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研究棉织物结构参数与透气率之间的关系,选取20种纯棉平纹织物作为样本,测试织物结构及透气率,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织物结构参数与织物透气率之间的关系模型,重新采集5种织物对建立的网络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可用于棉织物的透气率预测,以织物经密、织物纬密、经纱表观直径、纬纱表观直径、平方米重量、厚度、总紧度为输入变量,隐层神经元数为4,得到织物透气率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877 6,预测误差范围为10.33%-24.76%,平均误差为17.60%,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棉织物的透气率。  相似文献   

2.
设定织物结构中影响织物透气性的5个因素,分别为平均浮长、浮长方差、总紧度、经纬紧度比、纱线号数,运用正交试验对各因素对织物透气性的影响进行探讨.文中得出各因素对织物透气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消防服用阻燃织物热防护性能评价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9种不同结构参数的消防服用阻燃织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PT-30A火焰防护性能测试仪测试了织物在热辐射和热对流综合作用下,织物的热防护性能TPP值和二级烧伤时间t2.根据测试结果,应用SPSS软件分析了织物的厚度δ、面密度G、透气率Q和密度ρ等参数与织物的热防护性能TPP值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织物的热防护性能TPP值与织物的面密度G、厚度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与透气率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与织物的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在上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织物的热防护性能TPP值与织物的相关参数之间的回归评价模型,并通过显著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对薄型精纺毛织物进行透气性、透湿性、吸湿性、吸湿膨胀率及导热性测试,研究不同织物成分、织物组织、单位面积质量、总紧度、体积分数等对毛织物面料热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规格参数与热湿性能密切相关。总紧度与单位面积质量对透气性影响相对显著,变化趋势近似于指数函数方程;单位面积质量、总紧度及组织对透湿性影响相对显著,影响因素较透气性复杂;体积分数及纤维成分对导热性影响相对显著;吸湿膨胀率和吸湿性主要与纤维成分有关,且吸湿膨胀率与吸湿性相关系数可达0. 90。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机织物延伸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延伸性能与各因素之间的解析关系.以假设分析为出发点,建立了平纹机织物结构的微元理论模型并进行数理分析,得出了纱线细度、弹性、体积质量、织物的紧度等因素与机织物延伸性之间的数理关系.对平纹机织物的延伸性及延伸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测定,对比预测值与实测值,得出两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并通过数据确定了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试织36种规格的间位芳纶织物,分析包括织物紧度、纱线线密度、织物组织、织物平方米质量、织物厚度在内的各结构参数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经方差分析、直观分析和综合平衡法得到阻燃性最优织物的结构参数为29.5tex×2,299×158根/10cm,8/3经面缎纹织物;随着织物紧度、纱线线密度、平方米质量的增加,织物的阻燃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组织结构对织物阻燃性影响最大,纱线线密度影响居中,织物紧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兼具良好透气性和屏蔽效能的金属化织物,在镀铜镍涤纶织物上开列不同尺寸、不同排列的圆孔,研究孔直径、孔中心间距及孔隙率对织物屏蔽效能和透气率的影响,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孔中心间距的增加,屏蔽效能增大,透气性降低;随孔直径的增加,屏蔽效能减小,透气性显著增加;孔隙率增加0.2%左右时,屏蔽效能基本相同,而透气率增加明显;在30 MHz~1.5 GHz频率范围,孔直径1 mm,孔中心间距15mm的打孔金属化织物,与未打孔织物相比透气性增加约40 L·m~(-2)·s~(-1),而屏蔽效能下降幅度在5 dB之内,具有相对较好的透气性及屏蔽效能。  相似文献   

8.
织物结构对织物透气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设定织物结构中影响织物透气性的5个因素,分别为平均浮长,浮长方差、总紧度、经纬度比、纱线号数,运用正交试验对各因素对织物透气性的影响进行探讨,文中得出各因素对织物透气性的影响规律 。  相似文献   

9.
实测了新合纤面料中具有代表性织物的剪切性能、纤维形态结构、纱线结构人物结构,然后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织物的剪切刚度与其它诸因素的关系,发现在经向紧度普遍大于纬向的情况下影响织物经、纬向剪切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经向的织物紧度、纱线的捻系数、纱线的细度及纤维的比表,这些结果可供纤长织织物的性能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常见的服用织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织物基本参数对其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厚度、紧度、面密度、经密、纬密、纱线直径、纱线线密度、孔隙率等织物基本参数进行分析,从中提取了厚度因子和紧度因子2个主因子.厚度因子反映织物厚度、纱线粗细等相关信息;紧度因子反映织物紧密程度、孔隙多少等相关信息.随后分析了各主因子和主因子的综合得分与织物电磁屏蔽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随厚度因子增大而增大,随紧度因子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织物的屏蔽效能随主因子综合得分值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接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弹性体的屈曲变形理论,对轻薄织物屈曲变形作了理论分析,计算了轻薄织物水平方向屈曲最短理论长度,分析了轻薄织物屈曲最短理论长度与实测缝纫厚度应变和AATCC评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织物几何结构与织物织缩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织物结构相与织物的紧度关系理论中增加了八枚缎纹组织,完善了常用组织的结构相参数。织物结构相变化与织物紧度的变化存在至相效应迟钝,在织物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组织和紧度,以便于实际生产。织物结构相与织物织造缩率的变化接近线性变化,无至相效应迟钝。所有组织织物的织缩率都在以平纹组织织物的织缩率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区域内,提供了织物织缩率与织物组织在织物设计中选择的依据,也是联合组织各组织部分密度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镀技术对聚酰胺6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借助SEM和XRD对镀层表面形貌与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化学镀前后聚酰胺6织物的厚度、拉伸断裂强力、悬垂性、抗弯刚度、透气性、抗紫外性能以及表面电阻.结果表明:通过化学镀可以获得颗粒分布均匀的镀银层,且织物表面镀覆的是纯度很高的单质银;表面方阻开始时随着增重率的增加急剧减小,当增重率大于30%时方阻减小趋势变缓;化学镀银使织物的抗紫外性能、拉伸断裂强力、抗弯刚度及悬垂性增加,而透气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由我校王瑞教授主持完成的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管状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研究"于2011年3月31日通过天津市教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针对管状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在管道修复工程中的应用,系统研究了管状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构、复合技术与制作工艺.项目采用复合材料力学与工程流体力学相关理论,对管状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管状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强度、厚度与弹性变形的计算公式,基于上述理论,解决了管状织物设计与制作工艺、防渗  相似文献   

15.
对13块纯棉白坯织物进行了调湿和放湿测试,得出了4组放湿曲线.通过对4组放湿曲线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了织物紧度、经纬纱线密度以及织物组织与织物放湿性能的关系.其中织物紧度对放湿性影响最为显著;纱线线密度、织物组织以及经纬向紧度差异也影响到织物放湿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介绍织物悬垂性的重要性及国内对于悬垂性评价指标和体系的研究情况。织物悬垂性的影响因素包含其力学性能因素和织物结构因素,通过改变织物的经纱密度、纬纱密度、厚度、平方米重量等因素,用实验的方法测试织物的悬垂系数,并得到相关性曲线,研究和分析得出,织物纬密越大、厚度越厚、交织点越多、重量越轻织物悬垂性能越差。  相似文献   

17.
利用镍钛合金丝的形状记忆效应,将合金丝以一定的比例织入棉织物后,用该形状记忆织物制作成文胸内衬,或将织物作为罩杯内垫包覆物与具有保健功能的填充材料结合制成文胸罩杯,从而赋予文胸形状记忆的能力和保健功能.对不同结构的形状记忆合金文胸的外观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填充材料不同合金丝比例文胸罩杯的透气性和回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夹棉内衬相比.形状记忆合金织物具有更好的保形性;与海绵内衬相比,由羊毛+中空棉或中空棉+木棉填充的形状记忆文胸透气性更好且弹性回复率接近;镍钛合金丝比例提高.则文胸保形能力提高而透气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纬编绒类织物是冬季户外运动常用的保暖材料.在保证良好保暖性的前提下,为了获得轻而薄的绒类产品,本文在综合服用性能测试的基础上,探讨了纬编绒类织物保暖性的评判依据、保暖原因等.选取国内代表性的两家公司产品,对不同品类、不同后整理工艺的纬编绒类织物进行了保暖性、透湿性、透气性等服用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结合克罗值(或热阻)与单位面密度克罗值/单位厚度克罗值指标,比较不同面密度/不同厚度绒类织物的保暖性,评价出暖且轻/薄的产品.在材料、面密度相同的情况下,两家同类产品的保暖性有一定差距,与摇粒、剪绒等加工工艺有关;在材料、面密度、工艺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双面绒比单面绒更轻、更暖.纬编绒类织物的克罗值与其厚度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09;透气率、透湿率与织物面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0.741.纬编绒类织物通透性越好,保暖性越好.  相似文献   

19.
织物紧度与织缩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织物紧度和织缩率的研究,建立紧密结构织物织缩率和紧度的函数关系,阐明了该函数式的意义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纳米纤维复合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界面结合性能,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相变/PAN纳米纤维膜进行预处理,通过动态接触角测试确定了最佳等离子体处理条件;重点研究了织物复合时低温热熔网膜胶、纤维丝胶和气凝胶3种不同特性的粘合剂对复合织物的保温性、透气透湿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相变/PAN纳米纤维膜的最佳参数为功率120 W,处理速率80 mm/s;使用气凝胶粘合的复合织物保温性能最佳,传热系数12.37 W/(m~2·℃),降温系数39.26%,克罗值0.521(0.155℃m~2/W);低温热熔网膜胶粘合的复合织物表现出较高的透气性、透湿性效果及界面结合性能,透气率11.42 mm/s,透湿量17 010.2g/(m~2·d),剥离强力53.75 c N;粘合剂在织物界面的形貌结构和分布状态是复合织物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