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溶菌酶的稳定性及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性能,以金纳米颗粒为核,通过表面定向修饰溶菌酶,制备了绿色、高效的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抑菌材料,研究溶菌酶与金纳米的比例、纳米颗粒质量浓度等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研究溶菌酶功能化纳米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理及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与未修饰的金纳米及单纯的溶菌酶相比,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均显著增强,表现出协同抑菌作用,在最优条件下,0.1 g/L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可以完全杀死2种细菌,并且该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具有持久抑菌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哺乳细胞没有毒性。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活菌/死菌荧光染色结果表明: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主要通过破坏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从而杀死细菌。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绿色制备银纳米颗粒,研究以硝酸银为原料,采用柠檬提取液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在水溶剂环境中采用生物法绿色合成银纳米颗粒。研究探讨了柠檬提取液(柠檬汁、柠檬皮醇提液、柠檬皮水提液)用量,硝酸银浓度,pH调节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银纳米颗粒粒径、形貌、稳定性的影响,并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SEM对银纳米颗粒进行表征。通过工艺优化,分别确定了以柠檬汁、柠檬皮醇提液、柠檬皮水提液为原料的银纳米颗粒最佳制备工艺,所得银纳米颗粒都具有分散性能良好,颗粒均匀,粒径范围为70 nm左右,其中以柠檬皮醇提液工艺制备银纳米颗粒的形貌及稳定性最佳,即硝酸银1.0 mmol/L、柠檬皮醇提液9 mL、反应时间12 min、pH调节剂为1 mol·L-1的NaOH。该工艺采用生物法合成银纳米颗粒,绿色安全、环境友好,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物合成的金/银纳米颗粒在皮肤医学和日用化工领域中展现的应用潜力,综述了生物合成金/银颗粒材料的生物合成法原理与相关工艺,其在化妆品中的功能特性,以及毒理学研究与人体应用安全性评估现状,指出:生物合成法可利用生物来源的有机质或还原性辅酶,在生物体的胞内或胞外制备绿色、无害的金/银纳米颗粒;生物合成的金/银纳米颗粒应用于化妆品领域具有抑菌防腐、抗氧化、抗炎修复、防晒修复等功能特性;生物合成法能显著降低金/银纳米颗粒对人体的急性毒性,但其毒效应谱尚不明确。未来应从完整生物合成机制、开展多维度的人体应用安全/功效性研究和建立针对性的风险预测模型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生物纳米颗粒在化妆品中的安全应用与定向开发。  相似文献   

4.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蛋白质或多肽,能够抑制与其亲源关系相同或相近的微生物,某些细菌素在食品加工和发酵过程中能抑制致病菌和腐败菌。乳酸菌被认为是一般公认安全,其细菌素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抑菌谱广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食品防腐剂备受关注,但商品化的乳酸菌细菌素十分有限,仅限于Nisin和Pediocin PA-1等少数几种,合成量低是细菌素在食品中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不同原料中筛选高产菌株、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方法、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六个方面,论述了增加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方法,以期为实现乳酸菌细菌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层层组装法构建载有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通过调节环境pH和温度,同时联合芹菜素配体,诱导β-乳球蛋白形成纳米颗粒。利用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表征,研究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形成规律和贮藏稳定性。然后,将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装载到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中,研究纳米载量对膜机械特性、透过特性、光学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环境pH为7.1,加热温度为75 ℃,在蛋白/配体摩尔比1:8条件下可得到稳定性较好的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以0.2 mg/mL和0.3 mg/mL浓度添加到三层复合膜中时,薄膜的机械特性和水蒸气阻隔性均有明显提升。此外,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加入还改善了三层复合膜的透光性和热稳定性。综上,装载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包装特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快速合成无标记核酸适配体(aptamer,Apt)模板金纳米簇(gold nanocluster,AuNCs),并以核酸Apt部分互补的单链DNA修饰的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结合,构建新型荧光复合纳米生物传感器.利用检测靶标与核酸Apt之间更强结合力,使已荧光猝灭的Apt-A...  相似文献   

7.
细菌素是细菌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许多乳酸菌都能生产细菌素,这些细菌素在同一生境中能杀灭或抑制引起食品腐败的细菌和病原菌的繁殖,可作为天然的食品防腐剂在食品中应用.综述主要描述了乳酸菌细菌素的分类、生物合成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细菌素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防腐剂,具有来源广泛、成本较低、抑菌谱广、安全性高等特点,合成量低是细菌素在食品中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共培养是提高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群体感应系统在共培养诱导细菌素合成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群体感应系统包括信号分子和双组分调控系统(组氨酸蛋白激酶和反应调节蛋白)。因此,对调控机制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论述了共培养中诱导菌与乳酸菌细菌素合成的关系、诱导因子/信号分子AI-2的特征、双组分调控系统及共培养诱导乳酸菌细菌素合成的分子机制。了解诱导机制及特征将有助于筛选和开发共培养诱导细菌素合成系统和新产品,提高细菌素合成量,近而对人体产生益生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检测周期长、效率不高等缺陷,本研究通过合成一种羧甲基壳聚糖-分子信标-金纳米材料,采用一种新的基于分子信标共价功能化的壳聚糖技术和金纳米团聚比色的方法对含SSeC基因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在羧甲基壳聚糖上交联环状结构的适配体,当加入靶标之后,由于靶标与环状结构适配体结合导致分子信标刚性结构崩解,插入茎状结构中的金纳米颗粒(GNRs)释放出来,当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后,金纳米颗粒会发生团聚,根据聚合度的不同,产生相应颜色变化,从而实现对含SSeC基因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通过检测金纳米颗粒发生的显色反应的吸光度可以实现对含有SSeC基因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快速检测,并且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在此检测体系中,靶标浓度和显色反应的吸光度值在0. 05~0. 5μmol/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对于靶标DNA的检测下限为50nmol/L。  相似文献   

10.
磁性液体是一种由纳米级磁性颗粒通过表面活性剂高度均匀分散于载液中所形成的稳定胶体溶液.为了制备稳定的煤油基液磁性液体,采取胶溶法制备了纳米级磁性颗粒,通过选取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研究磁性液体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胶溶法可以制备出纳米级的磁性液体,生成纳米颗粒的大小受FeCl2和FeCl3配比的影响,FeCl2:FeCl3=1:2,磁性颗粒小于20nm.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磁性液体的稳定性影响不同,对煤油作基液的磁性液体油酸是比较理想的表面活性剂,油酸的用量对磁性液体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油酸的质量和纳米磁性颗粒的质量比在4:1时可以制得比较理想的磁性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