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葫芦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不仅应用广泛且具有丰富的吉祥内涵。文章基于近年来各地明墓中出土的明代宫廷服饰及博物馆馆藏的明代服饰,对其中出现的葫芦纹的图案构成、色彩搭配进行归纳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宫廷服饰中的葫芦纹,图案构成饱满端庄、表现手法写实简炼、色彩搭配浓重富丽,同时葫芦纹有着生殖象征、趋吉祈福、辟邪祛灾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2.
龙纹是明代宫廷丝织品中的重要纹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研究明代宫廷丝织品中龙纹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文章对明代丝织品出土文物、传世帝王画像、历史文献资料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宫廷丝织品龙纹构图严谨、造型威严有力、色彩明艳富丽,做工精致,龙纹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不仅体现帝王独尊的特殊意义,更有...  相似文献   

3.
在明代,由于人们对丝织品的社会需求大、纺织品生产管理系统完备和运河交通运输便利等因素,促使明代纺织经济繁荣,尤其是运河区域丝织业更是发达。在装饰纹样等工艺设计上,明代丝织品较前代得到了创新和发展。明代丝织品的繁荣在晚明小说《金瓶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解立新 《饰》2015,(1):40-48
江苏泰州地处江淮之间,从上世纪70~80年代至今,该地区陆续发现了十几座明墓,其中七座墓葬中相继出土了三百余件明代服饰,它们种类之全、数量之众,均居全国前列,其中有近百件服饰为国家三级以上文物。本文以第一手资料详细介绍出土服饰情况,以具体实证构建明代晚期泰州社会生活面貌,并从出土服饰的原始性、服饰样式的多样性、服饰纹样的代表性、服饰色彩的单一性和服饰织绣的可研性五个方面向人们传递泰州独有的地区文化,展现明代中晚期官宦仕绅阶层服饰的历史真迹。  相似文献   

5.
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是清代艺术与工艺的集大成者,两者处在相同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动物纹样的运用存在一定的相似处。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及对比研究法分析动物纹样在两者的异同,通过对两者的题材、色彩、布局、造型等进行分析,找出动物纹样在不同艺术上的差异及其共通性。研究表明: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在选取题材的风格和寓意上相似,在色彩运用上运用五行色的配色亦遵循传统的配色口诀一色为主、巧用补色、以色助色,在纹样布局上遵循中式对称之美及天圆地方的造物思想。但两者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载体,在造型上因器制宜、因地布纹,在工艺上因材施艺、因材敷彩,因此在纹样的呈现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反映了明代晚期社会现实及各种风俗习惯,其中对三寸金莲及绣花鞋的描写及其传神。文章以小说为蓝本,对晚明社会足恋、鞋恋等畸变服饰文化现象作了切实的分析,并揭示了这一文化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特征――对人欲的疯狂追求。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是一种独特的符号表现形式和特殊的语言载体,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价值,体现了多元性审美观.电脑分形艺术是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它不仅在研究对象,处理手法以及艺术特色上与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具有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扩展纹样取材范围,丰富纹样处理手法以及加速纹样设计流程的功效,所以它在构建具有现代气息的民族织绣纹样价值中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最后,结合设计实例论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8.
明代纺织品中的几何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中极具装饰性和时代特征的一个突出代表,是明代非常盛行的 纹样形式。本文从实地调研、资料考证和图像分析入手,对明代纺织品几何纹样种类和特征进行归纳和分析,发 现:明代纺织品几何纹样主要包括大型复合几何填花纹、中型几何填花纹、小型几何纹三种类型,并且通过其形 式的多样化、内容的世俗化以及构图的程式化等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9.
明代女性文学创作繁荣,女官诗歌创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事务女官的诗歌展示了与传统幽怨宫词不同的宫廷生活,而帝王后妃所吟唱的哀歌则体现了她们对爱情、生命不能自主的忧伤;从审美倾向上看,明代女官诗歌创作追求的是温柔敦厚、中庸平和之美.  相似文献   

10.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中晚明随何良俊《何氏语林》对其的模仿与研究过程中逐渐受到士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万历朝兴起了一股模仿《世说新语》进行创作的热潮。这些“世说体”文言小说体现了复古与革新、收罗广博与关注现实等特点,这与晚明政治黑暗,思想界反程朱理学的个性解放思潮及文人固有的文化心理特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汝南圃史》是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江南士人周文华所撰,一般认为是晚明时期较为重要的农书之一。然而,文献中有颇多与饮食相关的记载,为历来研究文献学者所重视,认为是反映明代饮食文化的重要原典。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尚未有学者讨论该书的饮食文献价值,这就为《汝南圃史》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利用造成障碍。文章着重从该书所引典籍以及该书对于食材、食法的介绍入手,讨论《汝南圃史》对明代江南饮食文化的记载,以及具体食用的历史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中华饮食文化到明清时期处于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尤其是明代晚期,饮食之花大放异彩。本文从晚明时期的菜肴发展、宴集特点、酒与茶的品种及饮用习俗和饮食商业的繁荣等方面对当时的社会饮食生活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志惠 《饰》2015,(2):54-60,69,70
本文总结了中国与日本之间染织文化交流的历程和中国传统染织工艺及其纹样的发展,分析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产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日本染织工艺及其纹样产生的影响,以及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异于中国的特点和风格的形成。笔者认为:1、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在母题、形式、内涵和名称诸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极大;2、这种影响以唐代和宋元为甚,明代以后日本逐渐自成一家;3、被称为"和样意匠"的日本风格染织纹样表现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和审美情趣,特别是日本人对色彩的特殊感觉和嗜好;4、主要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传统染织工艺中,日本在印染方面的成就高于织绣纹样方面的成就,而中国则相反。  相似文献   

14.
从实地调研、资料考证和图像分析入手,对明代中后期汉族女袄的纹样题材、形成方式、装饰位置和布局进行分析归纳,研究发现:明代中后期汉族女袄纹样题材的世俗化特征、织绣技艺多种多样以及装饰位置布局的新颖独特,受到当时社会风尚、行业发展、思潮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装饰特征。  相似文献   

15.
女官制度是中原王朝一项传统的宫廷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明代的女官制度不断走向成熟.从明代女官制度的建立和女官的铨选;明代女官的具体执掌;明代女官的影响及作用三个方面阐释了明代的女官制度.  相似文献   

16.
黎族织锦以蛙纹为主要纹样,其造型具有抽象性,并由简单到复杂化发展。这种抽象的蛙纹造型承载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黎族的历史、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文化意义;它作为一种服饰纹样,体现了黎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拜之情;从生殖崇拜视角看,它还寄托了黎族人民希望民族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时下古桥建筑价值被普遍忽视的社会现象,本研究以宁波、嘉兴两地具有代表意义的古桥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寓意纹样、雕塑、对联等不同类型的装饰图案及其各自的形式特征,并揭示各个样式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寓意。最后将其中有价值的图形元素提取出来,通过设计,将其应用于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中,以展示旧有文化符号如何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复现,从而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并号召人们保护、继承古桥文化。  相似文献   

18.
清入关后,服饰制度始终在满汉两种文化背景下相互影响,冲突、融合。清代宫廷后妃首饰中,有的完全是满族本民族传统饰品,如钿子、扁方等,有的渗透了汉族传统服饰配饰特色,有的则在形制、材质、纹样、题材等方面完全继承了汉族的文化传统,还有一些是纯粹的西洋舶来品。沈阳故宫藏清宫服饰文物,包含大批后妃首饰,上至发髻饰物,下及腰带饰件,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本文以材质为主线,从流变、形制、纹样、题材、用途等方面介绍及考证了沈阳故宫藏清代宫廷后妃各类首饰20余件。  相似文献   

19.
明代,楹联创作主体的隐逸身份非常明确,他们留存下来的较丰富的作品让人们对隐逸类楹联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隐逸类楹联在明代的表现形式为方外人和山人的楹联.《罔措斋联语》是担当出家之后的作品,基木上是为佛门撰写的,故辞句中充盈着佛言祖训,禅机禅理.陈继儒的楹联体现了他作为山人的独特心态与视角,反映了晚明时期山人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20.
biáng是关中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符号,既是汉字,又是具有高度审美意境的纹样。biáng-biang读音和面条制作时的摔打之音相谐,具有汉字独特的音韵美;biáng形纹样字形复杂、造型饱满,上下左右对称,具有汉字独特的意匠美。biáng形纹样中包含多样特定事物,是关中风土人情的特定写照,是招财进宝、马到成功的图腾象征。biáng形纹样具有深厚的关中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关中地方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