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华绒螯蟹又称为河蟹、大闸蟹以及毛蟹等。如久负盛名的"阳澄湖"大闸蟹。近年来,中华绒螯蟹的淡水养殖产业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中华绒螯蟹的营养价值。中华绒螯蟹作为我国特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如何了解中华绒螯蟹的生殖营养生理,使得中华绒螯蟹获取合适的营养,对于养殖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介绍中华绒螯蟹雌性亲体蛋白质营养,阐述了中华绒螯蟹  相似文献   

2.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蟹饮酒菊花天."金秋时节,是螃蟹生长的成熟时期.此时的蟹肉厚肥嫩,味美色香,特别是大闸蟹,其肉细嫩,膏似凝脂.每到这个季节,肥壮的膏蟹、花蟹、大闸蟹等纷纷上市,人们都争相买回家去大饱口福. 蟹是人间美味,素有"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之说.其中的"含黄伯",意指金秋时节的螃蟹体大肥美,卵黄盖顶,肉脂丰盈.明代李时珍赞云:"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黄持鳌,略赏风味."唐代大诗人李白也赋诗《月下独酌》一首:"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洁白的蟹肉鲜美,让人食指大动.  相似文献   

3.
舍予  易玲  花生米  詹畅轩  西米鹿 《美食》2014,(10):10-27
<正>每年中秋节前后,便是大闸蟹当造之时,菊黄蟹肥,美食当道,满城尽是品蟹香。"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时下正值气爽秋高之际,又到了食蟹的好时光,来自江河湖海的美蟹共聚一桌,光想着那一只只色泽金黄,肉如玉脂,膏堆满壳的"尤物",就已然垂涎三尺了。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特有名贵水产品.由于不同产区地理环境、养殖模式差异大,知名品牌中华绒螯蟹往往具有更高的价值,但同时也导致了近年来假冒原产地大闸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亟须建立客观、有效的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方法.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人都喜欢把盘锦河蟹和阳澄湖大闸蟹做比较。没错,要是论个头论卖相,阳澄湖大闸蟹的确算是蟹中极品,也带动了南方大闸蟹的江湖地位。在北方,能与之分庭抗礼的盘锦河蟹,则以饱满味美堪称一绝。其实说起来,大闸蟹和河蟹是同宗,学名都叫中华绒螯蟹,北方称河蟹、螃蟹,南方称毛蟹、闸蟹、大闸蟹,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6.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长江一带,也叫湖蟹或毛蟹,最著名的当然是阳澄湖上的清水大闸蟹。说到江浙两地有自然生长的河蟹,听来十分平常。要是有人说山西也有自然生长的中华绒螯蟹,人们一定惊讶不已。 在山西汾河中,确实有过很多很多自然生长的河蟹。那是在1,200年以前,即唐中和年间(公元881年~885年),现今太原所辖的地域原称并州,是当时中国的九州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云 《烹调知识》2001,(2):41-41
全世界蟹类约有4,500余种,我国约有近800种,其中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海水蟹有三疣梭子蟹、青蟹、黎明蟹、和乐蟹、斑纹鲟、日本鲟等,淡水蟹有中华绒螯蟹、阳澄湖大闸蟹、洪泽湖螃蟹等。 在元代人们喜食煮蟹,至明末清初时,人们又讲究食蒸蟹,并相沿至今。为什么蟹要蒸食呢?蟹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水  相似文献   

8.
正深秋,枫叶正红,夜色迷蒙,看见太湖渔民用竹片制的"蟹簖",篓内放上螃蟹喜欢吃的烂虾饵料,旁置一灯,野生大闸蟹见光便会爬上蟹簖而被抓。喜欢持螯、酒量蛮好的杨柏伟老师说,他听苏州人讲,从前苏州卖蟹的人叫喊:"杜闸蟹来哉",吴语这个"闸"音同"煠",蟹要用水煮熟了吃,谓之"煠蟹"。大闸蟹可能是"大煠蟹"之笔误。小说家、苏州人包天笑是这样解释"大闸蟹"的:"闸字不错,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  相似文献   

9.
曹继磊 《中国食品》2011,(22):86-87
大闸蟹的由来大闸蟹是河蟹的一种。在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漫长的海岸线上广泛分布,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最鲜美。一般来说,大闸蟹特指长江系的中华绒螯蟹。过去大闸蟹在长江口近海产苗,长成幼蟹后,逆长江洄游,生长在长江下游一带的湖河港汊中。这河蟹为什么又普遍称为"大闸蟹"呢?据说大闸蟹三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人之口。人们吃蟹总喜欢在吃夜饭之前,或者是临时发起的。所以这些卖蟹人,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沿街喊道:"闸蟹来大闸蟹"。这个"闸"字,音同"SA"(SA在苏州言中就是水煮的意思),蟹以水蒸煮而食,谓"SA蟹"。  相似文献   

10.
梭子蟹     
螃蟹俗称“毛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因其螯足密生绒毛,故名。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淡水蟹类。头胸甲方圆形,长5.5~7.0厘米,每只重100~250克,甲壳呈绿褐色。螃蟹在我国的江河湖沼广有分布,但以阳澄湖大闸蟹最为著名。味鲜美,深受人们的青睐。历代骚人墨客,常以蟹入诗、入赋、入谱、入画,而且至今仍有人对此乐此不疲。文人们所述的都是中华绒螫蟹。  相似文献   

11.
朱宝鼎 《美食》2009,(11):44-45
“秋尽江南蟹正肥”、“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赏菊菊花天”,每年农历九月、十月份正是螃蟹黄多膏满肉实之时,一年一度的蟹市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固城湖是长江口大闸蟹洄游路线上最近的湖泊之一,它水草茂盛,水质清澈,饵料丰富,特别适合大闸蟹生长,所以自古生产优质大闸蟹。固城湖大闸蟹名盛久远,负有"蟹中之王"之美誉。就在人们金秋时节吃大闸蟹之际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固城湖大闸蟹,大家都为能吃到正宗的"固城湖黄健"牌绒  相似文献   

13.
对江苏阳澄湖、荷兰、上海南汇、上海宝山、浙江嘉兴和苏州太湖6个地区的中华绒螯蟹的可食部分中的主要呈味物质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显示,6个地区中华绒螯蟹游离氨基酸组成相似,总量基本相当;雌性性腺中AMP、IMP和GMP含量均相当高,对雌蟹性腺呈味起主要作用;阳澄湖大闸蟹可食部分中的谷氨酸、甘氨酸和IMP含量比其他地区的稍高,谷氨酸与IMP具有相乘的呈味效果,这可能是阳澄湖大闸蟹更加美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于春风 《饮食科学》2005,(10):48-48
大闸蟹属中华绒螯蟹中的一种,由于生产水域不同,又有河蟹、江蟹、湖蟹之分,以湖蟹为妙品。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即云:“蟹自湖至者为湖蟹,自淮至者为淮蟹。淮蟹大而味淡,湖蟹小而味厚,故品蟹以湖蟹为胜。”江苏的湖蟹种类甚多,味佳者多在苏州一带,如太湖的“太湖蟹”,阳澄湖的“大闸蟹”,吴江汾湖的“子须蟹”,昆山的“尉迟蟹”,常熟潭塘之“金爪蟹”等。当年,大闸蟹受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相似文献   

15.
"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又到了大嚼螃蟹的好辰光。大闸蟹的制作,一般采用清蒸、水煮的烹饪方法,操作简便,又能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只要摆上一碟姜醋汁,就能大快朵颐了。美味熟醉蟹吃惯了传统的,现介绍一种另类的吃法,其别具一格的滋味也许能给品尝者带来惊艳。这是沪上颇有名气的"良轩"的一款冷盘——熟醉蟹,初  相似文献   

16.
阳澄湖大闸蟹,又叫金爪蟹.产于江苏省苏州市的阳澄湖莲花岛.蟹身不沾泥,俗称清水大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十肢矫健.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有诗曰:“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每逢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之时,正是阳澄湖大闸蟹上市的旺季.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发育最佳.煮熟凝结,雌蟹成金黄色,雄蟹如白玉状,滋味鲜美,是享誉中国的名牌产品.2011年9月起,阳澄湖大闸蟹带有防伪标志.  相似文献   

17.
《美食》2016,(10)
正蟹肥菊黄时,螃蟹必定是人们盘中美味。千百年来,对于"吃蟹",人们早已大有研究。现如今,"蟹"的创意菜更是不少。南京华泰万丽酒店的万丽轩中餐厅在这金秋季节推出了饱含奇思的"百味金秋蟹宴",让吃蟹更有创意。清炖蟹黄狮子头主要食材:阳澄湖大闸蟹的蟹黄、五花肉制作方法:将五花肉切成粒装加入葱、料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搅拌上劲后加入蟹黄入水锅炖3个小时即可。功效:五花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补肾养血,滋阴润燥;蟹肉性寒,味咸,有清热解毒、补  相似文献   

18.
食蟹季     
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每年的9月中旬至12月,老饕们便按捺不住心中的馋神,垂涎着大闸蟹的美味。大闸蟹在我国从南到北广泛分布,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最为鲜美。阳澄湖大闸蟹则是“蟹中之王”,青背、白肚、黄毛、金爪是其四大特征,可依此辨其真伪。连章太炎的夫人汤国黎也写诗赞美:“不是阳澄湖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相似文献   

19.
正俗话说"忙归忙,勿忘六月黄"。所谓"六月黄",指性腺未发育完全的"童子蟹"。立夏后的农历六月,此时的大闸蟹具有外壳脆、内壳软、鲜味足的特点,同样深受食客喜爱。热爱蟹食的笔者遍寻上海蟹粉佳肴,最终选择这家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浙江中路上的"庄氏隆兴"。作为沪上知名的"排队王"蟹粉面馆,吸引了  相似文献   

20.
秦栋 《食品与生活》2013,(10):37-37
摆脱了骄阳似火的酷暑,逃离了猛气蒸作的炎夏,金风玉露人月双圆的仲秋时节翩然而至,除了献上凉爽的怡人时令,更是等来一年之中最不可辜负之美味——大闸蟹。此物学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多数地区皆有分布,以姑苏阳澄湖最是妙品。此地出品之蟹金毛、白肚、体大、壳青,黄如胭脂、膏如琼脂。温上等绍兴老酒一壶,约三五知己把蟹言欢,会贤雅叙中推杯换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