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质量控制在整个石油物探测量工作中的重要性,对石油物探测量中GPS控制网的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在外业采集数据和内业数据处理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RTK技术在石油物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RTK技术在石油物探测量中的使用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多年从事GPS测量的实践经验,结合多种型号仪器(Trimble5700、4700GPS、AshtechZ—XGPS、Leica1200GPS)的功能阐明RrrK技术适用于石油物探测量的独特工作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石油物探工作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作业钻进地震炮眼的需要,我队和长沙探矿机械厂合作设计、试制了GPC-30型物探浅孔轻便钻机。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石油物探测量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情况,对比了使用CORS和千寻位置的优缺点,并对当前石油物探系统中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规范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优选起算数据、确定坐标转换模型和参数的方法,对当前石油物探测量施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找矿形势下,地表矿体已被发现殆尽,找矿工作重心将逐步向深部第二找矿空间转移,这其中物探工作将发挥比以往更重要的作用.对现阶段使用较多的地面物探基本概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地面物探的最新进展和具体找矿实例,对各种地面物探工作方法的特征和适用对象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能对未接触过物探工作的地质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汤睿  汤军  周峰 《中州煤炭》2018,(1):112-116
伴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进入到开发的后期阶段,在需要提高油气采收率和钻井工作效率的同时,石油物探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提出了传统物探方法所面临的问题,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应用广泛的物探相关技术,主要有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四维地震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和井间地震技术,详细分析了传统物探理论的弊端,并对比分析了井间地震、多波多分量和四维地震3种理论本质上的异同,探讨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求解过程,介绍了各项技术工作原理及应用状况,并从2个方面对我国物探理论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兖矿集团多年矿井物探应用经验和科研攻关项目为基础,开发矿井物探超前探测数据在线处理与解释平台,充分发挥现场技术人员和物探专业技术人员各自的优势,推动超前探测工作模式从滞后处理向实时解释转变,为相关人员提供了一个跨区域、跨组织、跨矿井分布式在线协同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进奥陶系地层的研究和划分,通过搜集整理该区前人积累的工作成果和豫东区域地质、煤田钻孔、石油钻孔、物探资料及邻近区域资料,总结了豫东地区奥陶系地层特征,对比邻区地层并划分了该区奥陶系地层。  相似文献   

9.
国内很早就提出了陆相盆地形成钾盐模式,后来又陆续提出了海相地层钾盐形成的模式,中国复杂的地质结构,钾盐的形成复杂。富钾含卤构造勘探主要依据地质调查及利用以前石油物探的相关成果,但均不适合单个矿点、小面积区域的勘探工作。针对单个井口情况,开展综合物探方法探测研究,总结含卤构造在电磁法、重力及磁法中表现出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1 研制简况1.1 市场需要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某局开发部,参加荷兰皇家石油公司非洲尼日利亚石油物探工程国际招标,工区为海岸林区,地层为沙土层。林区施工钻机搬迁不便,而石油物探钻孔又有搬迁频繁的要求,故要选择轻便、快捷的钻机。原拟选用新加坡KD50型人抬物探钻机(质量50kg),但价高,配件供应不易。曾委托国内某钻机专业厂研制。经1年多3轮试制,钻机达不到轻便、快捷的目的。转而委托我厂“参照以上(进口KD50型钻机)技术参数,结合你厂技术力量,在短时间内提供类似机型。”1.2 研制试验我们仅用20天…  相似文献   

11.
为发掘优秀科技人才,促进他们的成长,中国地质学会发起并举办了全国首届青年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学术报告会。会议于1990年11月20—24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地矿、石油、煤炭、核工业、有色、冶金、水电、铁道、建材、黄金、海洋、交通、中国科学院系统的160名青年物探工作者向大会提交了论文并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通过会议评选,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  相似文献   

12.
在地质调查信息化与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航空物探遥感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与保密管理工作矛盾日益凸显。本文以航空物探遥感资料定密为研究重点,总结了地质、测绘地理信息、海洋等工作领域的定密工作情况,基于对航空物探遥感地质资料分类结果提取了共性资料涉密要素/事项,根据保密法规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初步建立了以比例尺/空间精度、测绘地理信息要素、航空物探遥感专业要素为主的定密判定要素集,提出了航空物探遥感地质资料的定密工作原则与参考准则,以期为航空物探遥感地质信息共享服务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撑。  相似文献   

13.
物探仪器与高精度GPS技术的结合,是当今物探工作的一个趋势.为了更好的为地质、地球物理找矿快速评价工作服务,野外使用亚米级精度Trimble Pro XRS差分GPS为物探测点定位,实现了物探测点实时精确定位,为物探空间定位分析提供了可靠保障.此外,可以利用差分 GPS绘制地形、地质简图,记录特殊地物,为物探数据解译、工程调整提供依据.实践表明,差分 GPS可以有效的为地质、地球物理快速找矿评价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队承包了石油物探炮井施工任务,开动钻机9—11台,完成炮井3247个,进尺33417.8m,施工69天,人员编制66人,创经济收入40.14万元,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工程概况合浦盆地石油勘察区分东西矿段,西矿段物探炮井由我队承包。纵勘察线一条,全长25km;横线17条,平均长度13km,面积约325m~2。地质情况:矿区公路以南0.5m以下为沉积海砂,含泥量少,松  相似文献   

15.
东海宇 《矿山测量》2012,(2):39-40,93,5
SURFER8.0软件在地勘单位广泛用于物探、化探、测量等行业,选择合适的转换方法使SURF-ER8.0文件向CAD文件和MAPGIS6.7文件转换时信息得到更多的保留,这将有助于技术人员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哈布齐尔金矿床地质及物化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布齐尔金矿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带的华北陆块北缘,成矿带属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西别河组和阿山头组,矿区内石英脉广泛发育,多呈北东向展布。初步的地质、物探、化探工作显示,三者相互印证。通过对该区地质、物探、化探特征的分析,认为其具有寻找热液型或石英脉型金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铀资源量估算中矿石的品位、厚度、密度、空间位置等系列数据是缺一不可的,主要阐述硬岩型铀矿勘查资源量估算中主要物探工作,铀资源量估算涉及钻孔物探工作主要有:井斜测量、自然伽马测井、伽马辐射取样和物探参数的确定等工作,旨在为后续资源量估算提供各种数据。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和国内的金属矿区的物探工作,过去都是以直接找矿为主.即用以磁法为主的物探方法直接找磁铁矿,找与磁铁矿及磁黄铁矿伴生的其它金属矿;用以电法为主的物探方法找与黄铁矿伴生的有色及稀有金属矿.近几年,由于地质找矿深度的增大,矿体在地表及空中引起的异常值降低,或者测量不出来,或者观测结果中信躁比小;找低品位矿的任务增多,这种矿石与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别不大,矿体或者不引起物探异常,或者异常值很弱,被干扰掩没;要开展像青海省这样交通不便、多为高海拔山区、表土及火山岩覆盖面积较大、基础地质工作较弱、开展工作较难的困难地区的找矿工作,难度相对增大,找矿的效果下降,而找矿的成本大大地增加;为了提高金属矿区物探工作的地质效果,根据当前地质工作的特点,物探技术发展的趋势及青海省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当前金属矿区的物探工作,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房屋建设已由大规模新建向新建与旧房改造并举转轨,房屋鉴定已日渐引起重视,全国各地已陆续成立了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技术急需提高和完善,房屋鉴定不能仅以表面现象而评定,需要有充分和完善的检测手段,来获取详细可靠的检测数据,从而进行科学分析、综合判断,得出准确的鉴定结论;物探技术以它的准确、快捷、经济、方便的特点,可大大缩短鉴定周期,降低成本,很好地满足房屋安全鉴定技术要求。在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实践中,通过与物探技术部门合作,主要在以下3方面探索了物探技术在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中的应用。1 …  相似文献   

20.
程占国 《中州煤炭》2020,(7):130-133,137
分析了物探、钻探、化探3种井下探测手段对掘进巷道中煤矿小窑采空积水区有效探测的可行性及实用性。通过在柳湾煤矿西翼胶带巷巷道P51点东51处进行物探工作,工作结束后根据物探结果设计钻孔并进行钻探探放水,之后采用化探技术手段分析水质类型并分析水源,通过分析与总结物探、钻探、化探工作对小煤矿采空积水区探查中发挥的作用,证明了井下多种探查手段综合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井下防治小煤矿采空积水区时,该矿采用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工作方法,并将物探、钻探、化探测工作严格执行到位,相较之前的采用单一技术手段,掘进巷道中小煤矿采空积水区的防治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