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质型煤热压成型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型煤抗压强度的测定,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生物质含量、成型压力、成型温度、恒温时间及煤粉粒度等因素对成型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生物质型煤热压成型的推荐工艺参数.最后讨论了生物质与煤粉表面作用及生物质型煤强度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6,(6):277-278
以陕西神木县粉煤为研究对象,以包钢塑性黏土为黏结剂制备型煤,考察了成型压力和加入水分对型煤冷压强度和跌落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型压力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型煤的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煤矿瓦斯动力学物理模拟试验中型煤材料存在低强度和高渗透率问题,建立了一套热压型煤成型条件优化试验研究方法.首先,自主研发了热压型煤试验系统,并对试验系统优势和今后改进方向进行了汇总,同时基于Horsfield致密堆积理论创建了型煤材料最优配制方案,最后形成了以马氏距离度量法和黄金分割法相结合的成型条件优化方法.为了验证试验方法的效果,通过控制成型温度为 311.8℃、升温速率为 5℃/min和保温时间为 5.3 h,开展了不同成型压力条件下热压型煤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成型压力条件下的热压型煤微观结构、物理力学特性和渗透特性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增加成型压力,总孔隙度逐渐减小,单轴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破坏形式以块状剥落和纵向破裂为主,初始渗透率呈先减小后增大、最小渗透率则呈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趋势.以各成型条件的具体数值为试验点、热压型煤和原煤的关键参数为评价参量构建样本矩阵,计算各成型条件下热压型煤和原煤之间的马氏距离,再结合黄金分割法对试验区间进行优化求解,优化后的最佳成型压力为 80 MPa,在此成型条件下制作的热压型煤密度、单轴抗压强度和初始渗透率分别为 1.137 g/cm3、12.21 MPa、1.32×10-15 m2,与原煤的1.132 g/cm3、12.83 MPa、1.08×10-15 m2 相似性极高,达到了提高型煤强度、降低型煤渗透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几种快速加热手段和方法的比较,不锈钢丝网加热器在快速加热过程中可以同时准确地获得样品质量和颗粒温度,是比较实用有效的手段。新型的快速加热装置——铂膜反应器,不仅满足快速加热的测试要求,而且避免了不锈钢丝网由于氧化造成的质量测量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内的钢丝热处理几乎都是采用铅焙炖处理方法 ,即将钢丝加热到900~950℃ ,然后在500~550℃的铅浴中(铅淬处理)保温一定的时间 ,从而得到索氏体组织。经焙炖处理的钢丝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经过拉拔后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足够的韧性。因此 ,长期以来 ,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热处理方法。但是 ,对于直径较粗的矿用振动筛网钢丝 ,难以得到更高的强度和韧性 ,在筛网编织及使用过程中常出现脆断现象 ,也限制了生产更多牌号振动筛网用合金钢丝的可能性。钢丝直接导电加热处理方法 ,是一种快速加热处理方法 ,即合金钢丝在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之间…  相似文献   

6.
对以光引发剂IHT-PI910和TPO与丙烯酸酯树脂组成的紫外光固化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光引发剂树脂体系的临界曝光量和透射深度系数,抽提测定了树脂体系曝光时间与凝胶含量的关系,并用FTIR分析了体系中C=C双键的转化率.结果表明:对光引发剂IHT-PI910的树脂体系,曝光量对数与固化厚度的线性相关性差,透射深度系数非常数,随曝强度增加而变大;对光引发剂TPO的树脂体系,曝光量对数与固化厚度有好的线性相关性,测得体系的临界曝光量和透射深度系数分别为2.65mJ/cm2和0.24mm;光引发剂IHT-PI910比TPO对紫外辐射更敏感,但TPO可得到高的凝胶率和C=C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炼焦配煤中加配沥青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配煤中加配改质沥青进行小型试验、大型试验和试生产的基础上,分别测定了配煤和焦炭的灰分、挥发分、硫分、G值、抗碎强度,耐磨强度等值,认为配加少许改质沥青,可增加配合煤粘结性,提高焦炭的冷、热强度,同时可降低焦炭的灰分。  相似文献   

8.
王泉国 《煤矿机械》2012,33(8):70-73
运用合适的算法实现零件模型的分层轮廓数据文件到填充扫描线文件之间转换和填充扫描线到数控驱动PMAC运动程序之间的转换过程。实时生成直接用来图形仿真的填充扫描数据文件和由填充扫描数据文件转换为数控驱动格式的文件,并自动下载到PMAC缓冲区,驱动数控平台模拟扫描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9.
弱含水条件下半煤岩巷快速掘进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巷道掘进速度慢、采掘接替紧张是制约矿井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针对鸳鸯湖矿区梅花井煤矿回采巷道弱含水条件下巷道快速掘进问题,以112201工作面顺槽为研究对象,统计了正规循环作业各工序的作业时间,通过对工序时间分析,得出了制约快速掘进的因素,提出了适合该条件下巷道快速掘进技术.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弱含水条件下半煤岩巷掘进速度,使得顺槽掘进速度由6.5m/d提高到8.9m/d.对指导该矿和类似条件下巷道快速掘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40kg捣固小焦炉配煤试验研究与生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缺少主焦煤的情况下,为寻找生产二级冶金焦的最优配煤比,降低炼焦生产成本,依据炼焦配煤研究理论,通过采用40 kg捣固小焦炉,以气煤、1/3焦煤、瘦煤为原料煤进行了配煤试验研究,成功试验出生产二级冶金焦的最优配煤质量比:众维精煤25%、音西原煤15%、新兴原煤40%、榆树沟原煤20%。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此配煤比生产的冶金焦抗碎强度M40达到79.9%,耐磨强度M10达到8.0%,焦炭热反应性CRI为50%,反应后强度CSR为42%,吨全焦配煤成本下降143.26元,降幅达15.06%。  相似文献   

11.
《煤矿安全》2013,(10):1-3
通过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煤样的氧化实验,得出了在其氧化过程中耗氧速率曲线和CO的生成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不同粒径的煤样其耗氧速率及CO生成量是不同的,但是在环境温度过低的情况下,粒径的影响不大,但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变化却会越来越明显。也得出了煤体粒度越小,温度越高,则煤氧复合的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传统溜煤眼支护损坏分析,提出了快速修复加固技术,应用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连采工作面充填采场巷道的快速密闭,提高充填效率,解决充填与采煤接续紧张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国内常用密闭砖墙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密闭砖墙的利弊,分析了充填采场巷道端头的断面结构特征,提出了模袋式快速成型密闭挡墙的试验思路,进行了模袋式密闭墙的结构、速凝剂与充填料浆混合工艺以及模袋式密闭墙井下施工工艺的设计研究,进行了模袋的试制与井下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袋式密闭墙安全可靠,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对基氏流动度与温度特征指标、反射率指标以及黏结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小焦炉实验探讨基氏流动度影响结焦性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基氏流动度受煤的塑性体软化温度区间范围、数量以及黏结性共同影响,最大流动度温度可较好地反映煤的变质情况,结焦性受到煤的流动度与塑性温度区间共同影响;配合煤在焦化生产中应保持适宜的s流动度。  相似文献   

15.
程序升温条件下煤的自燃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煤样程序升温自燃性测试实验装置,模拟煤自然的整个发火过程。通过考察煤样的煤温变化、O2消耗量、CO产生量、CO2产生量及其他气体的变化规律,并确定煤的临界温度、气体产生率、最大放热强度及最小放热强度等极限参数,研究东保卫矿煤的自燃倾向性。因此,对该矿的安全生产、自燃火灾的预测以及防灭火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任兆星 《煤》2023,(12):41-43
制约6503运输巷快速掘进的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围岩性质以及煤层厚度等,结合现场条件对巷道设计支护参数进行改造,并提出通过引进EJM340/4-2H掘锚一体机提高破岩、运输及支护效率,通过掘锚一体机与锚杆转载机前后平行作业提高围岩支护效率、减少支护耗时。6503运输巷快速掘进技术应用后,巷道月掘进进尺可达到480~560 m,围岩变形量较小,掘进迎头无顶板冒落、巷帮大变形或者顶板变形量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以常村煤矿为工程背景,设计了掘锚机施工巷道的最优支护方案,改进了掘锚机截割作业工序,并针对巷道冒顶、片帮等问题优化了掘锚机施工工艺。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煤巷月进尺由300m增加至600m,巷道围岩支护效果良好,使掘锚机组适应了工程现场的复杂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煤矿开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综采工作面开采强度及产能不断提高,采准巷道的掘进速度明显落后于综采工作面的推进速度,采掘衔接的紧张局面越发严峻,已严重影响了煤炭生产。为了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半煤岩巷掘进速度和机械化水平,本文在分析复合松软顶板条件下综掘工作面快速掘进的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依据红柳煤矿41采区辅运巷工作面综掘实际,提出了实现快速掘进的技术措施:选用新型掘进装备,保证快速切割,修正锚网支护参数,缩短支护时长,引入连续辅助运输,提升运渣效率,优化工序配置,实现了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20.
唐口煤业公司针对2305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断层群条件复杂的现状,多次召开过断层安全专项会,综合制定各种安全措施,因地制宜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实现了综采工作面的快速高效过断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