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10 t/h锅炉掺烧褐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烟煤锅炉掺烧褐煤后燃烧煤种的变化,在410 t/h锅炉采用分磨、分燃烧器炉内掺烧方式,并进行制粉系统出力、煤粉特性、燃烧调整、最低负荷稳燃及锅炉效率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下排磨磨制烟煤、上排磨磨制褐煤为最佳,掺烧褐煤比为50%,掺烧时锅炉主要运行参数正常,在大负荷下锅炉未发生严重结焦,掺烧褐煤锅炉效率与单烧烟煤时相比略高。  相似文献   

2.
武生 《山东电力技术》2021,(4):65-67,76
以某600 MW机组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褐煤掺烧试验,通过对20%、40%、60%不同褐煤掺烧比例及纯烟煤工况下的制粉特性、炉内燃烧特性、锅炉热效率、运行参数等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掺烧褐煤后,通过降低磨出口温度,调整折向挡板开度等手段可使制粉系统的出力满足要求,同时保证制粉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从炉内着火情况来看,喷口的着...  相似文献   

3.
李涛  张磊 《黑龙江电力》2013,35(1):38-40,45
针对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三发电厂(简称哈三厂)一期工程2台200 MW机组中储式锅炉制粉系统实际生产状况,结合中储式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及褐煤的特点,阐述了200 WM机组制粉系统主要参数,分析了掺烧褐煤时制粉系统爆炸因素,提出了掺烧褐煤对制粉系统改造的原则和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制粉系统改造能够消除烟煤掺烧褐煤对中储式制粉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降低了燃料成本,有效地防止了中储式制粉系统烟煤掺烧褐煤爆炸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国电新丰热电厂结合DG1065/18.2-Ⅱ6型锅炉的特性,进行了以燃烧烟煤为主、掺烧褐煤的试验,介绍了褐煤掺烧的技术措施; 讨论了褐煤掺烧技术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掺烧褐煤的比例、制粉系统的检查与维护、磨煤机出口温度的控制、锅炉运行工况的调整、空气预热器的维护、吹灰器的检查等; 并提出了掺烧褐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电站系统工程》2016,(6):75-76
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时,制粉系统出力下降问题突出,将原老型磨煤机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掺烧褐煤的需要。但是,改造为新型MPS型磨煤机后,制粉系统及燃烧系统参数会不同程度发生变化,尤其粉管出口风速变化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能对锅炉燃烧产生的影响及粉管、燃烧器磨损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为磨煤机升级改造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烟煤锅炉掺烧褐煤受到制粉系统制约的问题,阐述了某电厂300 MW机组HG - 1025/17.5 - YM36型锅炉的主要设计参数和燃料特性,计算了在不同褐煤掺烧比例以及不同干燥方式下的制粉系统热平衡,分析比较了4种干燥方式对制粉系统的影响,确定了以“热风+冷风”为合理的干燥方式,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磨煤机组合下褐煤掺烧比例及锅炉最大负荷,褐煤掺烧经济性分析结果证明了机组掺烧褐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某电厂200 MW机组为了大比例掺烧褐煤,在1号锅炉制粉系统进行了中温炉烟改造,增加了中温炉烟系统。为使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实现大比例掺烧褐煤的目的,对1号锅炉进行制粉系统改造后相关试验。试验结果在掺烧50%、60%比例褐煤并投入中温炉烟系统时,磨煤机入口负压保持在1 100 Pa以上,磨煤机出口温度均能维持在60~70℃,制粉系统末端含氧量均低于16%,能够满足掺烧大比例褐煤时制粉系统防爆和干燥出力要求。1、2号磨煤机最大出力分别为63 t/h和68 t/h。在掺烧60%比例褐煤条件下,磨煤机总出力基本能够达到规定裕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200MW机组锅炉掺烧褐煤制粉系统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煤锅炉由于大比例掺烧褐煤而影响制粉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掺烧褐煤后制粉系统的安全性诊断试验,了解实际运行中制粉系统的安全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计算及试验结果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烟煤锅炉直吹式制粉系统大比例掺烧褐煤,为解决制粉系统磨制高挥发分褐煤易燃易爆等问题,提出了在制粉系统中掺混冷炉烟的改造方案,使褐煤掺烧比例达到50%以上,制粉系统末端含氧质量分数降低到16%以下。计算表明:从引风机出口抽取冷炉烟至一次风机入口的改造方案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制粉系统在各种运行工况下的防爆要求,并能提高制粉系统干燥能力。详细分析了改造后对锅炉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某350MW机组燃用烟煤的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输煤皮带预混的方式进行了不同比例的褐煤掺烧试验,分析了不同比例褐煤掺烧工况下制粉系统和燃烧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特性.结果表明:(1)掺烧扎煤后制粉系统所需的干燥出力大幅增加,单台炉掺烧比例最高不应超过50%;(2)随着扎煤掺烧比例的增大,再热汽温上升趋势较为明显,锅炉排烟温度、灰渣可燃物含量上升,锅炉效率降低,当掺烧扎煤比例达3/8时,锅炉效率降低约1.2百分点;(3)随着扎煤掺烧比例的增加NOx排放浓度不断降低,当掺烧扎煤比例达3/8时,NOx排放浓度降低约24.7%;(4)当扎煤与大友煤掺烧时,掺烧比例低于3/8不会加剧锅炉燃烧器区域以及高温对流受热面区域的结焦问题.  相似文献   

11.
袁敏  王荣 《电力学报》2013,(4):349-352
褐煤内在水分大,大量掺烧会导致磨煤机干燥出力不足,严重影响制粉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磨煤机喷嘴环进行改造,增大热一次风通流面积,不仅可以提高磨煤机干燥出力,同时磨煤机碾磨出力也明显增加,在满足锅炉大比例掺烧褐煤要求的同时还可降低制粉系统电耗,可为使用中速磨煤机掺烧褐煤的火电厂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煤源严重不足,对1025t/h锅炉进行最大限度掺烧褐煤并能单烧当地劣质烟煤的技术改造。采用在转向室抽取中温炉烟加入制粉系统干燥介质,同时对热风送粉系统加入调温风的改造方案,以降低制粉系统末端氧量及送粉系统输送介质的温度,提高制粉、送粉系统防爆能力和制粉系统的干燥能力,并将双通道煤粉燃烧器改造为水平浓淡燃烧器。应用该改造方案后,锅炉具备掺烧50%褐煤的能力,适应煤种能力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13.
1025t/h烟煤锅炉掺烧褐煤的可行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80 MW负荷工况下,对某电厂6号烟煤锅炉掺烧褐煤的可行性进行试验,研究褐煤掺烧比例对磨煤机运行方式、排烟温度、NOx排放浓度以及锅炉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烧褐煤后,锅炉的出力受到了一定限制;随着褐煤掺烧比例的增大,锅炉排烟温度与NOx排放浓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锅炉热效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300 MW仓储式制粉烟煤锅炉掺烧50%褐煤后出现易自燃、易爆、易燃尽、易结渣等问题,分析了从制粉系统、喷燃器的安全性方面加以控制的方法.对于掺烧褐煤改造后对锅炉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提出降低制粉介质的含氧量、避免制粉系统局部积粉、控制喷燃器温度、选择合适的高温炉烟管材质等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绥电公司)原设计燃用晋北烟煤,后改烧神华煤,并掺烧部分宝日希勒褐煤。通过对2台锅炉掺烧宝日希勒煤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从磨煤机适应性、锅炉结渣特性等各方面评估大型电站锅炉长期掺烧宝日希勒煤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并为热风送粉、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掺烧褐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烟煤锅炉掺烧褐煤产生的问题及其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670 t/h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时遇到的制粉系统爆炸和出力低、机组带负荷能力低、落煤管堵煤、送粉系统不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将制粉系统干燥介质的组成由原设计的"热风+再循环"方式改造为"热炉烟+热风+再循环"方式;送粉方式由原设计的热风送粉改造为"温风"送粉.实施后,在掺烧较高比例褐煤时设备的安全和经济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ZGM113G型磨煤机喷嘴环改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燃煤供应紧张、煤价高涨的不利影响,火电厂燃煤掺烧低成本褐煤。由于褐煤内水分大,严重影响制粉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磨煤机喷嘴环进行改造,增大热一次风通流面积,可以提高磨煤机出力,降低通风阻力,在满足锅炉大比例掺烧褐煤的同时还可降低制粉系统耗电量。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在设计煤种为优质烟煤的锅炉中掺烧褐煤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由于褐煤相对于优质煤种容易爆炸,且外在水分高、低位发热量低,会对磨煤机甚至整台机组的满出力运行造成影响。同时,对掺烧褐煤后机组供电煤耗的影响因素,即锅炉排烟损失、锅炉飞灰含碳量和辅机电耗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某电厂结合HG-1165/17.45-YM1型锅炉的特性,进行以燃烧烟煤为主,掺烧褐煤的试验。文章提出了掺烧褐煤的最优改造技术方案,讨论了褐煤掺烧技术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掺烧褐煤的经济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华能南京电厂贫煤锅炉的抽炉烟干燥技术,分析了该锅炉掺烧烟煤后热炉烟风机磨损、积灰、振动、出力不足等问题。对此,通过对热炉烟风机实施选型优化、叶片防磨治理、合理安排检修等措施后,大大延长了热炉烟风机使用周期和寿命,减少了检修时间和检修费用,保证了贫煤锅炉掺烧烟煤制粉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