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地下水微生物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我国地下水微生物研究现状与重点,为后续污染修复提供参考,利用Excel、CNKI可视化分析模块和CiteSpace软件对国内该领域397篇期刊论文和199篇硕博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地下水微生物研究主要围绕地下水污染开展,一方面使用多种修复技术对地下水污染环境进行生物修复,为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地下水污染环境进行监测,为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理论支撑。张胜研究员、林学钰院士、刘菲教授、王焰新教授和席北斗研究员是该领域不同研究阶段的重要学者,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在该领域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下,充分发挥微生物群落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作用潜力仍是当下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我国地下水微生物研究现状与重点,为后续污染修复提供参考,利用Excel、CNKI可视化分析模块和CiteSpace软件对国内该领域397篇期刊论文和199篇硕博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地下水微生物研究主要围绕地下水污染开展,一方面使用多种修复技术对地下水污染环境进行生物修复,为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地下水污染环境进行监测,为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理论支撑。张胜研究员、林学钰院士、刘菲教授、王焰新教授和席北斗研究员是该领域不同研究阶段的重要学者,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在该领域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下,充分发挥微生物群落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作用潜力仍是当下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借助于CNKI、WOS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对2013~2017年国内外水环境保护发文量、被引量和高频关键词方面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近几年来,国内外水环境保护发文量均呈现为增加的趋势,学科发展态势良好,但二者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②从发文量来看,国内高发文方向集中在水污染防治技术方面,国际高发文方向集中在水质监测技术方面;③从高被引论文来看,国内的关注重点在污染机理研究及其治理技术方面,国际的关注重点在水质净化和监测技术方面;④从高频关键词来看,国内的研究热点是水质自动监测技术方面,国际的研究热点是重金属对鱼类的毒性效应、水处理技术、水体污染物及检测技术方面。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SCS模型在中国流域研究的现状与重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对该领域2000~2019年国内284篇期刊论文和168篇硕博论文进行了梳理,借助于CiteSpace5.7 R1软件及CNKI可视化分析模块,对该领域的发文量、关键词、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CS模型研究领域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SCS模型与其他模型的耦合应用研究,可为洪水灾害预警响应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小流域CN值率定研究,以建立适合中国各地区的CN值数据库,为中、大尺度流域径流量模拟奠定基础。研究团队的分布随时间呈集中向分散过度的趋势,其中,河海大学梁忠民教授团队、西安理工大学宋孝玉教授团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梁菊平教授团队、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刘昌明院士团队等是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团队,这些学者团队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在中国暴雨及雨洪灾害频发的情况下,SCS模型在今后对小中大尺度流域径流产流模拟研究可能会成为将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当前国内外地下水修复研究现状,针对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三种典型技术(抽出处理技术、监测天然衰减技术、原位修复技术)进行概要介绍,分别论述各种修复技术的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及其技术特点,并就基于以上修复技术的工程投资、运行成本及治理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评价,为开展实施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最后展望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清晰目前国内农作物长势在遥感监测方面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现状,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 ,利用以Java平台为基础的CiteSpace软件,借助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2000—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相关主题文献进行筛选梳理,分别从论文发文量、作者、关键词、发文机构等方面内容进行重现聚类统计,将数据源转化为直观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有关作物长势遥感监测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发文总量较少,但整体呈现持续波动上升趋势;领域内核心作者吴炳方等人具有较大影响力;遥感监测手段在采用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不同监测范围尺度下的作物长势监测实践应用已趋于成熟;未来研究重点可能仍围绕遥感和作物长势等内容,光谱成像仪技术将向高光谱、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方向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对于研究者了解领域研究现状,把握未来研究热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全球在土壤污染方面的研究趋势,以 2000—2019 年的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及其扩展数据库中有关土壤污染的科学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研究动态。结果表明:世界范围内相关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和中国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分别占发文总数的19.70%和18.93%;中国科学院系统发文量最多,浙江大学以1 598篇位居第5;华人研究者高被引的论文在世界范围内最多,前20名中占有11名,其中有3位来自于湖南大学;重金属成为土壤主要污染物,未来土壤修复热点将集中在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无机矿物修复和联合修复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挖掘知识基础与研究热点,基于1985—2020年Web of Science(WoS)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数量分为缓慢增长、波动增长、稳定增长3个阶段,引文量逐年上升,反映该领域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涉及多门学科,为研究提供了广泛的思路和手段。Journal of Hydrology、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Hydrological Processes在该领域载文数量排名前3;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发文作者多且分散,在研究时段内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是Chunmiao Zheng(郑春苗)教授;中国科学院、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等机构影响力较大。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较单一的地下水研究→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陆地-水域生态系统的水体交互作用对各因素的响应研究。研究热点为:热追踪定量探究地表水-地下水交互的作用与强度;研发或改进数值模型对作用界面及不同研究对象水体交互作用进行模拟;探究水循环驱动下地表水 地下水交互作用对人类活动及气候系统等的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过程的响应。未来将注重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多尺度多学科交叉研究,增强团队间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环境问题主要包括3方面:①过量抽取地下水或对地下水系统认识管理不善导致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缝、沙漠化等;②地下水污染,包括天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对地下水的污染,各种污染质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机制,含水层对污染的敏感性评价指标和分区,以及监测、评价、预防和修复技术等问题;③生态水文地质学问题,如河流出山口河水被渠系引走,下游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引起下游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0.
河道底泥的修复是解决水环境内源污染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为分析当下国内外底泥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文章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数据库内相关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VOS viewer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综合绘制了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及密度图,用以可视化分析河道底泥的历史研究进程、目前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近22年间全球该领域内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由最初的环境污染影响方面过渡到底泥处理修复技术的创新,再到如何从机理层面出发减少底泥污染的产生。同时,基于研究热点系统归纳了现行多种底泥修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做出了对底泥修复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以期对底泥修复技术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图谱的旱涝急转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2019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140篇旱涝急转研究文献为数据基础,利用CiteSpace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研究机构、代表作者、关键词等方面的分析,综述了旱涝急转研究发展状况及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旱涝急转研究热度上升较显著;中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明显领先,中国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等是该领域的领军机构;从发展趋势看,该领域已形成了判别方法、成因分析、演变特征、灾害损害4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今后亟须进一步完善综合考虑土壤水和作物需水等因素的旱涝急转判别方法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有机物污染修复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学者在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出我国相关标准中存在有机组分少、限值较高的不足.将我国地下水中检出率高的36种有机物的标准限值与国外部分国家的修复标准值进行对比,指出建立我国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标准,应根据国情从污染组分选择、分析检测方法、修复标准实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后指出,...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铀矿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最新进展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评述物理化学修复 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及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基本理论、实际案例和未来发展前景。当前铀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原位治 理与修复技术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缺乏对实际铀矿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工程实践,如何结合实际铀矿区水 文地质条件和污染特征开发绿色、高效、低碳的治理与修复技术,是未来铀矿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修复的重要发展 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晰泥石流防治的研究进展,以Web of Science中1 335条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分析该领域内主要机构、学者和相关学科以及共现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网络。结果表明:①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等机构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了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佛罗伦萨大学和日内瓦大学五大学者群体;②研究理论相对单一,难以全面地认识泥石流灾害,应加强学科交流,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③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灾害型、诱因型、区域型和方法型4个大类。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泥石流防治科学研究体系,为促进山区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outline global performance, an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current research field hot spots, and the future trends about the Lancang‐Mekong River (LMR). Bibliometric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3,924 records retrieved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Web of Science Core (WoS).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ations, categories, countries, institutes, research hot spots and trends is analyzed in this study by applying CiteSpace and VOSviewer tool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publications about the LMR field have been increasing rapidly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research pertaining to LMR is mainly in the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ecology, water resources, geology, engineering and agriculture. Vietna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apan and Thailand get higher rankings in paper output, and Can Tho Universit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achieve a high ranking on LMR research. In addition, further studies in research frontiers have revealed that health, security, climate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waters will become the new and popular directions and trends in the LM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现状与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的现状和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指出我国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及研究部门的废弃物,还有部分来源于垃圾填埋场。简述国内外四氯化碳污染治理技术:抽出处理技术;水力隔离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空气吹脱技术;热蒸汽动力剥离技术(气体抽提技术)和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是找出污染物迁移规律、确定污染范围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优化设计地下水开采方案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定量依据。在分析德厚水库咪哩河流域裂隙岩溶含水层的水力性质和污染物运移特征的基础上,运用GMS软件建立地下水流场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对裂隙岩溶水的流场和污染物进行了数值研究,判断出了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羽扩展范围,分析了砒霜厂污染物运移对水库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e groundwater pollution due to volatile organochlorines like trichloroethylene and tetrachloroethylene has been a great environmental issue in Japan. Thc nation wide survey revealed on the basis of up to fifty-nine thousand samples collected until 1995 that 1.5% for trichloroethylene and 2.3% for tetrachloroethylene cannot meet the drinking water standard. In order to repair subsurface pollution and to establish the integrated procedure for cost-benefit remediation measure, phys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of soil vapor extraction and groundwater extraction were applied to a study site contaminated with trichloroethyle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ichloroethylene amounts of 472 kg by soil vapor extraction and 1764 kg by groundwater extraction were removed during three-year operation. In addition experience with both technologies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oil vapor extraction has been successful in removing 1 kg hr-1 of trichloroethylen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remediation, which shows one order as high as the groundwater extraction. However, the removal rate due to soil vapor extraction declines much earlier than groundwater extraction, and consequently the removal rates of both technologies develop inversely with the progress of remediation. Such remediation behavior of technologies raised the relative cost for soil vapor extraction 15 times as high as groundwater extraction.  相似文献   

19.
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将长江流域范围内地表蒸散研究与国内外地表蒸散研究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进行了计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92—2020年,国内外共发表地表蒸散为主题的文章5 216篇,其中长江流域范围内179篇,2016年前中英文文章数量皆呈增加趋势;长江流域内地表蒸散研究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海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论文数量在研究机构中名列前三,这些研究机构主要依靠所属试验站提供实测蒸散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蒸散模拟与验证研究;研究内容以蒸散获取和数值模拟为重点,其次为地表蒸散变化机制与时空演变过程分析,而关于地表蒸散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相对较少;从高引用趋势可以发现,在地表蒸散估算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学者们也逐渐关注蒸散组分、变化机制的研究,环境因子对长江流域内地表蒸散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土地利用、地表覆被、植被类型等下垫面性质及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较少;蒸散变化效应分析则主要集中在地表蒸散对水平衡、湿地处理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