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锅峡水电站左坝绕坝及台地渗水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库的库水、漏水点的渗水以及水文观测孔的绕坝渗水进行天然有人工同位素的示踪测试,查清了3处渗漏水的渗漏路路径、渗漏层位及渗漏源,为大 定检和维修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2.
天子岗水库副坝为均质土坝,由于背水坡存在渗水现象,采用自然电场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副坝坝体渗漏情况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表明,副坝坝体密实度不均匀,坝体和坝基普遍存在渗漏;但不存在由白蚁侵害造成的渗漏。  相似文献   

3.
洪泽湖大堤52k堤后发现一强渗水,经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检测,查出了渗水来源、渗漏路径及渗漏量.解决渗漏的办法是,在1-3号孔向南加一道混凝土连续墙,截断渗水通道.  相似文献   

4.
祝春江 《山西水利》2022,(1):52-54+60
某新建水库在试运行初次蓄水过程中,距下游坝脚约30 m处出现渗水。文章通过该水库的设计资料、地质情况、基础防渗施工工艺以及大坝安全检测仪器数据等进行整理,分析寻找坝体的渗漏位置和导致水库渗漏的原因;同时结合水库特点和功能,提出渗水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看不见摸不着无观测资料的情况下,确定坝后渗水原因是个比较难解的问题。二门山水电站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坝上压水实验,坝下测量渗漏量的方法,解决了坝后岩隙渗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云峰大坝坝体渗水问题一直比较严重,特别是左坝头即2号坝段。经过地质勘探、芯样分析及压水试验等,左坝头坝基扬压力大,基础岩石破碎,渗水比较严重,坝体应力超标。针对左坝肩渗漏问题,采取"堵、拦、排"等综合治理方法,兼顾坝基加固和降低扬压力,使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7.
张敏  徐铭 《中国水利》2003,(2):65-66
洪泽湖大堤52k堤后发现一强渗水,经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检测,查出了渗水来源,渗漏路径及渗漏量,解决渗漏的办法是,在1-3号孔向南加一道混凝土连续墙,截断渗水通道。  相似文献   

8.
1正常渗漏和异常渗漏的识别1.1坝后渗漏的观察。如果从坝后排水设施或坝后地基中渗出的水清澈见底,不含土颗粒,一般属于正常渗漏。若渗水变浑,或明显地看到水中含有土颗粒,属于异常渗漏。坝脚出现集中渗漏,当渗漏量剧烈增加或渗水突然变浑,是坝体发生渗漏破坏的征兆,如果渗漏量突然减少或中断,很可能是渗漏通道坍塌、暂时堵塞的现象,是渗漏破坏进一步恶化的信号。  相似文献   

9.
板桥水库混凝土坝坝体在高程93.0m左右处,由于施工质量差,造成坝体渗漏,渗水量大大超过了设计要求.为了保证坝体的正常运行,对渗水部位进行了堵漏补强灌浆处理,处理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电站安全运行,对黄龙滩水电站4号机组引水系统混凝土衬砌段渗漏进行了治理。介绍了伸缩缝渗水、裂缝渗水、孔洞渗水、施工支洞堵头渗水等缺陷防渗加固处理的方法。由于方案合理、施工规范,渗漏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吴红艺  陈林 《红水河》2004,23(2):85-86,105
针对房屋外墙极易渗水的现象,通过分析渗漏的各种类型及产生原因,论述了渗漏的防治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自尼尔基水利枢纽建成蓄水以来,随着水库水位的升高,左副坝下游渗水量较大,由于坝后渗水未设置排水通道,致使下游排水棱体处开始有较大面积积水,浸没影响问题日渐突显。文中在分析渗漏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修复处理措施,并对渗漏排水处理工程进行了后期监测,证明工程对坝下浸润线的降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某水电站建成蓄水后,量水堰便出现了流量较大的渗漏,且随着库水位的抬升,渗漏量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此外,渗水水温高于库水,具温水的特征。为了对渗漏原因与渗漏通道进行分析,采用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压水试验、水质全分析、孔内电视、地下水观测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坝址区岩体透水性、地下水渗流场、渗水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早期渗水由浅表循环的冷水和深部循环之热水混合而成,且以冷水为主;坝基及绕坝渗漏通道以岩层层面和两组节理为主,属裂隙型渗漏。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预测得到库水达正常蓄水位时,量水堰渗漏量为1 728.40 L/s,据此,提出了防渗处理建议。经防渗处理后,库水位达正常蓄水位时,渗漏量减至270 L/s,防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对江垭水库大坝渗流勘查工作中,采用“流场法”连通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明,渗漏点 (区)渗水与120、114及左岸排水廊道的渗水主要是库水通过坝基裂缝岩体渗漏的。另外,160廊道内几处微渗水是库水通过大坝坝体渗漏的。  相似文献   

15.
渗漏是土石坝主要病害之一,其中,坝肩渗漏是一种常见而特殊的渗漏形式,渗漏路径复杂,来水原因难以判断,可能为绕坝渗漏、坝体渗漏,也可能为坝肩侧山体渗水。高密度电法对坝体低阻异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南京某水库土坝坝肩的渗漏问题进行试验研究,采用网格化布置测线,克服了坝肩场地狭小难以布设电极的缺点,探明了坝肩渗漏通道的位置走向。通过分析探测视电阻率值的相对变化和等值线的形态,结合现场检查和钻孔的结果,分析得出了坝肩渗漏的原因,证明高密度电法在大坝坝肩渗漏检测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株洲航电枢纽厂房的永久伸缩缝、施工缝、裂缝及墙面局部渗水点等不同部位的渗漏,分别采用了刻槽粘(钉)贴"E"形橡胶板、凿槽引水及钻孔化学灌浆补强的处理措施,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处理后的部位未发现渗漏现象,表明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横泉水库左岸古河道绕坝渗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叙述了横泉水库左岸古河道砾类土及含巨粒类土层渗漏特性,计算了古河道砾类土、含巨粒土层及其下部基岩强风化层渗漏量,并提出了采取部分防渗处理措施后东部古河道渗漏量减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1986年发现转角楼水库主坝右坝肩下游坡27m高程有水逸出,并延到37m高程,渗量为0.023升/秒。输水洞有37处漏水点,主坝右端与溢洪道间为一小山,上游花岗岩基岩出露,三组节理发育,是主坝及输水洞渗漏的主要通道。1987年在0 046~0—016坝段钻29孔,有13孔单位吸水率大于0.05升/(分·米·米),最大为2.51升/(分·米·米)。1987年完成该坝段帷幕灌浆后,在观测井内仅见极微量渗水。1989年又完成了0—016~0—060山体岩石的帷幕灌浆,输水洞与溢洪道边墙渗水明显减少。右岸基岩防渗帷幕灌浆处理取得明显效果;但处理后,1~2号测压管位势为0.76,比灌浆前增大了一倍多,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查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某水库坝肩古河槽的空间分布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阐述其绕坝渗漏的范围、通道,并对渗漏量进行了初步的估算。  相似文献   

20.
对某拱坝下游坝面出现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坝防渗处理提供依据。基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实测数据,分别研究了大坝变形、工程质量缺陷以及低温高水位不利荷载对坝体渗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高水位工况下,坝体水平施工缝张开并贯穿上、下游可能是大坝渗漏的主要原因。建议在冬季低温时期将库水位放至1 688 m高程以下,并采用非水溶性聚氨酯(氰凝)化学灌浆法对贯穿性裂缝和渗水部位的水平施工缝进行处理。研究的成果可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