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一种自动清罐与罐底泥处理相结合的清罐洗泥一体化技术,采用真空抽吸及循环自动清洗的方法进行自动清罐,同时采用热化学调质及离心分离的方法,对清罐底泥进行处理。室内实验研究表明在工艺温度80℃、pH值为9~11、洗泥调质时间100~180 min的情况下,清罐及罐底泥处理能达到最优效果,并优选出合适的化学药剂。同时介绍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该技术可自动清洗油罐,且实现罐底泥的油、泥、水三相分离,回收95%的原油,污水可以100%回用于清罐工艺流程中。  相似文献   

2.
依据稠油污泥的组成、特点及性质,开发了稠油污泥综合处理技术。利用稠油污水及其余热,采用适宜的预处理工艺实现含油污泥减量处理并回收其中的矿物油。预处理分离的残渣送入层燃热解气化焚烧炉中进行处理,焚烧产生的热能再用于含油污泥前期预处理和稠油污水处理产生的浮渣底泥的干化减量处理。  相似文献   

3.
华北油田岔一联合站含油污泥处理装置采用“预处理—化学热洗—离心脱水”工艺处理落地油泥和罐底泥。通过研发高效化学清洗药剂和集成气浮的强化化学热洗设备,含油污泥处理后的残渣含油率小于2%,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要求。通过以上处理,原油可以回收再利用,水大部分可循环使用,剩余污水进入站内处理系统,减轻了环境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4.
化学热洗方法适用于处理以罐底泥和落地含油污泥为主的含油污泥。对某油田以化学热洗为核心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工程所用药剂优化筛选,对于罐底泥和落地含油污泥,可用化学热洗药剂A,搭配离心机絮凝药剂B或者BH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于含油污泥池表层的生化污泥,可用化学热洗药剂C,搭配KF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以化学热洗为核心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工程,处理后残渣为灰色块状固体,含油率<2%,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Z1):6-13
本文用新的底泥耗氧速率的测定方法,探讨了此方法的精密度和水温及底泥中有机质对鱼池底泥耗氧速率的影响。用此方法研究鱼池底泥耗氧速率.发现在培育期内北力养鱼池底泥耗氧速率一般为0.4~1.6gO_2·m(-2)·d(-2)·d(-1),鱼池底泥耗氧速率占鱼池总耗氧的比率在5%~20%之间,还对新老池底泥耗氧速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水质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干渠沿程交叉建筑物较多,对突发意外事故可能产生的水质重金属铬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水流振荡过程中,Cr(Ⅲ)、Cr (VI)之间难以相互转化.酸性条件下底泥对Cr(Ⅲ)的吸附去除效果较好,在pH=5时,底泥对Cr(Ⅲ)的吸附效率最高,为97%;且吸附速度很快,10 min吸附率可达97%左右.Cr(Ⅲ)浓度为1~20 mg/L时,底泥对Cr(Ⅲ)的吸附去除率随铬浓度升高而略有下降,但均在94%以上,底泥对Cr(Ⅲ)的最大吸附量为0.952 mg/g.底泥吸附去除Cr (VI)的效率较低,不同pH、振荡时间条件下,底泥对Cr(VI)的最大去除率为12.50%.不同有机物浓度、吸附时间条件下,底泥对Cr(VI)的最大去除率为20.96%.  相似文献   

7.
准确预测厌氧塘的底泥沉积量对于保证其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寒冷地区厌氧塘底泥的成因及降解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较为可行的底泥蓄积量预测模型,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了齐齐哈尔和安达市的厌氧塘蓄积量修正系数,同时分析了其污泥特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桂畔海河水体中氨氮季节性变化较大的特点,在分析底泥构成的基础上,探讨底泥中氨氮的分布特性及其释放对桂畔海河水质的影响,分别考察温度、溶解氧和扰动强度在冬季期间对氨氮异常增加的影响,并以试验为基础构建底泥氨氮释放动力学模型,为后续治理桂畔海河底泥污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福州市晋安区5处物理化学性状不同的代表性内河河道底泥,进行了颗粒分析、黏土矿物成分、界限含水率、烧失量、总氮总磷和重金属测定试验,结合收集的相关文献数据,系统分析了底泥物理–矿物成分与污染物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河湖库底泥中的污染物不仅与污染源相关,也与底泥颗粒级配和黏土矿物成分有关;底泥中的有机质、总氮、重金属含量与底泥中细颗粒含量的相关性较高,黏粒中的蒙脱石黏土矿物吸附和贮存污染物能力较强;底泥中有机质含量与总氮、总磷含量以及重金属含量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于化学热洗法处理后石油烃含量低于2%的联合站罐底泥,在继续采用生物技术处理过程中,针对该工艺存在的处理周期长、对重质成分降解能力不强的问题,开展了采用化学氧化技术对化学热洗后油泥砂中石油烃降解效果的研究,通过室内实验,考察其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实验表明,最好的化学氧化实验组石油烃降解率可达60%,可通过与微生物的耦合作用,提高石油烃的降解效率,30d内石油烃含量最多降至4800mg/kg。  相似文献   

11.
佛山水道底泥的污染物释放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定量评价底泥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给河道底泥整治工程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采用佛山水道的污染底泥以COD、NH3-N和TP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污染物释放的动态模拟,并根据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法计算了底泥污染物的释放量。结果表明,污染程度较高的底泥对上覆水中NH3-N、COD和TP浓度的贡献依次为0.65、4.25和0.067mg/L,分别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43.3%、14.2%和22.3%。这说明在外源污染被控制后,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很难使佛山水道的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12.
河道底泥的淤积不仅会造成河道过流断面不足,而且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还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底泥重金属超标的河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河道清淤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中必不可少。以江门高新区麻园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对河道底泥清淤深度的确定进行了详细分析。实践表明,对于河道底泥清淤深度的确定,应结合水质考核目标、底泥污染评价、防洪排涝标准及河道边坡的稳定性等因素,按相关规范布点分析,确保按需清淤。  相似文献   

13.
不同底泥系统的湖泊内源释磷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运用了现场高频率水质和环境因子检测、底泥磷分级测定、实验室模拟这3种研究手段,对3个底泥生态系统各异(自然湖、存有底泥的人工湖、铺有防渗膜无底泥的人工湖)的典型湖泊进行了底泥磷释放和水体富营养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除掉底泥而铺设防渗膜无法改善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夏季水华暴发会导致湖泊底层处于缺氧状态,最低DO浓度<1 mg/L,同时pH值会升高,最高可达9.5,此状态可持续2个月以上;人工湖底泥中Fe-P和Al-P的成分均高于自然湖,在夏季高温、缺氧、碱性pH的典型环境条件下底泥磷的释放量要远大于自然湖,同时其富营养化程度也高于自然湖.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阐述了受污染的河道底泥对河道水体的污染机理,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出生物与物理联合修复法。抓住受污染的河道底泥中有机物含量高的特点,用底泥作为培养基质开展植生性实验。实验具有绿色环保、费用低廉的优势,实验成果为今后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底泥的处置问题提供了选择方向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主要对黑臭水体底泥疏浚工程中的污染源调查要点、污染特性评价方法和污染物控制指标选取方法进行了阐述。在实际工程中,可参考该研究中的技术思路,在科学开展工程勘测、污染物检测的基础上,选取合理的污染特性评价方法进行底泥污染评价,确定底泥的污染程度和污染分布特征,并根据相应污染物控制指标,更为科学合理地制定黑臭水体底泥疏浚方案,实现环保、精准清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石油炼油厂油罐火灾进行调查的结果,在全部油罐火灾中原油罐占40%,汽油罐(包括轻污油罐)占32%,柴油罐占3%,重质油占20%。发生火灾的原因中,明火引起占 64%,静电引起占 12%,自燃起火占8%,雷击引起占12%,其它原因占4%。静电火灾不容忽视。美国在对1500次油罐火灾的调查中,原油罐占500%,其它油品罐占50%,大部分更是因静电而引起。 1997年10月8日,国内某炼油厂内的碱渣罐爆炸,顶盖飞出离罐体达 114米。该罐直径8米、高11米,容积500立方米。在爆炸前,罐内已装了碱渣…  相似文献   

17.
对现代·滏阳原著湿地公园底泥中TN、TP和有机质(OM)含量的竖向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有机指数法评价其富营养化情况。结果表明,目标河段底泥中TN、TP和OM含量随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三者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关关系显著。根据TN和OM含量变化趋势推测下层底泥存在较高的有机污染风险。由于底泥污染物分布的特殊性,覆盖措施可作为短期河流治理手段;底泥是主要的内源污染,疏浚才是长效的修复方案,但疏浚深度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风浪与底栖生物扰动对底泥内源磷释放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浅水湖泊在风浪和底栖生物扰动下的底泥界面效应和磷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对风浪和底栖生物组合扰动产生的协同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争议问题,并对相关研究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分析表明,风浪和底栖生物对底泥微界面和底泥微环境的改造存在叠加效应,从长期来看,这对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进程可能起到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装置对新疆油田外排含盐稠油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表明:对于进水CODCr为402~406 mg/L,盐度5701~5712 mg/L,石油类40.62 mg/L的含盐稠油废水,该系统的出水指标为CODCr35~38 mg/L,盐度1535~1542 mg/L,湿地系统对CODCr和盐分的去除率达到91%和73%;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1 d以上,出水石油类<5 mg/L,处理后出水CODCr、石油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底泥扰动在水体富营养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底泥在扰动状态下磷的迁移转化规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底泥扰动在水体富营养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讨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争议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底泥扰动降低了水体中易被生物利用态磷的含量,降低了内源磷的释放能力.因此推测,底泥扰动有助于延缓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