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中的化学除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中出水总磷应≤0.5mg/L。为达到此排放标准,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后要增加化学除磷。简介了增加化学除磷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理,并从工程实际出发,适合的除磷化学药剂为铝盐。具体的药剂选用及投加量可通过试验确定。化学药剂投药点建议在生物反应池好氧段末端附近,距出口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0min。  相似文献   

2.
猎德污水处理厂为适应《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对磷排放指标的严格要求以及方便全厂的生产运行管理,对化学除磷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建了1套液态硫酸铝投加装置,重新设计了投加点,控制系统采用手动和PLC自动控制两种方式。改造后出水总磷可以稳定达到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但污泥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某企业化工装置区循环冷却水排污水量为100~150 m3/h。当使用大量非氧化性杀生剂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粘泥剥离时,由于排污量大,对下游污水处理装置的影响有时是致命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多采用含有磷的缓蚀剂,部分药剂通过循环冷却水排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后,有时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总磷值偏高。通过改变污泥回流进泥点位置、降低曝气池污泥浓度、增加二沉池表面浮萍数量、再生利用装置增加微絮凝过滤、调整碳源补充量、加强循环冷却水药剂投加和排污管理等措施,保障了污水处理装置对循环冷却水排污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工艺陈旧,无脱氮除磷功能,要降低出水总磷浓度,只能靠工艺改造增加化学辅助除磷。介绍了污水厂一期化学辅助除磷工艺改造实例,包括化学辅助除磷投加药剂的选择、药剂投加点的设置、药剂投加系统和管路系统的设计,以及安全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成本核算等,为工艺陈旧的污水厂出水总磷提标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某污水处理厂CAST工艺进行了历史运行数据和工艺运行过程诊断分析,确定了出水达标的主要控制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并进行了污泥活性测试和工艺模拟试验。结果显示,该工艺污泥硝化速率良好,但反硝化及释磷速率较低。通过改变CAST工艺周期运行模式可以提高脱氮效果,CAST运行周期前40 min停止曝气并加以搅拌,使硝氮的去除量提升50%左右,且不会影响氨氮达标。经混凝实验发现,聚合硫酸铝铁对该污水处理厂进水总磷及磷酸盐去除效果最佳,投药量为20 mg/L时可使出水TP达到0.5 mg/L以下。实际工程优化效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更改CAST运行周期及除磷药剂后,TN去除率提升9.5%,单位质量除磷药剂去除TP量提升0.01mg/mg,吨水药剂成本降低0.08元。  相似文献   

6.
(AO)2-SBBR反硝化除磷工艺处理低碳城市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源浓度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一直是个难题,为此在AO-SBBR工艺中引入一个缺氧段而形成(AO)2-SBBR工艺,研究了AO-SBBR和(AO)2-SBBR对低碳源浓度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BOD5/TN=3、BOD5/TP=17的情况下,(AO)2-SB.BR工艺比AO-SBBR工艺具有更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了79.8%,对总氮的去除率从25.83%提高到51.26%,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该工艺有效解决了低碳源浓度城市污水在同步脱氮除磷过程中有机物不足的问题,并在单一反应器中实现了反硝化除磷菌的增殖过程,反硝化除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从14.82%增长到63.04%;反硝化除磷菌能够以低浓度的亚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如亚硝酸盐氮〉10mg/L则会抑制反硝化除磷菌的活性,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并不是瞬时的,至少要持续一段时间其活性才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鉴于阻垢剂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差、成分复杂、总磷浓度和含盐量高,且总磷主要由无机多聚磷酸盐和有机膦酸盐组成,较难处理,尝试采用厌氧水解酸化/CaO化学除磷/好氧生物氧化/絮凝剂深度除磷组合工艺处理该废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工艺能使出水COD、TP和NH3-N分别达到174.8、0.48和0.48 mg/L,达到《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12/356—2008)的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探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出水的总磷达标问题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对影响城市污生物除磷系统出水总磷达标的几个主要因素作了分析探讨,认为在进水BOD5/TP值适当,终沉池效率可靠,泥龄选择合理和硝酸盐回流干扰得以避免的情况下,生物除磷系统出水中的总磷浓度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1.0mg/L),若要达到一级标准(≤0.5mg/L)则需采取过滤或投加化学药剂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同步沉析除磷工艺中,首先由初沉池出水水质预测出生物除磷量,然后根据烧杯试验求得的化学除磷药剂投量公式求出药剂投量,最后通过除磷自控系统实现药剂的变量投加.药剂的变量投加不仅使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而且减少了化学除磷污泥的排放量,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再生水厂出水磷浓度标准限值日趋严格的需求,开展了磷元素形态及悬浮物含量对再生水磷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性非活性磷(sNRP)和颗粒态磷(pTP)是影响再生水达到极限低磷浓度的关键因素。污水经过生物化学法处理以后,再生水中sNRP和pTP浓度分别为0.06和0.04 mg/L,其中去除sNRP较为困难,化学除磷也无明显效果,且过量使用除磷药剂会导致水中铝离子浓度升高。当硫酸铝投加量为20 mg/L时,水中残余铝离子浓度高达55.4μg/L。pTP浓度与再生水中悬浮物(SS)浓度成正比,SS中磷浓度为27~43 mg/g,SS越高,出水pTP浓度越高,进而导致出水总磷升高。此外,SS中磷浓度与水厂生物除磷效果和污泥停留时间呈正相关关系,鉴于目前水厂的处理工艺,降低出水SS是再生水达到极限低磷浓度最有效的途径。在水厂运行过程中需要控制出水SS低于1 mg/L,即可实现再生水总磷浓度低于0.05 mg/L,从而降低再生水磷元素超标引起的藻华风险。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大理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产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湖、库),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双膜处理工艺。针对产水总磷≤0.05 mg/L的超高标准除磷需求,对该项目的NF工艺段进行除磷衡算和膜系统设计分析,确定了浓水分段双回流、两段元件排列比4∶1的最佳工况条件。实际工程验证结果表明,产水水质稳定达标,其中总磷为0.013~0.042 mg/L,NF工艺段的电耗、药剂、耗材及膜折旧成本合计0.37~0.55元/m~3,NF膜系统清洗周期约为1个月。MBR-NF双膜工艺的常规产水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湖、库),并具有较高的环境生态安全性,适用于富营养化敏感水体治理、工业水回用、再生水地下回灌等。  相似文献   

12.
应用基于化学除磷模型和在线传感器的智能控制系统对污水处理厂的药剂投加量进行优化控制,以达到污水处理厂一级A总磷排放标准。以广州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设计了除磷加药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拟合出化学除磷公式,以表征智能除磷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一般城市生活污水的总磷浓度条件下,可以节约除磷药剂量40%~50%,2~3年便可回收控制系统的建设成本。污水处理厂采用该除磷加药智能控制系统后,可以实现在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前提下降低加药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上海南汇周浦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后置除磷系统絮体沉降性差而影响除磷效率、磷化废水冲击等问题开展化学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步化学除磷方式较后置化学除磷方式受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小,通过新增同步除磷设施,可根据同步、后置除磷的投加系数β,选择性开启同步、后置除磷装置,除磷药剂投加量降低了33%;同时强化该厂纳管范围内磷化废水预处理及排放的监管,降低进水总磷负荷,确保出水总磷浓度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针对惠阳污水厂CAST工艺出水总磷超标问题,对影响生物除磷的因素逐个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导致该厂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是厌氧停留时间不足。为此,增设一台进水泵,增加流量,并将原来的连续进水方式变为间歇进水,最终使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对总磷的去除率达85%左右。  相似文献   

15.
后置沉淀化学除磷工艺的优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化学除磷在污水处理厂被广泛采用。通过小试和中试,对后置沉淀化学除磷工艺的优化控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烧杯试验考察了加药量、加药位置和不同药剂对除磷效果的影响,为优化控制设定工艺参数,然后采用中试AAO系统对比了恒量加药和优化控制的除磷效果。中试结果表明,恒量加药的出水磷浓度波动较大,而经优化控制后的出水正磷浓度稳定维持在0.3mg/L以下,并减少药剂用量约18.9%。因此,对后置沉淀化学除磷工艺进行优化控制,能够在保证出水总磷浓度稳定达标的同时减少加药量。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目前工业企业为了进一步实现企业内节水减排的目标,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可以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排放标准)和循环水的排污水再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水补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新型除磷净水剂HX207的净化机理,考察了其对津河水中TP的去除效果及水质的保持状况。结果表明,除磷净水剂对津河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处理后总磷的含量〈0.025mg/L(最佳时),能够满足景观娱乐用水的要求(GB/T18920-2002)。为了在生产实践中较好地控制除磷净水剂的投药量,根据中试结果建立了最佳投药量(x2)、原水含磷量(x1)和除磷率(y)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投药量与原水含磷量及除磷率的数学模型为:Y=0.814+0.082x1-0.792x2—0.008958x1^2+0.985x2^2,该模型计算结果合理、可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生物絮凝吸附+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式一体化工艺对城市污水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能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组合工艺的较优运行条件下,装置对SS、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7%、89.3%、87.9%、73.4%、58.8%,可以使除磷外的所有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其中生物絮凝吸附段对总氮的去除率为52.7%,生物接触氧化段对总氮的去除率为43.9%,本文即是对装置除氮机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锁磷剂用于富营养化水体除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缺水城市的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为此采用新型除磷药剂——锁磷剂对该河道水体进行除磷试验,考察了锁磷剂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锁磷剂对富营养化河道水体的除磷效果显著,当投药量为100 mg/L、试验时间为21 d时,总磷、溶解性总磷和磷酸盐浓度分别由初始的0.66、0.45和0.64 mg/L降至0.06、0.06和0.01 mg/L左右,完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V类标准。另外,当投药量分别为100、150和200 mg/L时,锁磷剂的除磷效果差别不明显,综合考虑处理效果和成本,初步确定锁磷剂的适宜投量为100 mg/L。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从微生物处理法中选择适合钻井队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合理选配相关配套装置,能较好地去除生活水中的COD、BOD5、SS、动植物油、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处理后水质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且装置的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节能,操作管理简单,设备体积小、便于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