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舞蹈服饰的角度,在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舞服的审美特征。首先,以长袖飘带、裙襦细腰和云冠锦屣为主体的宫廷“女乐”舞服,体现女性的“阴柔之美”;第二,唐代宫廷舞服受到异族舞服的影响,形成了中西结合的“交融之美”;第三,古代礼宾、祭祀仪式的舞服,具有“质朴为尊”和“以羽为仪”的审美意识,显示出“庄严之美”  相似文献   

2.
本从舞蹈服饰的角度,在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舞服的审美特征。首先,以长袖飘带,裙褚细腰和云冠锦履为主体的宫廷“女乐”舞服,体现女性的“阴柔之美”;第二唐代宫廷舞服受到异族舞服的影响,形成了中西结合的“交融之美”,第三,古代礼宾,祭祀仪式的舞服,具有“质朴为尊”和“以羽为仪”的审美意识,显示出“庄严之美”。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推崇基于肉体和鲜血的人的天生本能——"性",劳伦斯将"性亦美"之美学观融入他所创作的全部文学作品之中,然后通过再次调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让性获得彻底解放从而更加健康,解脱那时的工业化社会。劳伦斯的文学作品的性描绘非常大胆直白,且表现出推崇自然之美、推崇原生态之美、推崇肉体之美的独到观点。  相似文献   

4.
从勇兰、月兰、无名姑姑和女勇士所处社会中的空间关系、空间位移和空间反抗视角分析《女勇士》中的性别政治。指出在父权社会,空间不仅反映男女权力关系,而且被用作媒介和工具,实现男权控制和反控制。男性通过对空间的控制来实现对女性的控制,而女性则通过空间进行反抗。然而,父权社会的空间表征对女性思想意识的影响难以消除,造成了当时众多女性的人生悲剧。这些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男权思想对女性的影响及伤害,彰显了小说中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西方历代人们在追求女性服饰美时存在的弊端及现今人们所追求的女性服饰美与服饰造型、色彩、面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环保健康、简约和谐的生态美是现代服饰绿色设计的审美追求。本文以生态美学主张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美为指导,对我国云南独有的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进行系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从服饰设计的色彩、面料、图案、工艺、饰品和款式等方面论证其与地域生态环境之间的健康和谐关系,有利于深入剖析云南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服饰设计生态美的理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女性文学源远流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女作家们挣脱"无性别写作"的桎梏,创作出了大量具有鲜明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在思想内涵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打上了"女性文学"鲜明烙印的文学作品.通过分析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国女性文学由男性附庸到无性别写作,再到性别自觉的创作嬗变,固然因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催化,但更与近现代中国文化转型有着紧密的联系.女性文学自身的传统如种子,传入的西方女性理论如水分,文化转型期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则如和煦的阳光,使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美的概念、女性身体的审美演绎与各阶段女性身体美的时代特征的阐述,分析各个不同时期对女性身体审美的实质:男性,通过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构建了美的标准,女性顺从这种标准以满足男人的审美欲望,才能得到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认可.男权文化通过社会审美标准重重叠叠地控制女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从而再现历史上两性权力和地位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两性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男女不平等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女性对于两性和谐关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女性必须首先定位好自我,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能推进两性和谐关系的建构。女性写作特别是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写作就为之提供了范本。具体而言:首先,女性不能忘记自己的性别,与男性同化而陷自己于雄性化式的扭曲;同时,女性又不能陷入性别本质主义,远离男性,斩断与男性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性别观是指人们对性别总体的认识与观念。通过《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全国31个省份共32504名中国公民进行关于性别观的调查,结果表明:(1)中国公民性别观依次为“女性处于弱势”,“男女机会均等”和“男性处于弱势”;(2)男性公民在“男女机会均等”、“男性处于弱势”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女性公民,在“女性处于弱势”上极其显著低于女性公民;大城市公民在“女性处于弱势”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中小城市公民,在“男女机会均等”和“男性处于弱势”上显著低于中小城市公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历史回顾,阐述了西方女性服饰胸部造型与女性紧身上体内衣间的渊源和对应关系,并总结出了西方紧身上体内衣塑造女性胸部造型的基本形式,以及女性服饰胸部"立体化"和"半袒露化"造型的总体特点;分析了当代西方女性服饰胸部造型与上体内衣"人性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洋为中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2015年数据,利用基础Mincer回归方程、扩展Mincer回归方程以及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比较均值水平和不同分位数水平上我国男性和女性就业者的工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性别、学历水平、工作经验、婚姻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关键因素,男性和女性就业者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大致相同,其最主要为学历水平和工作经验,说明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工资水平的增长;各学历水平以及各分位数下,男性就业者的教育回报率均低于女性,说明教育投资对女性工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婚姻状况对男性和女性就业者的影响方向完全相反,传统的家庭观念使得婚姻关系对男性收入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对女性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性别观是指人们对性别总体的认识与观念。通过《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全国31个省份共32504名中国公民进行关于性别观的调查,结果表明:(1)中国公民性别观依次为“女性处于弱势”,“男女机会均等”和“男性处于弱势”;(2)男性公民在“男女机会均等”、“男性处于弱势”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女性公民,在“女性处于弱势”上极其显著低于女性公民;大城市公民在“女性处于弱势”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中小城市公民,在“男女机会均等”和“男性处于弱势”上显著低于中小城市公民。  相似文献   

14.
女性犯罪是指以女性为主体而实施的逾越法律或社会规范的行为.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性的范畴和概念,女性犯罪与社会历史的变迁、法律规范及社会性别理念的演变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犯罪的表现互有差异,与之相适应,社会对于女性犯罪的司法处置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中国传统时代,囿于父权制的社会性别规范,儒法结合,引礼入法,对于女性的司法处置,既表现出显而易见的规制、约束及限制性的面向,但同时也有诸多对于女性的体恤和优待的法律条款,特别是对女犯的慎重监禁,是传统时代为政的司法规则,这种规制和优恤的多面向,也就共同构成了传统时代对于女性司法处置的典型特征.在这种司法体系之下,女性既是父权制社会性别规范的受害者,但同时也受其益.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审视《1984》,其女性角色之形象特征从两个方面被构建:首先,在小说中被以老大哥为代表的现代极权主义构建;其次,男性叙事者本着男性中心思想预设了这些女性的形象特征。《1984》中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被双重塑造的处境。  相似文献   

16.
当今大众传媒中女性形象畸形主要体现在为追求外形美不择手段、追求所谓的时尚生活以及用身体直接表现性.造成女性形象畸形的原因是由于女性的身体及性别被格式化;女性丧失话语权;女性被男性所建构好的女性,性别特征内化等所致.为改变此现象,媒体人应保持职业操守,尽量弱化男女性别不平等;社会应该形成扼制盲目追求时尚的风气,社会分工要关注男女两性的优势,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学校和家庭应培养年轻一代的双性化角色意识;女性自身应唤起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女性高等教育者就业歧视问题。传统社会讲究"男女有别"而合作,基本上"男主外,女主内",故而男女不存在职业之竞争。现代社会一方面忽视女性生而为女之自然乃至心理差别,另一方面缘于现代社会的平等权利,女性因此享有了男性化的教育机会。而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的职业配置基本是以男性劳动力为标准,结果自然招致女性受教育者的就业歧视。化解之道在于重估家庭价值以及教育以及社会职业配置的重建其应有的人性基础等。  相似文献   

18.
以《大年》和《回廊之椅》为代表,分析了新历史小说中体现出来的男女作家在战争观念上的差异,指出了男性作家“为美女海伦而战”的传统战争观念与女性作家战争观念的不同,进而探讨了当前存在的性别差异和有待深化的性别平等现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宋词研究宋代女性的服饰形象.其婉约的描述表现出两宋时期服饰的淡雅色彩、优雅的款式和簪花冠梳风尚,反映了当时人们审美现念中的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20.
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圣殿》中通过谭波儿这一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在父权制世界观下相同的"他者"地位和"受害者"身份,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女性同一性的关注。小说通过塑造被阉割的男性形象金鱼眼,进一步对父权制社会进行了讽刺,表达了作家渴望自然、女性、男性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