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后殖民语境下,翻译是一种解殖民化的策略,具有抵制文化霸权,重塑文化身份的功能.文中基于后殖民翻译理论,采用个案分析方法,从译者文化身份、翻译选材及翻译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后殖民剧本《翻译》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及其对爱尔兰语言和文化身份的重构作用.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范畴,为解读其他后殖民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同时,有助于在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时,凸显其语言、文化差异和元素,更好地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不仅受制于源语文化语境与原作者文化背景,而且也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意识的制约。因此译者主体性体现在选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来协调两种不同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交际活动。翻译实践的发起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构建了主 要交际主体和交际时间空间。译者传递跨文化信息过程中能动作用至关重要,关键在于译者负责领会翻译发起者 意图,分析源语语篇,制定策略,满足译文读者群需求。文章概述并解析影响翻译过程的语篇外部和内部要素。 语篇外部要素包括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篇功能;语篇内部要素包括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译者基于此认知,须 于分析源语语篇之际,结合语篇内外部要素综合考量,运用确定之恰切翻译策略,恰当实现翻译意图,创造出合 适译文,藉此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交际活动。翻译实践的发起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构建了主要交际主体和交际时间空间。译者传递跨文化信息过程中能动作用至关重要,关键在于译者负责领会翻译发起者意图,分析源语语篇,制定策略,满足译文读者群需求。文章概述并解析影响翻译过程的语篇外部和内部要素。语篇外部要素包括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篇功能;语篇内部要素包括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译者基于此认知,须于分析源语语篇之际,结合语篇内外部要素综合考量,运用确定之恰切翻译策略,恰当实现翻译意图,创造出合适译文,藉此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相似文献   

5.
在警务术语翻译过程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对译者而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在对美国警察机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美国警务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语境对Sheriffs Office、Sheriff以及Police Commissioner的汉译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首创了“语境流变法”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是交流、传播、延续和发展文化的工具;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孤立存在,它总是生长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其本身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具体语境、时代与译者本人的翻译风格,以及译语读者接受能力等的策略取舍问题。当源语和译语两种文化冲突或一种文化空缺时,用哪一种翻译策略或哪一种具体翻译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避过文化冲突的雷区,有效地翻译,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美的艺术感受。本文正是为有效地避免文化冲突,实现相对对等翻译而概括和总结了两种翻译策略及多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以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翻译理论为依托,以葛浩文对莫言《酒国》的译本为个案,分析《莫言》译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译者将原作引入译入语文化语境,很多情况下是对原作进行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8.
泛化现象共存于汉、英亲属称谓系统中,蕴涵着不同的文化习俗。通过比较汉英称谓语泛化的异同,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运用语境顺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语境对泛化了的亲属称谓翻译的制约,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顺应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以使译文最大化体现原语言的深刻文化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的过程,它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模式,翻译中必然时刻体现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文章以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翻译理论为依托,以葛浩文对莫言《丰乳肥臀》的译本为个案,分析了《丰乳肥臀》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译者将源语文本引入译入语文化语境,很多情况下是对源语文本进行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0.
幽默的翻译策略在当今译界是一个热门话题。在目的论视域下,通过考察网络流行的单口相声视频的字幕翻译探索网络语境下幽默的翻译策略,发现译者从网络观众的喜好和特点出发,采纳了多种翻译策略传达幽默效果,包括文化注解提供幽默背景、巧用修辞再现幽默语境、网络用语彰显娱乐特质、文化植入引起心理共鸣、方言入译进行幽默补偿等。  相似文献   

11.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与核心,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典故翻译是译者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浮生六记》原著中有很多文化含义丰富的典故。拟以其两译本为例,探讨典故的不同翻译策略,旨在通过对具体译例的对比,分析译者处理典故时的做法与得失,并指出译者应恰当地处理典故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对词义的理解和选择.翻译时译者不仅要从原文文化语境的角度理解原文,同时还要从译语文化语境着眼,将原文信息重新表达为译文读者接受和理解的语篇.  相似文献   

13.
因为人类语言总是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进行和发生,所以语境(context)在语用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对英汉翻译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另外,英汉翻译是一种需要跨文化和跨语言的交际行为,而语境(context)又可以分为多种,比如有语言语境、文化语境及情景语境等。在英汉翻译中,不管是那种语境都会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因此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语篇的语境进行分析,从而能够使译者能正确把握原文,寻找到最适合的翻译手法和策略,使英汉翻译达到恰如其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隐喻研究历来是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从语境的角度来分析概念隐喻的理解和隐喻翻译的研究不多。本论文首先介绍概念隐喻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其核心思想,然后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探讨概念隐喻的理解,最后在语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翻译例子提出隐喻翻译的三种策略,并指出译者必须根据语境的需要来判断所采取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目的决定手段".重新审视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目的",认为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在翻译这个整体行为的"目的"层面下,还包括"文本功能",译者个体"意图"、社会文化以及语言载体等多种因素.功能翻译理论研究应当是包括译者、文本、语言、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取向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不同的译者,由于文化取向的不同对同一作品往往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与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其翻译中分别采用了以异化为主和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异化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语境和语篇是互相依存的。具体的语境需要有具体的语篇,而具体的语篇又有其自己的语境。本文简述了语境的概念及其分类,最重要的是将情景语境和翻译相结合,用诸多例子证明了情景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译者必须紧扣语境,正确理解源语意图,采取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这样语言交际行为才能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围城》以其幽默、机敏的语言受到中西方文学界的大力推崇,其英译本也成为了广大翻译研究者的研究阵地.然而,鲜少有研究者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探究其中大量的生态文化负载词翻译.本文从译者意图、文化意识与译者创造性对《围城》中的生态文化负载词翻译进行讨论,认为译者应当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与策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荒原》是现代诗歌史上一部里程碑式作品,其中译本甚多。文章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中译本,从译者文化意识下的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由此证实了译者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会影响译作对原作文化内涵的传达,从而决定译作的质量;最后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对三个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文本选择的影响,从而揭示了翻译过程不仅是译者与原作者思想交融的过程,更是两种语言文化交际的过程,进而说明译者在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时应该积极有效地传达原作文化,呈现文化多样性,满足不同读者群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变化发展反映文化的发展趋势,文化的更新影响操控着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翻译与语言为伴,进而翻译的整个过程(选择、策略、效果等)也会受到文化的隐性操控。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外延内涵关系,从中西文化差异、译者文化价值取向以及文化间关系定位三个维度探讨分析了文化对翻译的隐性操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