高糊化度留胚米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及回生值均显著降低(P<0.05),消化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挤压膨化处理对留胚米粉的影响较大,高糊化度的留胚米粉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更高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2.
挤压糊化处理对苦荞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挤压糊化处理对苦荞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利用单螺杆挤压机对苦荞粉进行挤压糊化处理,得到糊化 度分别为37.7%、56.3%、74.3%及94.2%的苦荞粉,并对其基本成分、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及微观结 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糊化度增加,淀粉、蛋白质及灰分质量分数总体无显著变化(P>0.05),总黄酮和 脂肪质量分数显著减少(P<0.05),颜色变深;破损淀粉质量分数、吸水性指数及保水性显著增加(P<0.05); 快速黏度分析结果表明挤压处理苦荞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下降,峰值时间缩短;扫描电子显 微镜结果表明,苦荞粉颗粒为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而挤压糊化处理后苦荞粉颗粒没有固定形态,表面粗糙且有裂 纹和小孔。上述理化性质的研究可为进一步的机理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全苦荞挂面的加工适应性、蒸煮和质构品质,对苦荞粉进行挤压预处理后与苦荞生粉混合制作全苦荞挂面,探究了挤压处理对苦荞粉的冷糊黏度及凝胶强度的影响,并结合面带、面条的质构品质及面条蒸煮特性探究挤压处理对全苦荞挂面加工性能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挤压后苦荞粉的吸水性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分别增加了102.7%和87.5%以上,冷糊黏度显著增加(p<0.05),挤压后苦荞粉在冷水中可形成凝胶,凝胶强度随挤压加水量的增加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添加挤压苦荞粉促进了面带成型,面带的表面黏附力随苦荞粉冷糊黏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随挤压苦荞粉凝胶强度的增加,面带的抗拉伸力及面条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加(p<0.05),蒸煮损失率及断条率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挤压加工技术对苦荞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分别研究了不同挤压温度、物料水分和螺杆转速对挤压苦荞粉的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膨胀势、糊化及凝胶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未挤压苦荞粉相比,经挤压改性后的苦荞粉在30℃水浴时有更好的吸水性和水溶性;在100℃水浴时的水溶性增大,吸水性减小;膨胀势、糊化特征值及凝胶特征值均明显升高。随挤压温度升高,挤压苦荞粉的峰值粘度、衰减值增大,谷值粘度、回生值降低,制成的凝胶品质更好;随物料水分升高,吸水性指数、膨胀势、各糊化特征值显著增大,水溶性指数明显降低,低物料水分形成的凝胶品质较好;随螺杆转速升高,水溶性指数增大,吸水性指数和峰值粘度、谷值粘度、衰减值稍降低,膨胀势先增大后减小,转速越高的苦荞粉的凝胶品质越好。综合而言,物料水分变化对挤压苦荞粉的各理化性质影响最大。吸水性指数和水溶性指数与糊化特性、凝胶特性都有显著相关性(P0.05);膨胀势与糊化特性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凝胶特性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对苦荞粉蛋白进行了分级制备,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苦荞蛋白组分中清蛋白的质量最高(43.82%),其次为谷蛋白(14.58%),醇溶蛋白(10.50%),球蛋白的质量最低(7.82%);还原和非还原条件下的SDS-PAGE表明4种蛋白组分中均有二硫键的存在;与FAO/WHO推荐的氨基酸模式相比,除了球蛋白一些必需氨基酸稍微缺乏之外,其余3种组分均含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DSC分析表明苦荞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变性温度分别为81.34 ℃和98.43 ℃. 相似文献
6.
7.
以大米粉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法研究挤压膨化对大米粉糊化度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分析了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第五区温度对大米粉糊化度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分析得出挤压膨化大米粉的最佳参数为:物料含水量为18%,螺杆转速为190 r/min,第五区温度为190℃;在此实验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糊化度为90.72%,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为82.80%,挤压膨化后大米粉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比未经挤压处理的大米粉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高了10.31%。本研究为大米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使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研究挤压温度对山药粉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设定在不同温度(90、100、110和130℃),螺杆转速为180 r/min,物料水分为30%的条件下对山药粉进行挤压处理。结果表明,挤压处理使山药粉的结晶度下降,而且随挤压温度升高而降低,结晶结构发生改变。挤压后山药粉的溶解度更高,膨胀度和糊化焓下降,并且随着挤压温度升高,在130℃时,山药粉的溶解度最高,膨胀度和糊化焓最低。山药粉的动态流变学表现出弱凝胶性质。在频率扫描范围内,山药粉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温度上升整体呈下降趋势。淀粉的体外消化结果显示,挤压后山药粉的慢消化淀粉含量升高,抗性淀粉含量下降,总体消化率升高,且慢消化淀粉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因此,当挤压温度为130℃时,山药粉性质稳定,不易凝胶化,水溶性较好,而且慢消化淀粉含量高于未处理山药粉。挤压工艺可能通过影响山药粉的结构和体外消化率提高食品的功能特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湿热处理(HM-T)、湿热复合普鲁兰酶处理(HM-E-T)、湿热复合微波处理(HM-M-T)、湿热复合柠檬酸处理(HM-C-T)4种方法,研究不同湿热处理对苦荞全粉(N-T)理化特性及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后苦荞全粉总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HM-E-T效果最显著,HM-C-T次之;差示热量扫描仪检测结果显示,湿热处理后苦荞全粉黏度均显著降低且相变峰消失;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HM-T淀粉仍为A型结晶,HM-E-T淀粉由A型淀粉转变为A+B+V的多晶型,而HM-M-T和HM-C-T淀粉失去了原有晶形结构,淀粉相对结晶度从23.0%(N-T)下降至20.9%(HM-T)、18.4%(HM-E-T)、12.6%(HM-M-T)和10.6%(HM-C-T);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苦荞全粉微观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蛋白质和淀粉发生一定程度复合.体外消化结果显示,苦荞全粉中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从9.69%(N-T)分别增加到11.49%(HM-T)、14.12%(HM-E-T)、11.97%(HM-M-T)、13.01%(HM-C-T);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即57.85(N-T)>56.03(HM-T)>55.65(HM-M-T)>55.18(HM-C-T)>50.22(HM-E-T),特别是HM-E-T后的苦荞全粉eGI值降低效果最明显.复合湿热处理比湿热处理更能有效降低餐后谷物血糖生成指数(GI)值,其中HM-E-T后的苦荞全粉可作为低GI食品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0.
选用超微、石磨、钢磨、湿磨4种磨粉方式对苦荞籽粒进行磨粉,分析比较苦荞粉破损淀粉含量、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水合特性、冻融稳定性、黏度特性等粉质特性并采用酶解法模拟体外淀粉消化测定不同时间点的总淀粉水解率。研究结果显示: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粉质特性及体外消化特性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超微粉碎能显著减小苦荞粉粒径大小(D[4,3]=32.09μm),提高其亮度值(L=88.92)以及淀粉对酶的敏感度;湿磨粉淀粉颗粒形态完整,破损淀粉质量分数最低,为4.25%,冻融稳定性好,回生值低(3 732 cP),不易老化;石磨粉粉糊衰减值低,粉糊热稳定性好,淀粉水解缓慢;刚磨粉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均不突出。不同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的影响不一,超微粉是一种理想的苦荞深加工食品原料,湿磨粉则适合冷冻食品加工,石磨粉更适合慢消化食品加工,而刚磨粉适合与普通食品用粉。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及流变仪对荞麦(甜荞、苦荞)淀粉糊化过程中的黏度和流变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并测定荞麦淀粉膨胀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透光率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的糊化温度高于绿豆淀粉,低于大米淀粉和小麦淀粉。苦荞麦淀粉膨胀过程与绿豆淀粉相似,而甜荞淀粉与小麦淀粉相似;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糊透明性好;荞麦淀粉(甜荞、苦荞)冻融稳定性高于大米淀粉,低于小麦淀粉和绿豆淀粉;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糊具有较好的凝沉稳定性;荞麦淀粉糊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其流变曲线符合Sisko 方程。 相似文献
12.
苦荞蛋白质的低消化性研究Ⅱ——酶解产物的超微结构分析和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荞麦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平衡,生物价高,并且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体外消化实验表明其蛋白质的消化率较低,通过扫描电镜对四种蛋白质组分酶解产物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胃蛋白酶作用于四种组分的方式是不同的,胃蛋白酶不仅可以作用与清蛋白和球蛋白的表面,而且随着水解进程的延长胃蛋白酶还可以作用与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内部结构,因此其体外消化率相对较高。而对于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其高级结构相对较为稳定,胃蛋白酶只能作用于其表面,很难作用其内部结构,所以这两种蛋白组分的体外消化率相对较低。此外还通过高效液相对其酶解物的分子量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蛋白和球蛋白的酶解产物分子量相对较低,组分多,酶解程度高。醇溶蛋白酶解物的组成较为简单,这可能是由于被胃蛋白酶作用的位点较少所造成的。而谷蛋白,其酶解物的分子量分布广,高分子量的组分所占比例大,这表明其被酶解的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制备出糊化度分别为58%、80%、100%的籼米淀粉,探讨了糊化程度不同对籼米淀粉微观形貌、结晶特性、短程有序结构、层状结构及其热特性、黏度性质的影响。结构特性表明,随着糊化度的增加,籼米淀粉颗粒结构破坏程度加剧,双螺旋结构和分子有序排列被逐渐破坏,半结晶结构逐渐消失。热特性结果进一步证实,淀粉微晶结构随糊化度增加被破坏的程度加大,且不稳定的微晶优先被熔化使得剩余微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有所提高。黏度性质表明,完全糊化籼米淀粉能在较低温度下吸水溶胀形成高黏度的溶液,但热糊稳定性差。尚余微晶结构的淀粉随糊化度的增加表现出更高的峰值黏度和更弱的热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苦荞馒头抗氧化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及感官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比较不同梯度苦荞粉添加量(4%、8%和12%)的苦荞馒头和小麦馒头之间功能品质、体外消化特性以及感官评价的差异,确定苦荞适宜的添加比例。结果表明:苦荞馒头的黄酮、多酚、抗性淀粉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小麦馒头,苦荞馒头的血糖生成指数(estimated glycemic index,EGI)明显低于小麦馒头,并且随着苦荞粉添加量的增加,样品表现出抗氧化活性增强、EGI值下降的趋势。然而,苦荞粉添加比例的增大会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综合考虑馒头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适宜的苦荞粉添加量为8%。 相似文献
15.
非晶颗粒态淀粉是一种特殊的淀粉物态形式,具有颗粒性,但不具有结晶性。为了实现对原淀粉颗粒的改性,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乙醇溶液处理法制备非晶颗粒态淀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种非晶化处理方法对玉米淀粉的颗粒形貌、结晶性质、溶解度与膨胀力及体外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淀粉经非晶化处理后颗粒性仍保持完整,但颗粒表面有较大爆裂孔生成,并出现明显褶皱;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呈现V-型衍射结构,其结晶性基本消失,颗粒由多晶颗粒态结构转变为非晶颗粒态结构;与玉米原淀粉相比,其溶解度和膨胀度在相同的测定温度下均明显增加。原淀粉经乙醇溶液处理后,其快消化淀粉含量由92.83%下降到81.64%。而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总含量由7.17%上升到18.36%。因此,采用乙醇溶液处理法对淀粉颗粒进行改性将有助于开发低热量和慢血糖应答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婴幼儿米粉基料干法制造过程中挤压膨化处理对米粉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不同品种大米经挤压膨化得到米粉的理化和消化特性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挤压膨化条件下,不同大米之间淀粉组成差异明显,导致膨化度、吸水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处理后由淀粉体外消化特性得出:早籼米中抗性淀粉含量最高,接近15%;糯米快速消化淀粉含量最低,小于75%。蛋白质消化特性结果显示,糯米制品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和蛋白质总消化率均低于其它3种米粉,这可能是因糯米中蛋白质的结构和组成不同所致。研究结果为挤压膨化技术在米粉生产中的应用及对不同品种大米米粉的性能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