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汽车转向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不同工况下的转向盘阻力矩模型。提出了一种驾驶员理想转向盘力矩参数化特性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助力特性曲线的设计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以驾驶员理想转向盘力矩与车速、转向盘转角、侧向加速度的关系为基础将助力特性曲线按照高速和低速分别进行设计的观点,进而基于此观点探讨了EPS助力特性曲线的产生过程,并对EPS助力特性曲线的几何特征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3.
4.
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机械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以及三维模型的基础上,采用Simulink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了其机械转向系统在PD控制下力阶跃输入时不同Kp、Kd对齿轮齿条位移输出的影响,以及在角正弦输入下不同输入角频率的机械转向系统的位移输出. 相似文献
5.
针对汽车EPS系统中助力电机性能要求,以额定功率500W、电压24V、转速750r/min的Y型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设计基础,应用RMxprt模块和Ansoft Maxwell2D有限元模块,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不同的永磁体尺寸及排列方式、气隙、极弧系数、电机细长比,槽口宽度等因素对电机性能的影响。结合电机设计经验公式和RMxprt模块,对汽车EPS系统中助力电机采用的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优化设计,同时结合Maxwell2D有限元模块对应用RMxprt模块设计的电机进行性能验证,设计出了符合汽车EPS系统助力特性需求的永磁同步电机。 相似文献
6.
对汽车助力转向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车速下驾驶员理想转向盘力矩随方向盘转角、侧向加速度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助力曲线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助力函数形式,设计了汽车的EPS助力特性曲线,阐述其设计原理及过程,并通过MATLAB分段拟合出车速感应系数及助力曲线图形。分析表明该新型助力曲线更符合汽车转向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国产电动叉车转向功能普遍采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而带来易漏油、结构复杂等问题,将电动助力转向(EPS)技术引入电动叉车转向系统设计中。通过EPS典型系统组成部分的分析,研究了EPS三种控制方式的原理,提出了在叉车上如何应用EPS的方法,并进行了样机试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EPS系统的电叉运行平稳,可靠性好,转向性能佳,可替代传统液压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8.
文章建立了快速分析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齿槽转矩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多种抑制齿槽转矩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有效降低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齿槽转矩的全新转子结构,给出了齿槽转矩的计算波形,比较了直槽直极和分瓣斜极两种转子结构下齿槽转矩的大小,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10.
EPS助力系统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系统的模糊PID控制器,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表明控制器不但保证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良好的响应特性还能有效地抑制共振峰. 相似文献
11.
12.
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电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都被广泛采纳。EPS具有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减少燃油消耗率的显著优势,是现代汽车发展的主流趋势。设计理想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既要考虑操纵轻便性和灵敏度,又要考虑汽车良好的"路感"。以某款车型为例,在不更换硬件设备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控制器软件设计参数,优化系统助力特性,通过EPS系统台架匹配试验及整车路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EPS匹配设计,能够满足转向系统轻便性、良好路感以及转向回正性能的设计要求,对转向系统的总体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5):761-766
车辆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行驶时,转向回正力变化显著导致车辆回正时回正不足或回正超调。为克服路面附着系数变化对车辆回正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基于实际回正力估计的回正控制。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EPS)模型,由车速和方向盘转角确定期望回正力矩。采用变内阻、变反电动势系数的电机模型估计电机转速,由估计的电机转速、电机电流,方向盘扭矩,估计车辆的回正力矩。根据期望回正力矩和估计的实际回正力矩对EPS回正补偿,采用分段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进行闭环控制。建立了EPS硬件在环试验台架,并对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车辆在不同附着路面上均具有良好的回正性能。 相似文献
14.
15.
对转向系统的发展做了简要回顾,在分析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引起的易漏油、结构复杂、拆卸困难等问题,以一种轻型车为试验样车,将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应用到试验样车的转向系统中,从而替换原有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以试验样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车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与电动助力系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参考原车液压助力转向曲线,并通过分析计算地面最大阻力矩、最大助力转矩等实车参数,建立了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曲线,并确定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电动机、减速机构、控制器、扭矩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主要参数;将关键部件组装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对实验样车做了改装,对改装后的样车进行了蛇形路面试验,并采集了试验过程中的助力电流与入手转矩的对应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改装后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实现随速助力,并有一定的路感,转矩脉动小,具有较好的转向平顺性. 相似文献
17.
18.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匹配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及其动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线性三自由度汽车模型与EPS系统的集成数学模型。采用单参数自适应模糊PD控制策略,通过时域和频域的仿真计算,研究了EPS与整车动态性能的匹配关系及EPS主要参数的设计原则,并给出了EPS系统主要参数所必须满足的稳定性准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汽车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综合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EPS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硬件参数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2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参数研究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和二自由度整车的集成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汽车转向系统性能评价的转向路感、转向灵敏度和转向稳定性指标函数.通过频域仿真分析,研究了EPS系统结构与控制参数和转向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曲线.以转向路感和转向灵敏度有效频域能量均值为优化目标,转向稳定性为约束条件,建立了EPS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并利用MATLAB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工具箱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对优化前后的系统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PS系统转向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能够对EPS系统结构和控制参数进行匹配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