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中世军记物语在创作中多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论证了军记物语在叙事方式和构思上多维度地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阐明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中世军记物语影响的方式特征。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问世以来,流传之广,传播之远,是其他所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不可企及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作为一部小说,足见其具有自己独特的传播特色。首先是对符号的奇妙使用,其次是客观传播环境的促进作用;第三是作品本身与受众心理的契合。  相似文献   

3.
衣中有诗,诗中有衣,一个衣字当中,蕴含着多少诗意!文章撷取了古代文学作品中与“衣”相关的诗、词、曲片段,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对唐、宋、元几首诗词曲作品托物言情的表现手段和深刻内容、复杂情感作了领略与品味.  相似文献   

4.
往日研究关汉卿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之著述,全部集中在"鬼魂戏"范畴之内。然而,该剧不能简单地以"鬼魂"二字给予判断,而是一出"镇魂"意义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中国古典文学、诗歌以及信仰风俗中源远流长的"镇魂"文化思维在元人北曲杂剧的体现,是古典戏曲海量作品中历史较早而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与之相颉颃却晚出的日本能剧《关羽》也以镇魂为主旨,二者异曲而同工。本文在指出与探索该剧"镇魂"母题的同时,比较该剧与能《关羽》的异同,进而指出以"镇魂"为母题的剧作在中日古典戏剧中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古典绘画书籍装帧作为理论基础,探索古典绘画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美感,对古典绘画书籍进行装帧设计,吸取古今中外对书籍装帧的设计精髓,使中国古典文学的气韵与现代美学有机地融合。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上,强调形式美的法则,既不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又能融合现代人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6.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是《全唐诗》的诗中诗,在多年的教学中,通过对该诗的审美教育,使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极大地提高,特别是其中艺术美部分,感触良深.为此文章具体阐述诗中的景色美、哲理美、人情美和结构美等艺术美的内涵,这对一般文学艺术观赏者无疑也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欣赏角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登楼台亭阁之作,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其表达的思想内容非常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楼台亭阁承载着沧桑岁月的历史内涵,构成了思接千载的独立空间,激发了历代文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是《全唐诗》的诗中诗,在多年的教学中,通过对该诗的审美教育,使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极大地提高,特别是其中艺术美部分,感触良深。为此文章具体阐述诗中的景色美、哲理美、人情美和结构美等艺术美的内涵,这对一般文学艺术观赏者无疑也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欣赏角度。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从小就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具有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他对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中国充满了向往。随着1921年的中国寻梦之旅,他的中国梦被无情的现实彻底粉碎。历时一百多天的旅行中,他的思绪一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最后芥川在这里向梦幻中的中国做了最后的道别。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普利策奖获得者玛丽·奥利弗是美国最著名的自然派诗人之一.诗人在其作品中对自然之美进行高度赞扬,并就自然和生命进行深层思考,表现了她隐逸高洁的人生观和向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观,此生存境界恰恰与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所倡导的超然物外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历来人们认为一部《花间集》皆为男子作闺音、代闺人言情之作,里面处处展示的是独具的"女性气质",事实上不尽其然。试从花间词人的时代心理、唐代流连声色、奢纵放恣的风气,花间词人与歌妓酒女的观照三个方面,探讨花间词人在作品中不仅仅是对美艳绝伦而又忠贞诚挚的歌妓酒女的同情和赞美,而更多的是通过暗示、移情等手法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失意和怨愤的意蕴情思。  相似文献   

12.
理解迟子建小说中的意象描写是阅读她作品的关键点,在她的乡土小说中,包含着对生命意象和死亡意象的描写。通过对作家作品的深入解读能逐渐的发现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古代哲学“虚与实”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士园林的美学特征;运用了一些哲学与美学的观点对已经熟知的园林进行了美学特征的分析,并从“自然之美”、“运动之美”、“空间之美”和“意境之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与阐释,证明了“虚与实”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影响和意义;试图透过中国古典园林表面的形式美,发现其内质的美。  相似文献   

14.
《南昌水专学报》2019,(5):73-78
魔幻现实主义是产生于拉美的一种新型艺术表现形式,意在通过奇幻怪诞的情境来反映社会现实。莫里森小说《天堂》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时空交错的叙述方式及非线性的多重叙事视角,传说与神话的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应用,夸张、荒诞与超现实的描写,使莫里森小说《天堂》成为一部深刻而富有魅力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不仅形象揭示作品中的人物关系,角度新颖地展示作品主题,也为作品主题呈现提供更多想象空间,有利于读者欣赏作品的文字之美与黑人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探索,符号学的中国学派正在兴起。"中国古典文学符号学"正是具有中国作风和气派的"中国符号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古典文学符号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中国古典学术文化整体;研究策略是实现中西理论的双向阐发,理论与文本的双向互动;以符号学理论为基本的方法论,可以沿着阐释和应用两个方向展开。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言语具有音乐美、色彩美、意蕴美、情境美,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对提升小学生的言语品味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作家史铁生,用平淡优美的语言,以其心灵深处对命运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的崇高敬意,写出了大量优秀的小说。这些小说大都体现了人情的优美:作品所描写的亲情,蕴含深沉之美;描写的爱情,含有忧伤之美;描写的友情,带着真挚之美。  相似文献   

18.
当代作家史铁生,用平淡优美的语言,以其心灵深处对命运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的崇高敬意,写出了大量优秀的小说。这些小说大都体现了人情的优美:作品所描写的亲情,蕴含深沉之美;描写的爱情,含有忧伤之美;描写的友情,带着真挚之美。  相似文献   

19.
“雪”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现代作家延续着对这一意象的抒写,虽数量不多,却出现了诸多名篇。在他们笔下,“雪”被赋予多样的审美内涵:或抒写生活之趣;或传达怀乡的怅然;或表现苦难的痛楚;或展现人格之关,呈现哲理思考。这些与古典文学相联系,更多的是对其超越与创新。透过现代作家笔下的“雪”,既可以窥探出文学观念、风格的差异、时代对文学产生的影响,又可以展现文学发展的规律性及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言情作为金庸小说的一种话语形式,其意义也是为了实现小说的叙事功能。既讲述完整的情爱故事,又使男女情爱成为小说因果之链上的重要环节,延宕或者推动武侠小说总体叙事的发展。在金庸小说中,言情叙事和武侠叙事的融合在两种不同叙事情调之间形成了张力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