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花 《信息技术教育》2014,(16):168-168
在《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中,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很重要.有效地把握信息资源的特点并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加以运用,就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握好信息资源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现本文拟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策的支持下,在全国各地各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其中,虽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笔者希望通过对一些典型课例的分析,折射出教师在整合课中存在的种种误区,以期让广大教师能够引以为戒。本文就以一节《土地的誓言》为例,对在整合课中经常出现的教学形式选择不当、对课堂生成资源视而不见、链接资源过多、合作探究与评价沦为形式的缺点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我校的一位青年教师为了上好公开课,先后进行了两次试教,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听课的教师一致认为第二次的执教更有效。我就两节课的主要环节进行了对比与反思,发现"有效"的背后其实是教师实实在在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整合点",而不是牵强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能够与他人平等地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后,如何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教师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道: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相似文献   

6.
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来说,教师必须对包含了师生、媒体和教材等因素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有一个正确而又全面的认识,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与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与规律相适应,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不断追求更鲜活的教学形式、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加高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本文对多媒体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以来,从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教师都深切地体会到,长期以来“讲授→板书→讲授”近乎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妨碍了品德课堂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个良好的契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单—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思品课教学方式,已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以来,从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教师都深切地体会到,长期以来讲授→板书→讲授近乎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妨碍了品德课堂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单一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思品课教学方式,已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多媒体激趣导学之魅  相似文献   

9.
王海莲 《软件》2014,(1):44-44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如何使初中语文教学真真正正地落到实处,有效达成,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热爱生活,有道德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做人。因此,教师只有把品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值得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强大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生动的直观性,为广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推动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改"日益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优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和活动性,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发展、热爱生活的儿童。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又是学生发展的工具."显然,教改新形势下的教师不应只做教材的实施者,更应该做教材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江苏省编《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极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基于教材,我们是否更应思考:如何用好教材,构筑更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呢?以下就是我的一些经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活动课程。如何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何运用恰当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这门课程授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自从网络多媒体进入课堂后,大大优化了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环境,使教育本身从目的到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于一体的课程,是学生创新与实践的重要基地。要想上好这门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还要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体现其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于一体的课程,是学生创新与实践的重要基地。要想上好这门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还要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体现其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呈现在我面前的是苏州新草桥中学俞叶老师写的翻转课堂实践与思考的文章,反映作者从提炼目标出发,经过设计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建议,走向以检测为切入点,以协作探究为核心的翻转课堂的实验心路。2013年秋,俞叶老师参加我主持的《翻转课堂与微课程资源开发》在线课程研修。正是这次研修,成为她实验翻转课堂的契机,促成了她独立自主地开始从"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的华丽转型。俞叶老师的作业一开始就引起我的注意。她不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日食和月食》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中的第一课。本课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相的成因》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组模拟实验、实物演示等,推想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解决学校课程资源匮乏问题,解决如何在课堂充分共享引领时代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问题,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理念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从2007年9月,学校开始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总课题下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研究》子课题的研究,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课(以下简称品社课)是一门育人育德的重要课程,需要真实的生活素材和人文体验,容不得半点虚假。而信息时代的到来所提供的海量品社课程资源正为活泼灵动的课程提供了坚实课程资源的基础,拓展教材内容,有效选择和组织教学活动资源,通过编制各种教学课件,展现或模拟各种场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突显《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从而提升小学品社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品社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