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Planning》2014,(35)
本文对济宁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探采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与解释,并及时提供设计工作面、回采工作面的地质动态解释成果[1]。处理结果能够使煤层底板标高的动态解释误差控制在1.0%之内、解释厚度变化趋势、精细解释落差3m以上断层、查明新生界(Q+N)厚度变化、查明区内直径大于20m的其他地质异常体[2]。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三维地震勘探的原理,结合山西某煤矿勘探区的地质情况,从煤层底板标高、断层、陷落柱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三维地震勘探探采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取得理想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强 《四川建材》2019,(4):53-54
建北煤矿三盘区南部边界以往勘探程度较低,通过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解释了3条断层以及4-2煤层起伏形态和煤厚,为建北煤矿三盘区南部边界的下一步生产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震层曲率进行煤层小断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煤层中的小断层是诱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地预测小断层是当前煤矿安全的迫切需求。现有的地震解释方法适用于解释落差3 m以上的断层,因此对煤层中落差小于3 m的断层解释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地震层曲率是根据三维地震解释层位计算得到的曲率,反映解释层位上任一点的弯曲程度。地震层曲率的计算建立在解释层位网格化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曲面拟合方程系数来实现。煤层中落差小于3 m的小断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的微小变化、扭曲、振幅突然变弱等特征,这些微小的变化在地震层曲率属性上表现为线性构造,因此利用线性构造异常可进行小断层预测,异常的长度和方向分别代表着断层的延展长度和断层的走向。实例表明,利用地震层曲率进行煤层小断层预测,可以提高小断层的解释效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5)
为了详细查明赵固一矿矿区内煤层的赋存、构造等地质情况,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地质保障,笔者对该区进行了多次三维地震勘探。充分利用采集的资料,将两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三维连片处理,通过观测系统归一化,面元均化等关键技术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查明了勘探区内主采煤层二1煤层的埋藏深度、起伏形态及煤层厚度变化趋势;解释了断层61条,奥灰顶界面形态,新生界及二1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5)
樊庄区块煤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较强,直接导致了煤层气井间产能差异较大。在对樊庄区块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和地应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块煤储层的煤体结构和裂隙发育特征,深入研究了构造变形和现代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樊庄区块褶皱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轴向近NS的宽缓褶皱,褶皱轴部构造裂隙发育,对煤储层有利;该区煤层中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以正断层为主,越靠近断层,煤层变形破碎越明显,裂隙越发育,但在寺头断层附近为强烈变形的软煤发育带,对煤储层不利。现代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裂隙"开、闭"的控制,水平主应力差越大,越利于煤储层裂隙的开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8)
八里桥勘查区位于淮北煤田涡阳矿区,本区构造形态为一走向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次级褶曲发育。勘查区内以断裂为主,区内近SN向、近EW向、NW向和NE向等断裂构造交割成网状,且全为正断层,断层间的组合型式主要为阶梯状,断层落差整体较大,大部分断层切割了整个含煤岩系。勘查区中部和南部地区有岩浆侵入,其中中部地区岩浆侵入8-1煤层,但岩浆侵入范围较小,对煤层影响有限;勘查区南部岩浆岩侵入层位以8-1煤层为主,其次为2煤层,岩浆岩侵入范围相对较大,对煤层的厚度、结构及煤质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建庄三盘区以往勘探程度较低,通过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解释了B1背斜和建庄新村向斜、4条断层以及4~(-2)煤层起伏形态,为建庄三盘区的下一步生产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地裂缝空间展布特征和发育规律,在晋中盆地地表有地裂缝出露的区域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地震数据采集采用端点激发束状观测系统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来提高地裂缝空间归位精度和成像效果,基于地震多属性分析特别是蚂蚁体追踪技术对地裂缝进行解释。研究区勘探面积4 km2,共解释出地裂缝20条,其中主地裂缝11条,次级地裂缝9条。地裂缝在平面上呈线条状,走向以NEE向为主,总体与晋中盆地主干断裂走向一致,构造方向性非常明显,所解释的地裂缝有的裸露于地表,有的延伸到基岩面;在剖面上地裂缝两侧地层上下错移,落差为0~40 m;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地垒构造和地堑构造两种形式。研究区地表出露的5条地裂缝,有4条在本次勘探中被验证,这表明三维地震勘探在探测地裂缝地质灾害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丛琳  李欣欣  赵国石  张国臣 《矿产勘查》2021,12(6):1424-1433
松辽盆地南部M区块构造复杂,原构造解释成果是基于二维地震资料得出的,随着近些年的开发,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近年来补充了很多测井、地质资料,并且对M区块西侧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本文通过对三维资料的解释以及三维资料未覆盖的二维地区的重新解释,最后将解释成果通过软件拼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区地震构造解释的精度。本次断层解释所得到的断层与原断层相比,主要在断层数量和断层形态上有所不同,并且通过此次构造解释,一些典型问题也得到了良好的解决,为有利区块的优选和布井方案编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提高了老地震资料精度以及地震勘探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荣  周文博  苏连驰  阳正勇  刘彤  张旭康 《矿产勘查》2020,11(11):2354-2359
水泉沟矿床褶皱和断裂构造均很发育,近EW向、NE向和近SN向3组断裂构成了区内矿床的基本构造格架。水泉沟铜铅锌银钼多金属矿床共圈出5条矿化带,每条矿化带均受褶皱和断裂构造复合控制。通过矿床地质特征进一步表明,近EW向和NE向断裂交汇部位是矿床的形成有利部位。近EW向断裂、背斜及向斜组合控制着矿体的空间展布,水泉沟多金属矿床受构造控制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大成山矿区的构造多属成矿后期的地质构造,它对早期形成的矿床(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矿体的不连续、重复或缺失,以及矿石质量的变化。大成山矿区的后期构造复杂,尤其断层较为发育,主要为北东向高倾角纵向逆断层和北西向横向平移和横向平移逆断层。矿区内的褶皱改变了矿层形态,影响了开采标高之上的矿层厚度,矿层中的节理裂隙在方解石脉充填后,部分提高了矿石的质量,是对矿层影响的次要因素;矿区内的断层,不仅改变了矿层的形态,造成矿层的不连续,更主要的是由于造成矿石的物理破碎经方解石充填胶结,不同程度提高了矿石的化学品位,是对矿层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卫辉市大池山矿区是豫北重晶石矿主要的矿产地,位于太行山拱断束内。为了解该重晶石矿床的矿化特征和成因,本文对研究区前人研究成果、地质背景、矿区地质、围岩蚀变特征、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统计了33条重晶石矿体与构造的关系。研究指出,大池山重晶石矿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和上寒武统的碳酸盐地层中,矿体的形态、规模和品位变化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脉状重晶石矿床。在此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含矿热液沿着NW、NE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向上运移,于中低温阶段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研究结果对本矿区的进一步勘查及类似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石墨产业已成为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地表矿产勘查开发程度不断加大,寻找更具开发价值的大鳞片晶质石墨逐渐向工作程度相对较低的浅覆盖区转移,由于覆盖区地质构造行迹观察困难,常规、单一的物探方法在勘探深度和精度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勘查需要,因此提出激发极化法(IP)和瞬变电磁法(TEM)联合勘探与解释的思路,在新疆清河县卡拉先格尔石墨矿勘查中进行了试验,并在覆盖区下20~300 m控制较大规模高品位石墨矿体,为矿区后续工作部署和物探方法组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跃  赵振远 《矿产勘查》2019,(5):1248-1253
贵州省黔东南州北西部地热资源整装勘查为2013年度省地质勘查基金整装勘查项目(第三批),勘查区受挽近期活动构造带的影响,区内断裂储热、导热较好,热储单元条件较好,热储主要为带状热储,带状热储主要是指受断裂控制,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的热储。文章通过对勘查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地球物理等特征综合分析后,勘查区的热储类型主要为典型带状热储,其储水、储热、导热层均为断层破碎带,其地热水资源量估算与评价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余弘龙  于兵  牛子良  王晓奇  王洪志 《矿产勘查》2021,12(11):2249-2257
通过地质调查工作在曹家营子地区发现了较好的铀矿化信息,但地表覆盖严重,构造形迹不明显,主控矿构造不清晰,赋矿层位发育情况不明确,无法揭露铀矿化异常与断裂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在该矿区选用了勘探深度范围大、分辨率高、地形影响和高阻层的屏蔽作用小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来了解地层和断裂展布及往深部延伸情况。本文论述了CSAMT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根据地质资料布设了5条北西向CSAMT剖面,通过应用Occam算法对CSAMT实测数据进行二维反演计算,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和岩石电阻率资料,推断解译了5条剖面的岩性垂向分布及断裂空间展布情况。通过ZK1、ZK2、ZK3、ZK4钻探验证,查证了4条断裂的存在并揭露到4段工业铀矿体。本次找矿成功案例为合理运用物探方法寻找铀矿提供了借鉴,同时预示了该地区深部及外围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李亚非 《矿产勘查》2018,9(6):1212-1216
山西省岢岚县砖窑沟矿区冶镁白云岩矿位于岚漪镇砖窑沟村一带,所在区域为吕梁山北段。该区域分布大面积沉积地层,地层多为单斜构造。区内断层构造较少,主要有北西向断层和北东东向断层。冶镁白云岩矿体赋存于该区域沉积岩地层中,利用科学有效的地质工作手段及方法,通过仔细深入的研究,认识到矿体的形态特征、矿床特征以及地层构造特征。区内整体为一单斜构造,该矿床为原生沉积矿床后期受断层影响,矿床内部存在小褶曲为单斜构造。  相似文献   

18.
王青  秦升强  韩东  王春  董杰  何鹏 《矿产勘查》2020,11(9):1837-1844
上庄地区金矿床位于招远-平度断裂带南段,为胶西北重要的金矿密集区,NE向、NW向断裂在此交汇,成矿条件优越。区内已发现Ⅱ、8、9、10号脉4个金矿床,均受NW向次级断裂控制,呈雁列式排列,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近年来在Ⅱ、8号脉矿床深部新发现稳定的金矿体,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该文通过地质构造特征总结,结合岩矿测试分析结果,开展了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对比研究,分析了成矿远景,为上庄地区乃至胶西北地区同类型金矿勘查与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朱真真  刘晓曦  王元  吴南川  宾文梁 《矿产勘查》2019,10(12):2943-2952
湖南香花铺矿区钨铅锌矿床位于香花岭矿田南部,尖峰岭岩体东侧,矿区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断裂十分发育,其成矿条件十分优越。通过对香花铺钨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分析认为地层、构造、岩浆岩对矿床的形成起了不同的控制作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断裂构造提供了矿液运移通道,断裂构造及层间裂隙提供了容矿空间,具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特征。矿区矿床类型为构造裂隙热液充填交代型和岩体外接触带层间(节理)裂隙热液充填交代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