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压裂废液的高黏度导致其流动性差,投加的PAC、PAM等常规处理剂在废液中很难扩散,传质作用慢,造成絮凝沉淀时间长,絮体虚浮、泥量体积比大,处理效果差。投加膨润土可改善高黏度压裂废液絮凝处理效果,缩短沉降时间。实验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膨润土加量800~1 000mg/L,PAC加量200~300 mg/L,投加膨润土后搅拌1~2 min;混凝处理后悬浮固体去除率97.5%,石油类去除率88.6%,污泥体积减少50%以上,沉降时间缩短90%。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
为解决压裂废液直接外排污染环境,直接进油水系统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某五联卸油点建设废压裂液处理装置一套对压裂废液进行预处理后回收利用,压裂废液处理装置处理工艺在我厂均属于试验阶段,目前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处理药剂、参数及对系统的影响尚不确定,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验证该工艺污水处理效果,并摸索相关运行参数,开展此药剂投加、排泥参数优化试验。经过参数优化,年节省费用55.53万元,同时处理后含油量、悬浮固体含量均控制1~12 mg/L、100~250 mg/L,可以达到集输、污水系统接收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常规油藏压裂返排液中化学药剂成分较多、黏度高、稳定性强等特点,采用氧化-混凝-过滤工艺处理压裂返排液,结果表明:在氧化剂加量为5 mL/L、催化剂加量为2 g/L、pH值为5、反应2 h后,再将出水pH值调至9,加入P1混凝剂2 g/L,有机絮凝剂2 mL/L,搅拌均匀后固液分离,出水的主要污染指标悬浮物降为1.9 mg/L,含油量为0.4 mg/L。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及中试条件下研究了臭氧—活性炭技术对石油微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通过石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两个指标,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过滤速率等操作参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和活性炭过滤速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pH值对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中试条件下适宜的臭氧投加量应为8 mg/L左右,最佳过滤速率在10 m/h附近。采用臭氧氧化与活性炭过滤组合工艺,当进水石油类浓度在1.5 mg/L以下时,出水石油类低于0.3 mg/L,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 mg/L。  相似文献   

5.
范婧  刘宁  朱妍  李岩  蒋继辉 《城市勘测》2019,29(5):31-33
试验针对气田压裂返排液,采用撬装微涡流混凝装置进行了混凝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发现, 絮凝剂选用PAC与膨润土复合剂,且当膨润土与PAC复配比例为1:1,投加量为500mg/L,投加位置在管道 混合器时,混凝效果最好;助凝剂PAM的最佳投加量为20mg/L,最佳搅拌时间为1min,投加位置在搅拌罐。 采用“管道混合器+微涡流混凝器+搅拌罐”处理工艺,处理后水质SS、油类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3%和58.1%, 黏度可降低52.3%。对混凝处理剂种类、投加量、搅拌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选,并对处理剂在设备中的投加位 置进行优化,为实现气井压裂返排液不落地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化砭采油厂采出水中90%的油为粒径10μm的分散油,要达到延长油田注水含油量≤3 mg/L、悬浮物含量≤2 mg/L、颗粒粒径中值≤2μm的指标要求则需分离绝大部分乳化油。针对青化砭采油厂采出水水质特点,将原有污水处理工艺改造为高效溶气气浮/双滤料过滤/超滤工艺,并对高效溶气气浮预处理单元、双滤料粗滤单元、超滤膜精滤单元出水含油量、悬浮物含量、油滴数及油滴粒径分布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效气浮预处理单元、双滤料粗滤单元以及超滤膜精滤单元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各处理单元油水分离均有相对应的油滴粒径分布、含油量和悬浮物含量范围,超过该范围,各污水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稠油污水与含聚污水处理工艺中过滤器堵塞的问题,尝试利用可调制特性的环保陶球作为过滤介质代替传统滤料进行过滤研究。结果表明,环保陶球用于含油和含聚污水处理时过滤阻力小、节能、滤料不易板结。代替双层滤料进行稠油污水过滤,出水悬浮物含量平均为2. 51 mg/L、含油量平均为0. 18 mg/L;用连续砂过滤器和陶球滤料处理含聚污水,当不投加化学药剂时,出水悬浮物含量平均为24. 5 mg/L、含油量平均为23. 01 mg/L,再经过混凝、沉淀和压力过滤后,悬浮物含量低至2. 69 mg/L、含油量低至0. 95 mg/L。  相似文献   

8.
降低饮用水中残余铝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定华 《供水技术》2011,5(4):14-17
研究了水处理过程中铝含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条件,结果表明:对水中铝含量的影响PAC投加量>pH>滤速>活化硅酸投加量.控制余铝的最佳条件是:PAC投加量2.0 mg/L,pH值7.5,活化硅酸投加量1.5 mg/L,滤速8.0 m/h.过滤阶段对铝的影响小于混凝阶段,水厂实际运行时应尽量采用低滤速.为控制出厂水铝含量,建...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行设计的混凝沉淀/微滤一体化装置对长江(重庆段)原水进行净水处理,比较了不同混凝剂投加量下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的适宜投加量范围为25~30mg/L;在增加PAC投量(30~40mg/L)的强化混凝条件下连续运行,对浊度、氨氮、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100%、(55%~64%)、(40、6%~50.7%)、(67%~74.6%)。在连续运行的前12个周期内,微滤膜的过滤性能缓慢下降,J/J0降低到95.8%,此后膜过滤性能保持稳定。混凝沉淀/微滤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适宜处理长江(重庆段)原水。  相似文献   

10.
混凝是降低雨水浊度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改变混凝剂PAFC投加量、原水pH值、慢速搅拌时间对絮凝体分形维数及出水浊度的影响,得到了混凝过程中最佳混凝剂投加量、最佳原水pH值、最佳慢速搅拌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城市雨水混凝处理单元过程中混凝剂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50 mg/L,最佳原水pH值为8,最佳慢速搅拌时为10 min。同时,正交实验表明,混凝剂PAFC投加量与原水pH值为影响混凝处理单元的主要因素,而慢速搅拌时间为次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