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0,(5)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业态,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创新的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发展历程比较短,呈现了网络支付、互联网保险、数字货币、互联网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信托、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模式。互联网金融伴随着法律风险、行业风险、技术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等,应该从互联网金融风险宣传、完善相关立法、加强行政监管、强化自律经营、技术化解等措施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确保互联网金融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
我国电商模式的互联网金融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极为迅速,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冲击着传统金融业。但是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行业内外监管不完善、网络技术漏洞等多方面的原因,互联网金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极易引起金融系统风险。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职责;推动形成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合作;普及金融知识,强化公众金融理念,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更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2)
互联网金融发展依赖于互联网思维,其根源在于互联网所具备的网络特征。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创新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智能理财、众筹、P2P借贷、电子资本交易市场、电子货币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难点在于技术壁垒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治理机制不完善蕴含的风险,未来监管需要完善平台的治理,并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6)
互联网金融是将电子支付与金融业相结合的一种产物,也是金融供需存在缺口以及渠道创新下的必然产物,它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创新。央行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关注和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并针对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加强监管。文章收集和整理了国外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类型及主要经验,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强化监管、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云南建材》2010,(5):43-43
近日,中国金融出版社和中国银联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论坛:电子支付创新与监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联总裁表示,近年来我国电子支付创新十分活跃,各类新型电子支付主体、支付方式、支付渠道、支付工具和支付服务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国金融出版社和中国银联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论坛:电子支付创新与监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联总裁表示,近年来我国电子支付创新十分活跃,各类新型电子支付主体、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支付的普及,网络借贷行业发展迅速,并成为惠普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随着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借贷行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借贷平台将如何创新与发展是目前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我国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历程、概况入手,分析了目前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并有针对性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提出网络借贷平台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9)
本文在对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中遇到的融资困难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机构要在建立健全金融支持电商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对金融支持电子商务行业的引导作用,支持电商金融平台建设,创新电商融资抵质押担保方式,支持电商促进会发展互联网金融,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方式,优化电商支付结算网络环境七个方面助力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6):134-136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虚拟的网络所隐藏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给公共网络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网络系统是一个传播和分享信息的平台,在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边境地区高校的网络仍处于相对宽松和疏于监管的环境中,其突出表现在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网络舆情监管体系。高校网络舆情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构建网络舆情监管的组织机构;需要进一步创新网络舆情监管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边境地区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从而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它包括互联网融资、支付、理财产品等,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脱媒,有利于企业和个人融资,有利于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并为资本市场带来机遇。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演变机理和未来发展趋势,适时使用新技术实现金融创新,能够探讨未来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