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考虑海藻纤维及棉纤维性能、可操作性、是否利于推广等诸多因素,确定以环锭纺纱系统进行纺制,再通过试验、试纺,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纤维特性,设计混合方式、比例、各工序技术参数,成功开发出环锭纺纺制的海藻纤维与棉混纺纱线。之后针对此纱线,进行了单纱强力、捻度、均匀度、毛羽等纱线性能的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海藻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性能相对良好,其中混纺比40/60的混纺纱性能最佳,实现了降低成本、为后续加工生产和研究做参考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棕色彩棉纤维、绿色彩棉纤维、白棉纤维为原料,测试分析了纤维的形态结构、长度、线密度和拉伸性能等,纺制了纯白棉纱线、纯彩棉纱线及不同混纺比的彩棉/白棉混纺纱线,并测试分析了纱线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彩棉纤维和白棉纤维的纵向形态呈现细长、扁平的特点,彩棉纤维长度短、线密度小;纯彩棉纱线和彩棉/白棉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比纯白棉纱线大;彩棉与白棉纤维混纺可提高彩棉的可纺性,增加彩棉纱线的花色品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木棉/棉环锭纺混纺工艺,成功纺制出了混纺比达50%的木棉/棉混纺纱线并对纱线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了不同的混纺比对纱线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毛羽以及条干均匀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不同原料,在不同的尘笼速度下,在 DrefⅢ型摩擦纺纱机上试纺。通过对毛羽、拈度等几个指标的测试与分析,找出了棉纤维、涤纶纤维和涤/棉混纺纤维分别作包复层,涤纶长丝作芯的纱线毛羽根数,毛羽长度与尘笼速度的关系,以及拈度不匀率、加拈效率与尘笼速度的关系。对于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工艺选择提出了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PTT纤维混纺工艺及混纺纱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PTT纤维的纯纺以及混纺性能进行研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纺纱实践,并对纺出的纱线进行了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后区隔距为33或35、后区牵伸为1.33、粗纱捻系数为79.60时为最优水平组合,用该参数纺出的纱线条干最好,混纺比的选择应尽量避开临界混纺比.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中桑皮纤维质量分数对混纺纱线拉伸性能的影响,纺制了不同混纺比的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在YG061电子单纱强力仪上进行了拉伸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度随着桑皮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质量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后,混纺纱断裂强度随着桑皮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混纺纱线的断裂伸长率随着桑皮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之,桑皮纤维质量分数在20%~30%范围内,混纺纱的拉伸性能比较优良。  相似文献   

7.
研究天然绿棉/白棉混纺纱线的混纺比测定方法.用氨水对不同绿棉含量的绿棉/白棉混纺纱进行化学预处理,将处理后的纱线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绿棉和白棉纤维根数,测量两种纤维的直径和密度,计算绿棉混纺比.利用回归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天然绿棉/棉混纺纱混纺比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聚乳酸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环保纤维”,将其以不同捻系数纯纺及与天丝纤维以不同混纺比混纺成纱,对其成纱分别进行了拉伸性能试验分析,并探讨了纯纺纱捻系数、混纺纱的混纺比与纱线强度和伸长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混纺纱的混纺比与纱线强度之间的关系是符合汉姆伯格简化力学模型。确定了聚乳酸纤维与天丝纤维混纺时的最佳混纺比及聚乳酸纤维纯纺和混纺纱的临界捻系数在405.9区域附近。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竹炭纤维/棉混纺纱中竹炭纤维含量与混纺纱拉伸性能的变化关系,对不同混纺比的竹炭纤维/棉混纺纱线在YG061电子单纱强力仪上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炭纤维/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随着竹炭纤维含量的增加先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然后增大。竹炭纤维/棉混纺比小于临界混纺比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趋于平直;一旦超过临界混纺比,随着竹炭纤维含量的增加,断裂伸长率迅速增大。在实际应用中,混纺纱最低断裂强度对应的临界混纺比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选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纺制高品质的甲壳素纤维/棉混纺纱线,对甲壳素纤维/棉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配置合理的纺纱工艺参数,甲壳素含量在30%以下时,无论是生产、纱线质量等各方面都是比较可行的。在本实验条件下,锡林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应控制在1.98~2.12之间。对混纺纱条干影响最大的工艺参数是并条机后区牵伸倍数,而梳棉机锡林与刺辊线速度比以及细纱机前罗拉转速对混纺纱的成纱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梳棉机锡林与刺辊线速度为2.12∶1,并条机后区牵伸倍数1.25倍,细纱机罗拉转速185 r/min。  相似文献   

11.
探讨精梳棉莫代尔混纺赛络纱的生产工艺。针对莫代尔纤维及棉纤维的性能特点,从原料选配与混和、工艺流程、针布选型、工艺设置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优化各工序生产工艺,结果使纺纱顺利进行,质量指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认为采用"轻打击、重梳理、降毛羽、强捻结"等技术措施,能够纺出高质量的赛络纺精梳莫代尔棉混纺纱线。  相似文献   

12.
蚕丝和木棉纤维都属天然纤维,其与棉纤维进行混纺的产品越来越多。木棉纤维为高度中空结构,在混纺中很容易被压扁;蚕丝是天然纤维,生丝的线密度参差不齐。因此,要想知道木棉和蚕丝在棉混纺纱中的分布,传统方法已不适用。采用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像素法测量混纺纱横截面中各种纤维的面积,使计算木棉和蚕丝纤维的转移指数成为可能。该法还有可能用于快速测试分析木棉/棉混纺比或棉/粘等目前难以测试的混纺比。测试发现:(1)在与棉及棉型粘胶纤维混纺时,木棉纤维向纱表层转移的趋势明显。木棉纤维的汉密尔顿转移指数在20%左右,纱表层木棉纤维所占的百分比远大于纱线混纺比,这是木棉纤维偏短、表面光滑、柔软等性能联合作用的结果;(2)在木棉/粘胶/棉混纺纱中,粘胶纤维向纱芯转移的趋势最强;(3)混纺纱中,木棉纤维有成束现象,纱表层的木棉纤维保持较高的中空度,木棉自身具有回复中空的“潜能”;(4)在棉丝混纺纱中,蚕丝纤维向外转移的趋势明显,纱表层的蚕丝纤维百分率大于纱线混纺比。  相似文献   

13.
蚕丝和木棉纤维都属天然纤维,其与棉纤维进行混纺的产品越来越多。木棉纤维为高度中空结构,在混纺中很容易被压扁;蚕丝是天然纤维,生丝的线密度参差不齐。因此,要想知道木棉和蚕丝在棉混纺纱中的分布,传统方法已不适用。采用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像素法测量混纺纱横截面中各种纤维的面积,使计算木棉和蚕丝纤维的转移指数成为可能。该法还有可能用于快速测试分析木棉/棉混纺比或棉/粘等目前难以测试的混纺比。测试发现:(1)在与棉及棉型粘胶纤维混纺时,木棉纤维向纱表层转移的趋势明显。木棉纤维的汉密尔顿转移指数在20%左右,纱表层木棉纤维所占的百分比远大于纱线混纺比,这是木棉纤维偏短、表面光滑、柔软等性能联合作用的结果;(2)在木棉/粘胶/棉混纺纱中,粘胶纤维向纱芯转移的趋势最强;(3)混纺纱中,木棉纤维有成束现象,纱表层的木棉纤维保持较高的中空度,木棉自身具有回复中空的"潜能";(4)在棉丝混纺纱中,蚕丝纤维向外转移的趋势明显,纱表层的蚕丝纤维百分率大于纱线混纺比。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了解超仿棉仪纶与棉、仪纶与粘胶不同混纺比混纺后纱线性能的变化,为产品开发利用及纺织工艺制定奠定理论基础,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几种仪纶混纺纱线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混纺比的仪纶/棉混纺纱线中,仪纶的含量越多,纱线纱断裂强力越好,断裂伸长率越大,耐磨性也越好,纱线毛羽越少;棉含量越多,成纱条干均匀度越好,吸湿性越好。同样的混纺比下仪纶/粘胶混纺与仪纶/棉混纺相比,与粘胶混纺的纱线强力较高,断裂伸长率也大,耐磨性好,纱线毛羽越少,吸湿性好。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生产Lenzing马赛尔纤维混纺纱线,并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分析马赛尔纤维的性能,探索马赛尔混纺纱的工艺要点,合理设计纺纱工艺参数,例如清梳联工序采用柔性开松,柔性梳理,降低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减少并合根数、降低总牵伸倍数与牵伸不匀率、稳定条干水平,提升纤维伸直平行度;细纱工序适当放大罗拉隔距,减少牵伸力波动,稳定细纱条干CV%值水平。经过系列工艺优化措施,明显改善可纺性能,顺利纺出符合质量要求的马赛尔混纺纱线,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摩擦纺中,在纺制中细支纱线时,纤维输棉管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输棉管道的形状在其它条件相同场决定了管道内的流量分布。而流时又决定了纤维在管道内的运动情况,凝聚加捻状态,从而影响着中细支纱的可纺性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摩擦纺中,在纺制中细支纱线时,纤维输棉管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输棉管道的形状在 其它条件相同场决定了管道内的流量分布,而流时又决定了纤维在管道内的运动情况,凝聚加捻状态,从而影响着中细支纱的可纺性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牦牛绒纱线、牦牛绒水溶纱线及其织物为研究对象,对牦牛绒水溶纱线进行退维处理,分别测试了牦牛绒纱线、退维前后牦牛绒水溶纱线的截面结构、拉伸性能,并分析退维前后纱线截面孔隙率的变化。分别采取主客观评价方法测试牦牛绒织物与牦牛绒水溶织物的蓬松性能,并测试织物的保暖性能。结果表明:牦牛绒水溶纱线退维后截面孔隙增大,经计算孔隙率相对于退维前增大6.34%,牦牛绒水溶纱强伸性优于牦牛绒纱线,但退维后的水溶纱强力降低,弹性变差,结合对织物蓬松度的主客观评价,可知牦牛绒水溶织物的蓬松度更加优异,保暖性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菠萝纤维的可纺性,本文以抗菌聚酯纤维、莱赛尔、长绒棉和菠萝纤维为原料,对菠萝纤维多组分混纺针织纱线的纺制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原料混合的工艺方法,在棉纺普梳纺纱的工艺流程上,纺制了抗菌聚酯纤维/莱赛尔/长绒棉/菠萝纤维18.2tex四合一混纺针织纱,并给出了混合纺制针织用纱的工艺流程及其主要工艺参数,对其关键的纺制技术进行分析,制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对菠萝纤维混纺纱进行了织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菠萝纤维混纺纱各项质量指标均满足针织物用纱的要求。该研究成功的开发出满足生产要求的针织混纺纱,拓展了菠萝纤维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探讨混纺比对大麻/棉/康纶混纺纱强力的影响。将三种纤维原料按照不同的配比制备出9种混纺纱样品,对样纱进行强力测试并选取纱线强度和混纺比作为指标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单从混纺纱断裂强力角度考虑,大麻/棉/康纶比例为12/30/58或12/41/47时,强力较大;若从纱线的舒适性角度考虑,比例为12/41/47时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