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干旱荒漠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资源状况的总体特征,明确其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功能重要性与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油田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孝义市为例,利用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环境要素叠加的方法,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研究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分区划分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生态功能分区,为生态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1997,(3)
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持续发展,加速开发与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城镇位于自然环境之中,保护城镇生态环境,首先要保护城镇的区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保持自然生态维持在一个良性循环中,建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使从单纯的经济发展转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的同步发展,开发应用生态技术保持区域生态环境.然后加强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发展生态工艺,保护环境;加强全城镇绿化系统规划与建设等措施保护城镇生态环境.只有把保护城镇区域生态环境同保护城镇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统一规划,才能达到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城镇供水》2013,(1):7-11
六、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推进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国家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不同地区主要环境功能差异,以维护环境健康、保育自然生态安全、保障食品产地环境安全等为目标,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国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点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制定不同区域的环境目标、政策和环境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分区管理。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与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区域目前处在人口、产业进一步向城市集聚的重要时期,但土地集约利用、水环境整治,生态维护等仍是区域发展的主要约束因素。在区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要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主要调控途径:依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实施相对宽松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实行土地利用分区管制.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设定土地利用投资门槛;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的水污染防治,确保江河湖库饮用水源安全.加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跨区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协调途径:划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实施生态保护分区管制。  相似文献   

6.
闫水玉  赵柯  邢忠 《规划师》2010,26(6):24-29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框架是:掌握都市区域自然生态体的分布演变规律,评价现状的结构与功能,找出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体的生态关系,进行与都市空间与功能相融合的生态廊道规划。具体步骤是:在RS、GIS的支持下,对区域生态要素及分布进行辩析;对都市区域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区域生态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进行耦合,对生态廊道进行布局;分区确定生态建设的控制引导内容。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生态绿地规划设计,结合项目实例,基于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理念及规划原则,对其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组景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对于改善左云县城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发展与水源保护的大莲湖生态修复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发展与水源保护的冲突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以上海西郊淀山湖湿地--大莲湖为研究区域,从内外源污染、水环境、底泥、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了水源区湖泊生态系统存在的环境问题,探讨了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冲突,并从区域发展与水源保护的综合视角出发,提出了规划层面以湖泊功能定位协调与生态功能分区相结合、操作层面以生态修复工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湖泊生态修复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三亚生态环境现状及现存问题出发,探讨了三亚生态分区特征及应扩宽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并结合相应规划原则,提出了以“一心两轴五区”的环境规划及保护措施。旨在引起对三亚及其他滨海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搭建共建共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首先从区域的角度着手,建立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其次小城镇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第三小城镇建设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城镇建设环境保护规则,第四还要依靠科学技术改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小城镇的环境保护,对城镇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环境要素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重庆都市区用地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团安排,对都市区进行了一次全覆盖的生态综合区划。划分7个一级分区,共包含37个二级分区,继而确定了各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生态建设发展方向,期待能在具有实施性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上指导城市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融入并落实到城市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魏玮 《门窗》2020,(6):224-224,226
依照当地土质特点对该区域的予以科学合理规划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土规划,国土规划的正确与否对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要想国土规划顺利进行,相关部门就要做好环境保护。针对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受限、环境保护工作受限等诸多问题因素。为此,本文将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展开相关阐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促使我国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其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营造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带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郑州市滨黄河区域为例,基于实地调研,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高程、坡度、坡向、用地类型和可视域等特征及其生态敏感性区域分布,结合生态学、风景园林学、林学等学科理论,从生态功能分区、植物空间配置模式、典型生境植物景观营造3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黄土沟谷四大类生境的规划策略与植物配置方案,为中国滨黄河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市域城镇生态环境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城市规划》2004,28(2):57-59
以较具代表性的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市域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特点,提出以城镇为主导的生态分区分类模式。通过敏感性分析,指出城镇生态区是区域生态系统中生态环境矛盾最尖锐的地区,是整个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和控制重点。通过考察湖北省内较典型的当阳等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揭示出市域城镇化进程中较为共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保护城镇生态环境的原则和对策,以及相关生态区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构筑一个系统全面的城镇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油气开采总量逐年增加,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文章综述了油田开发对油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针对油田开发对水环境、土壤环境的污染,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油田生态环境污染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1)
近年来,国家大力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重点是基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基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又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研究基层生态环境执法问题,提出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困境,进而对此提出对策建议,对症下药,真正地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庆油田在黄土高原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建设西部大庆过程中所面临的油田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运用工业生态学原理,总结探讨了长庆油田以企业文化、数字化油田、集约用地、研究配套实用勘探开发技术、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循环经济及管理创新等手段对建设生态化油田进行探索,实现企业发展、生态保护、企地和谐,通过油田的开发改善和促进黄土高原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油田污泥固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油田污泥为主要原料 ,水泥、河沙、粉煤灰及固化剂等多种物质为填充料 ,进行油田污泥固化处理 ,并采用 SEM、XRD测试方法分析其固化机理。研究了用固化油田污泥生产生态建材 ,解决了油田污泥的污染和排放问题 ,具有固化强度高 ,无污染等特点 ,达到了生态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鲁佳  王磊  方维萱  张建国 《矿产勘查》2023,14(9):1759-1765
西南天山西段有色金属资源基地是中国重要有色资源基地之一,具有巨大的现有资源量及找矿潜力,同时面临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寻求新的找矿方法促进资源基地发展的难题。本研究通过生态资源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查明矿业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创建了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五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技术方法,建立了生态环境资源功能区划方案,划分了鼓励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及禁止开发区,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绿色矿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规划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纲、以实现城乡统筹为领,以促进生态安全为重、以适宜人居休闲为本,以"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为目标,对大秦岭西安段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总体规划布局,构筑由山体保护规划、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等多项规划组成的保护体系,强化大秦岭西安段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与文化资源保护,并借助秦岭丰富的山水景观、历史遗存和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强化旅游文化产业板块的建设,强化保护与发展之间的有效衔接,充分展示"山水秦岭、人文西安"的独特魅力,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