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采取以地震资料为主、岩芯和测井等资料为辅的思路对伏龙泉地区断陷期火石岭组沉积地层特征展开研究。经资料验证,断裂初期沉积地层内部波阻抗特征差异明显,推测其岩性由沉积背景相差甚远的两套火山岩组成。受东南向边界断层的活动控制,控陷断裂附近的下盘地层沉积缺失,西北面上盘地层较为完整。在断裂及熔岩活动的影响下,火石岭组地层沉积期发生了强度不一的三期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快古龙常家围子断陷区石油地质勘探,依据该区沙河子组的各种地震反射标志,选用了振幅,连续性,外部形态及内部反射结构4个地震参数,对古龙常家围子断陷区沙河子组进行地震相分析,并将地震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与钻井及区域地质背景相结合,经过地震解释,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结果表明:该区沙河子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地震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通过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根据地震反射单元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反射波终止类型、频率、振幅、连续性和层速度等多项地震参数,伏龙泉断陷营城组识别出6种地震相,包括中强振幅不连续杂乱地震相,中振幅较连续亚平行地震相,中强振幅较连续前积地震相,弱振幅较连续亚平行地震相,弱振幅弱连续前积地震相,中振幅弱连续亚平行地震相。利用过井地震剖面建立地震相与沉积相、测井相对应关系,分析地震相地质意义,预测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胡力海洼陷内已完钻16口井,但仅靠这些资料是无法对洼陷的九佛堂上段的沉积特征进行描述和定性的。笔者通过该区180km2的三维地震对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确定地震相和沉积相的转化。利用反射波的反射外形、内部结构、振幅、频率和连续性等反射特征在九佛堂上段识别出5种地震相,并将地震相转化为3种沉积相。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心观察,沉积构造描述、岩性特征识别,进行了岩石相和岩石相组合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方式。以此为指导对松辽盆地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区泉头组发育浅水三角洲平原和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以水上分流河道、洪泛沉积、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席状砂为主,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岭地区断陷层火石岭组地层分布争议,分析前人解释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古生物孢粉组合特征,岩性组合特征,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构造解释及与周遭断陷盆地类比等方法,建立东岭地区新的地质解释模型,认为火石岭组发育于裂陷早期规模较局限的断陷湖盆内,且伴随火山喷发,沙河子组沉积期裂陷进一步扩展,形成多个沙河子期断陷且彼此独立,为东岭地区断陷层油气勘探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北部莺山凹陷火石岭组中后期为火山活动时期,火二段和火三段时期发育了大套中性-酸性火山岩及一系列的火山机构。通过对大量的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分析,依据火山岩在测井曲线、地震剖面以及振幅时间切片上的响应特征,在莺山凹陷识别出三大类火山机构:盾状火山机构、层状火山机构和碎屑锥状火山机构。断裂特征决定了火山机构的成因与类型,盾状火山机构主要发育于早期的基底断裂带附近,层状火山机构伴随同生断层发育,碎屑锥火山机构发育于晚期次级断裂带附近。本区火山喷发模式主要为中心式火山喷发,其次为裂隙式喷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地层去压实校正使地层厚度恢复到沉积时期的厚度,根据地层古厚度计算出孤店逆断层不同时期的落差和生长指数。研究表明,营城组沉积时期孤店逆断层活动强烈,到泉头组沉积时期其活动性降低,嫩江组沉积末期孤店逆断层发生反转。  相似文献   

9.
于奇-草湖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依据各种地震反射标志,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特征,总结划分出叠瓦型前积地震相、丘状地震相、河道充填地震相、杂乱地震相、空白地震相和席状地震相等6种地震相类型,对不同地震相所指示的沉积相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惠民地区孔店组钻井岩心的观察和描述,重点结合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各项分析鉴定资料,对其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对一些特殊的沉积现象,用新的沉积学知识加以解释。研究认为,惠民凹陷孔店组主要发育末端扇沉积,部分地区发育辫状三角洲沉积,与前人提出的洪水——漫湖沉积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雷蕾 《辽宁化工》2013,42(2):136-138
通过地震反射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地震反射参数的分析,对春光区块沙湾组一段第三砂层组的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我们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丘状体,复合丘状体,下凹和充填状等类型。结合钻井资料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对沙一段第三砂层组的沉积相进行分析,对预测岩性圈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理论模式指导下,根据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沉积相模式及不同沉积相带的区域地质特征,通过古地貌分析和地震相分析,建立起适合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相带的地震预测模式,从而预测生物礁有利相带的分布范围。利用地震层序分析方法,根据反射波波组间的相互关系,以区域上能对比的(整合或不整合)地震反射层作为等时面的原则,识别层序界面,划分地震层序,建立地震层序格架。结合地质测井资料以及合成记录,分析控制飞仙关组高能滩相的主要地震层序。以飞四底为准平原化参考面,恢复飞仙关时期不同层序沉积前的古地貌,研究飞仙关时期受古高地控制的台缘带演化、迁移过程,从而预测飞仙关组高能滩相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识别了某地区腾格尔组下段的地震相类型,利用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对部分地震相进行了标定,在地震相转化原则下进行地震相向沉积相的转化,为研究区沉积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沉积体系是构成层序的基本单位,强调相的三维组合关系,强调环境、过程与几何形态的统一。针对工区钻井较少的情况,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属性的提取,建立地震相-沉积相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对未取芯井段和未钻井地区进行研究。通过不同单井沉积微相对比,确立不同沉积时间各沉积微相垂向演化特点,进而依据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确定各沉积微相在三维空间上的展布,为确定研究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地震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通过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将登娄库-永安地区分为断陷地层和坳陷地层,断陷层包括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坳陷层下白垩统泉头组、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及嫩江组。根据地震反射单元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反射波终止类型、频率、振幅、连续性和层速度等多项地震参数,登娄库-永安地区识别出6种地震相,包括中强振幅不连续杂乱地震相,中振幅较连续亚平行地震相,中强振幅较连续前积地震相,弱振幅较连续亚平行地震相,弱振幅弱连续前积地震相,中振幅弱连续亚平行地震相。利用过井地震剖面建立地震相与沉积相、测井相对应关系,分析地震相地质意义,预测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烃源岩、储盖层、圈闭等各项成藏关键因素分析,认为松辽盆地北部断陷期湖相泥岩和煤岩是重要的生烃层系,以登二段、泉一、二段和青一段三套区域盖层分开了四套天然气生储盖组合。升深2-1区块营城组三段火山岩天然气藏,其主要烃源岩为沙河子组煤层,储层为营城组三段火山岩,盖层为泉一、二段滨浅湖相泥岩的含边底水的岩性-构造气藏。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测井、录井、岩心资料,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查明了海坨子地区青山口组一段的沉积微相特征。海坨子地区青山口组一段以半深湖-三角洲研究区为主,发育较厚的暗色泥岩;半深湖沉积区发育重力流成因的砂岩透镜体;研究区西侧南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根据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预测,海54井区、花三井区、乾182井区等为青一段有利的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18.
综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地球化学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研究区火山岩岩石类型进行了划分。以各种岩性测井为基础,分析不同岩性在各种测井曲线或成像图上的响应特征,进而应用交会图、聚类分析及成像测井等手段建立岩性识别模式,有效地识别研究区火山岩不同岩性,总结出适合研究区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方法。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和姚家组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和姚家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泊相与三角洲相2种沉积相类型,姚家组仅发育三角洲相一种沉积相类型。区内青山口组主要存在3种类型的储层砂体: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三角洲前缘远砂坝砂体和浅湖砂体;姚家组砂体类型有分流河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及决口扇、天然堤与远砂坝砂体。含油性分析表明,浅湖沉积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河口坝微相发育区应是油气富集区,是今后该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塔南铜钵庙组油层以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具有多物源、近物源沉积,储层相变快的沉积特点。依据三维地震反射属性信息对塔南油田铜钵庙组地震相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六种地震相类型。地震相与岩心和测井资料建立的单井沉积相结合,建立地震相和沉积相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通过地震相方法搞清了塔南油田铜钵庙组储层沉积体系特征,为今后开展深入的油藏特征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