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收藏的苗族绣片为主要研究对象,绣片表面精美规整、做工精细,在同类几何苗绣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深入探究绣片的艺术特征与文化意涵,可以助力传承几何苗绣工艺和文化传统.通过对几何纹绣片的探究,从苗绣的文化渊源与艺术风格作为出发点,重点归纳梳理绣片的材质特征、主题纹饰、色彩构成、构图形式、尺寸数量5大艺术特征,最后解析绣片...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块从贵州收集来的苗族绣片为依据进行分析研究,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首先对该绣片的大小尺寸、叠加顺序、材料材质、颜色搭配、构图形式、纹样特点、绣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关概述和分析;接着通过逆向分析,对其制作工艺进行详细分解;根据该绣片的图案特点与构成形式对绣片纹样寓意进行相应解读,最后根据分析出的结果推测出该绣片应为贵州... 相似文献
3.
单文霞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21(2):149-154
通过对几何纹演变过程的分析,结合现代服饰设计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绿色生态特点,探讨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融入一定的几何纹原理,以增强艺术视幻效果,从而大大提高现代服饰设计水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4.
沙竺平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4):32-34,60
在解释语言意义和文化概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英汉民族各自具有的文化的五种主要表现形式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特色和内涵,指出文化的内涵事实上弥散于语言符号系统及其言语活动的方方面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语言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不能独自存在,它必定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两者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5.
单文霞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1,21(2):149-154
通过对几何纹演变过程的分析,结合现代服饰设计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绿色生态特点,探讨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融入一定的几何纹原理,以增强艺术视幻效果,从而大大提高现代服饰设计水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6.
7.
永丰畲族刺绣的工艺及审美特征的探析对促进其保护与传承有一定现实意义,对推动地方传统工艺的再生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文章以永丰畲族刺绣传承人雷彩英女士口述及其私人藏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物分析与文献资料搜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永丰畲族刺绣的绣品种类进行梳理,并对其工艺特征、审美特征进行提炼,挖掘其背后民俗内涵与审美意识,力求还原这一民间工艺。研究认为:1)永丰畲族刺绣的产生及发展与当地畲民的生活息息相关。2)其绣品品种主要有服饰用品与生活用品,服务于生活且寓意吉祥。3)其刺绣针法简单古拙,与其他畲族刺绣并无太大差别。4)绣底拼接、刺绣花边的组合搭配及随意而绣、心想绣成的制作过程为其特色工艺,图案质朴、题材广泛、构图简洁、色彩绚丽、造型立体、农民画风为其审美特征,二者都源于生活,体现着畲民向往美好的认知精神和纯粹直白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8.
童友军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0,30(5)
施洞苗族是苗族支系中文化最为发达的一支。施洞银头饰在苗族头饰中最具代表性,龙凤银角、银马围帕、银髻构成施洞银头饰中的亮点。施洞银头饰蕴涵着对历史的记载、自然的热爱、图腾的崇拜以及对女性文化的认同,折射出独特的苗族文化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9.
在纺织非遗视域下,通过文献研究、服饰纹样及图片的采集、对比与分类整理,从历史和文化层面梳理分析黔东南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现象.运用NCS色彩体系对黔东南苗族五大支系典型服饰及其刺绣纹样进行色彩提取、数据分析,归纳总结黔东南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呈现规律及其特征.研究发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呈现出强烈对比色,突出纹样主体;服饰中无彩色系,易平衡画面、植物染料色彩,更具和谐韵律;通过搭配不同纯度和彩度的冷暖色调,达到服装清晰明快的整体色彩效果;服饰以中彩度和低黑度为主,且多采用纯色主色调等鲜明特征.研究思路和结论对苗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和再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柱状节理岩体具有独特的几何和地质构造特征,其源于基岩冷凝收缩而形成的横截面为不规则多边形的柱体结构,是自然界存在的独特几何构造奇观。在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坝基开挖过程中,出露了大面积的不规则柱状节理玄武岩,给大坝基础安全建设带来不均匀沉降变形破坏等隐患,为此本文对其几何结构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调查研究并开展相应的力学机理分析。现场调查表明,白鹤滩柱状节理玄武岩主要由5边、6边和7边柱组成,柱状节理截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裂隙形式。在总结柱状节理岩体横截面多边形的尺寸和形状的定量测量方法基础上,提出了柱状节理截面多边形的不规则程度的评定方法,进而针对柱状节理的不规则多边形节理模式并基于随机Voronoi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Voronoi多边形(MVP)生成方式。用MVP方法得到的多边形模式包含大量不规则多边形,可以实现随着不规则程度的增加,多边形模式从初始理想的正六边形到最终实际存在的不规则多边形模式的快速演化过程,不同规则度下柱状节理岩体的压缩试验表明,几何不规则性对其力学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该数值重构方法可为构造具有特定多边形特征的柱状节理岩体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几何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岳贵鑫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3):298-300
从凸函数的基本概念出发,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了凸函数的等价定义,并通过例题说明了凸函数的定义及等价定义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讨论了凸函数几何特征,并以实际算例介绍了凸函数的几何性质的应用,对凸函数研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抗几何攻击的图像水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和小波变换的抗几何攻击的自适应鲁棒水印算法.首先利用SIFT算法从载体图像中提取稳定的特征点;然后根据特征尺度和方向自适应来确定每个局部特征区域大小和方向;最后从中选择具有较大特征尺度互不重叠的特征区域,并利用量化小波系数的方法将水印嵌入到每个局部特征区域内.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而且具有较强的抵抗常规信号处理和几何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仅基于指纹几何特征的匹配方法进行取长补短,提出新的基于指纹代数特征和几何特征的分阶段匹配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在保证较高识别率的同时,匹配时间缩短了47.5%.该算法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指纹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4.
葫芦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不仅应用广泛且具有丰富的吉祥内涵.文章基于近年来各地明墓中出土的明代宫廷服饰及博物馆馆藏的明代服饰,对其中出现的葫芦纹的图案构成、色彩搭配进行归纳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宫廷服饰中的葫芦纹,图案构成饱满端庄、表现手法写实简炼、色彩搭配浓重富丽,同时葫芦纹有着生殖象征、趋吉祈福、辟邪祛灾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5.
淮安车桥剪纸作为苏北地区剪纸的一支,是淮安地区极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淮安车桥剪纸的田野考察,并结合文献与图像资料,对这一具有地域符号特征的苏北地区剪纸艺术进行探讨。首先通过对扬州剪纸和河湟剪纸的比较,分析出淮安车桥剪纸在题材、构图、造型、色彩及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并进行分类论述,进而挖掘其民俗特性、时代风貌与审美理想的文化内涵,最后对现实中的淮安车桥剪纸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利用坐标测量仪的测量数据对机械产品几何特征进行检验,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重点综述了利用统计模型处理圆形和球形零件测量数据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对多种模型进行了比较,有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已用于微波工程、石油工业、考古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人文景观的文化蕴涵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39-41
在对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实例中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处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大量对人文景观的翻译事实都存在误译和错译的情况。在将中国旅游资料介绍给西方世界的过程中,宜更多地保持中国旅游资料所蕴涵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兰宇 《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2011,(6):816-820
讨论中国服装发展中政治因素和文化观念对服装设计和制作所起的制约作用,以史料论证和理论逻辑推理的方法,结合中国文化和美学传统观念,论述十二章纹图案的历史成因与发展,得出中国服装图案是以宗法礼制观念为主导,文化与美学因素客观显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马青云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24(3):113-115
中国的毛笔是独立的艺术价值和技术价值的统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品格的哲学观念的具体体现。笔与道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道家“体道”的载体和道的再生性传播媒介。笔与道参与并影响着人生的整合,为人性的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装配分析的自动化水平,在对零件特征组成面,约束面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对零件配合约束面元素的几何关系分析,建立了几何匹配关系推理规则,研究了基于结构相似性关系的推理系统,为并行环境下产品装配信息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