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向聚苯胺/环氧涂层中添加适量的火山灰微米粒子(TMP),有效提高了涂层的防腐性能,同时考察了TMP含量对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TMP后的涂层在95℃、12% NaCl溶液中浸泡60 d后仍具有较高的低频阻抗值;其中,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的涂层的阻抗值最高,为1.27×109 Ω·cm2,说明该涂层仍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另外,该复合涂层的附着力有所改善,并具有优异的耐热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聚苯胺/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PANI/ATP)作为填料,以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制备了PANI/ATP环氧复合防腐涂料.研究了PANI/ATP的状态、PANI/ATP的添加量、固化比等对涂层的防腐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r-IR)、开路电位(OCP)及极化曲线(Tafel)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涂层进行了结构表征和防腐性能研究.Tafel极化曲线和开路电位显示,在填料量为5%的情况下,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较佳,腐蚀电位为-1.098 V,较纯环氧涂层高327 mY;添加了PANI/ATP的涂层较纯环氧涂层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4.
5.
采用直接混合氧化法分别在磷酸和硫酸体系中制备了掺杂态聚苯胺,通过研磨把聚苯胺分散到环氧树脂中制备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酸掺杂的聚苯胺在环氧树脂中的耐蚀性能以及聚苯胺用量对耐蚀性能影响.电化学阻抗谱研究发现,聚苯胺的加入提高了环氧涂层屏蔽保护效果并能提供钝化保护作用,合适的添加量为0.6%;盐雾试验结果表明,磷酸掺杂的聚苯胺在环氧树脂涂层中可以对基体提供较好的保护,而硫酸掺杂的聚苯胺保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在纳米Al_2O_3粒子存在的情况下,以苯胺单体为原料,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Al_2O_3,复合物。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进行形貌观察和结构表征。将涂覆含有聚苯胺和聚苯胺/纳米Al_2O_3,复合物涂层的碳钢片,浸泡于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通过开路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来评价涂层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中含有聚苯胺/纳米Al_2O_3复合物的碳钢片抗腐蚀能力强于含聚苯胺的碳钢片,腐蚀电位最高,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而裸钢片腐蚀电位最小,腐蚀电流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运用插层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蒙脱土/聚苯胺复合材料,并进行了表征。将该复合材料通过共混的方式加入聚酰胺/环氧阴极电泳(CED)涂料中配制成聚苯胺/环氧复合阴极电泳涂料,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对各电泳涂层的防腐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3.5%NaCl溶液中浸泡10d后,腐蚀介质不能到达涂层/基底金属界面,金属表面没有发生腐蚀反应。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增加,复合电泳涂膜的阻抗值增加,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当聚苯胺含量相同时,与掺杂态聚苯胺复合电泳涂膜相比,本征态聚苯胺复合电泳涂膜具有很高的阻抗值,表现出更好的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环氧大豆油(ESO)为主要原料,四亚乙基五胺为固化剂,在碳钢基底表面制备了环氧豆油树脂(ESOR)涂层。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变化光谱仪、纳米压痕仪、热重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对ESOR涂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原料中ESO的含量有助于提高ESOR涂层的耐水性;而当原料中ESO的含量逐渐增加时,ESOR涂层的硬度、弹性模量和耐蚀性都会随之增强;根据拟合的等效电路,ESO与四亚乙基五胺的摩尔比为2的ESOR涂层的涂层电阻Rc能达到8.22×1011 Ω·cm2,电荷转移电阻Rct能达到1.32 1010 Ω·cm2,表现出了优异的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分别由盐酸、硫酸、磷酸、植酸、甲基磺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依次记为HCl-PANI、H2SO4-PANI、H3PO4-PANI、PA-PANI、MSA-PANI和DBSA-PANI)与本征态聚苯胺(EB-PANI),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及扫描电镜对它们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将不同的聚苯胺材料分别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并涂覆在Q235碳钢表面,得到不同的聚苯胺/环氧(PANI/EP)涂层,对其铅笔硬度、附着力及湿润性进行测试,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它们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讨论了不同添加量、不同掺杂酸对聚苯胺/环氧涂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7种聚苯胺均呈珊瑚状结构。添加了聚苯胺的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聚苯胺的最佳添加量为0.6%,HCl-PANI与PA-PANI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不同质量比的聚苯胺/铬酸锶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在不锈钢片上制备了聚苯胺/铬酸锶复合材料的环氧涂层,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盐雾试验箱测试其防腐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聚苯胺/铬酸锶复合材料的防腐效果优于聚苯胺,且当复合材料中聚苯胺与铬酸锶的质量比为1∶1时,防腐蚀性能最好,该复合材料环氧涂层的腐蚀电位较聚苯胺环氧涂层提高30 mV,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一半,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其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以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咪唑类离子液体为稳定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PANI)颗粒,将其分散到水性环氧树脂(ER)中制成聚苯胺水性环氧防腐涂层,研究了聚苯胺颗粒对涂层防腐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聚苯胺显著提高了水性环氧涂层的阻隔性能,信号频率f=0.01 Hz时,PANI/ER涂层的阻抗(|Z|f=0.01Hz)均高于纯ER涂层。添加5.0wt% PANI时ER涂层阻隔性能最好,浸泡0~168 h时|Z|f=0.01Hz稳定在约8.0×108 Ω?cm2,浸泡168 h后|Z|f=0.01Hz=7.5×108 Ω?cm2,远高于ER和其它PANI/ER体系。中性盐雾实验结果表明,聚苯胺赋予了涂层钝化腐蚀的能力,显著提高了涂层的防腐性能,且其添加量越高,防腐性能越好。弯曲和冲击实验结果表明,涂层的机械性能随聚苯胺含量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当聚苯胺添加量不超过5.0wt%时,涂层的机械性能优异,附着力和韧性均较好;PANI添加量增至7.0wt%时,ER涂层的脆性明显变大,机械性能下降。聚苯胺在水性环氧体系中的最宜添加量为5.0wt%,此时涂层的机械性能良好,综合防腐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4.
聚苯胺防腐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导电聚合物中,聚苯胺因其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防腐方面的使用引起广大学者的特别关注。主要针对聚苯胺涂层的相关制备方法、防腐机理及应用进行论述,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聚苯胺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Banco2092环氧乳液和Banco920胺类固化剂制备了一种适用于海洋石油设备基材上的防腐性能优异的双组分水性环氧防腐底漆。实验表明,以ZMP-1为防锈颜料,在颜料体积浓度(PVC)为30%,环氧当量与活泼氢当量比为1.0的情况下所制备的环氧底漆各项性能综合最佳,漆膜能在19 min内表干,铅笔硬度达到H,附着力达到0级,耐冲击性(1 kg)超过50 cm,耐水性超过2 000 h,耐酸及耐碱时间均达到48 h,耐中性盐雾时间至少720 h。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利用苯胺与石墨烯(GNP)间形成的电子相互作用,首先将苯胺吸附到未经过任何化学衍生化的石墨烯表面,然后在GNP表面进行苯胺的氧化聚合,合成石墨烯/聚苯胺(GNP/PANI)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填料加入水性丙烯酸氨基烤漆中.通过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电化学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水性硅酸钾富锌防腐涂层因具有安全环保、耐热性好、耐酸碱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研究。但其较高的锌含量降低了涂层的力学性能、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锌粉对施工者健康有害。以实验室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石墨烯为基底,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红外光谱仪等对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物的表面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物对水性硅酸钾富锌防腐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锌粉与基料质量比为1∶1,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物添加量为2%时,涂层的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5H,自腐蚀电位(Ecorr)为-0.533 V,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为4.788×10-7 A/cm2,低频区阻抗模值(|Z|0.01 Hz)为4.25×104Ω·cm2,静态水接触角为89.8°。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物不仅能提高涂层的防腐性能和力学性能,还能提高锌粉的有效利用率,从而降低锌粉含量。 相似文献
20.
以硼酸(B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了硼酸掺杂聚苯胺(PANI-B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量仪等对PANI-BA的结构、形貌及疏水性进行了分析.以硅树脂(SiR)为成膜物,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PANI-BA/SiR复合涂层,测试它的水接触角、吸水率、腐蚀电化学行为及耐盐雾性能.结果表明,PANI-BA具有特殊的形貌,当苯胺与硼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1.5时,产物为较规整的纳米棒结构,水接触角达144.7°.PANI-BA/SiR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和防腐蚀性能,水接触角达120.9°,吸水率仅为1.32%,可耐960 h中性盐雾试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