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利用化成箔中和废渣作为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部分原料,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化成箔中和渣替代石膏以及部分铝矾土作为硫铝酸盐水泥原料,在最高温度为1 350℃下煅烧,烧成的水泥熟料完全满足硫铝酸盐水泥快硬早强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国家环保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固废使用更加规范,国家水泥标准对水泥中的有害元素及放射性也有了新的要求,水泥行业如何在保证水泥质量的同时,更好地用好这些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对电解锰厂、电解二氧化锰厂,在生成硫酸锰电解液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硫酸锰浸取渣)使用经验作介绍。1锰渣来源冶炼厂生产电解二氧化锰、电解锰,其生产主要原材料为锰矿,粉状锰矿通过硫酸浸取,经过滤、滤液净化,在生产电解液过程当中,产生大量浸取废渣,废渣经过石灰石粉(氨水)中和处理后倾倒于其公司渣场。  相似文献   

3.
水泥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其排放主要来自碳酸盐的分解、燃料的燃烧和电力消耗。在生产工艺碳减排(如替代原料、熟料替代技术等)、生产能耗碳减排(如替代燃料、富氧燃烧技术、高效粉磨、余热发电等)、新技术碳减排(如水泥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和推广力度,可实现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为达到碳中和目标作贡献。  相似文献   

4.
杨振乾  高峰  肖文 《水泥》2016,(12):64
我公司于2009年筹建3 000t/d和2 500t/d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各一条,设计能力为年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170万吨,水泥200万吨,以40万吨聚氯乙烯配套的干法乙炔生产线所产生的电石渣100%替代石灰石作钙质原料,年可消化和利用废物(电石渣、粉煤灰、炉渣、硫酸渣、柠檬酸渣、石灰渣、脱硫石膏、电石灰和风积沙等)147万吨,产品主要为通用硅酸盐水泥,水泥储存采用6台双行并排大型落地钢板库。  相似文献   

5.
正0导言近来碳达峰、碳中和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水泥工业由于其固有的工艺特点,历来就是全球碳减排重点关注的一个行业。天然碳酸钙质原料的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生产设备电耗的降低成为水泥行业碳减排的主要技术路线。而其中对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又成为全球水泥行业公认的最具可行性、见效最快且潜力最大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水泥窑废塑料替代燃料技术是促进水泥和塑料行业共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重点探讨水泥窑应用废塑料替代燃料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研究与设计废塑料预处理工艺、水泥窑分解炉技改工艺,实现废塑料在水泥窑中资源化利用。分析了水泥窑应用废塑料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针对水泥窑大规模应用废塑料替代燃料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泥科技》2007,(2):44-44
由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研究开发的“干磨干烧”新型干法生产水泥熟料生产技术采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作为钙质原料生产水泥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组织人员对电石渣的分布、产量、存量及其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项目竞争不断深化探讨电石渣在水泥行业综合利用的配套技术和政策条件,在水泥及化工行业引起极大反响。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我国水泥产量23.8亿吨,占全球水泥产量的50%以上,连续多年水泥及熟料产品的产销量位居世界首位。我国水泥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重点行业,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10%以上。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水泥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水泥行业较早就开展了原燃料替代、节能降碳和行业自律等碳减排工作,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做了较多努力,  相似文献   

9.
朱刚 《水泥工程》2022,35(4):1-4
介绍了世界水泥工业低碳技术。水泥行业的碳减排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重大,迫切需要水泥行业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针对水泥工业的碳排放主要来源,碳减排技术路径主要包括能源效率提升、原/燃料替代、低碳水泥、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典型的水泥窑替代燃料技术。从水泥窑尾烟气中捕集CO2,除了富氧燃烧和化学吸收法外,还包括直接分离的捕碳技术。介绍了水泥窑捕集到的高浓度CO2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行业喷漆时产生大量漆渣,漆渣废弃物的处理成为行业的一个难题。本文将富锌底漆漆渣回收与再生,采取漆渣回收、烘烤脱水、球磨机分散、砂磨机研磨的再生工艺,再适当补加锌粉,制备的再生漆与现有富锌底漆各项参数基本相同,漆膜的基本性能、防腐蚀性可以满足目前集装箱行业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聚氯乙烯》2010,(5):47-47
2010年5月11日,河南省沁阳市金隅水泥有限公司电石渣综合利用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 该公司是中国吴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电石渣综合利用项目的战略合作伙伴。沁阳市金隅水泥有限公司电石渣综合利用项目规模为1条2500t/d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利用化工产品的废弃物——电石渣替代水泥生产所需的石灰质原料,就近消化电石渣,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非常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该项目投资约4亿元,建设周期为9个月。  相似文献   

12.
低品位石煤提钒工艺产生大量钒渣尾渣,传统堆放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且造成严重生态污染。实验在水泥配料中加入钒渣替代当前比例的粉煤灰、混渣生产32.5等级水泥。研究表明:掺加钒渣可延长水泥凝结时间,对水泥抗压强度影响较小,抗折强度有较小幅度下降,但均符合32.5等级水泥性能指标;钒渣作为水泥混合材可充分消纳废弃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掺加钒渣每吨水泥可降低成本0.3元,工业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因此,钒渣作为水泥混合材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根据A化工企业年生产PVC规模所产生的电石渣量,我公司以电石渣100%替代石灰石,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于2008年2月建成一条16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  相似文献   

14.
吴安龙  穆乾 《水泥工程》2015,28(6):74-76
油页岩低温干馏制取页岩油,其干馏产生的干馏渣和硅铝质原料(煤矸石)的化学成分相近并含有一定发热量。基于此,某新型干法生产线利用干馏渣替代部分硅铝质原料(烧煤矸石、黏土)用于水泥生料配料生产水泥熟料,介绍了其生产操作调整措施。实践证明,干馏渣替代部分硅铝质原料生产水泥是切实可行的,不仅能改善生料易烧性且价格低廉,降低了熟料煤耗和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磷渣是电炉制取黄磷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废渣.目前,磷渣的大量应用主要还是在水泥混凝土行业中.主要从磷渣用作水泥生产原料、磷渣用作砂浆混凝土骨料、磷渣用作矿物掺合料、用磷渣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等四个方面对磷渣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磷渣对水泥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石渣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经处置后即可成为水泥、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钙等行业的主要原料,并可替代部分天然石灰石。在当前矿山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和就地转化不仅能获得经济效益,还具有良好的环境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废硫酸处理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乙炔清净工序产生的废硫酸,提出了利用电石渣中和法处理废硫酸,生成的石膏可制造工业用水泥。该技术包括废硫酸预处理、废硫酸与电石渣中和反应和产物脱水处理三个步骤,实现了废硫酸的回收利用,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8.
新疆天业集团利用乙炔发生产生的电石渣替代石灰石,利用硫酸厂生产硫酸产生的硫酸渣替代铁质原料,利用自备电厂燃烧煤产生的炉渣和粉煤灰代替黏土质原料,并加入硅砂作硅质校正原料,按KH=0.90±0.02,SM=2.35±0.10,IM=1.3±0.10的熟料三率值进行配料煅烧,出窑水泥熟料的碱含量平均值为:w(R2O)=0.42%。利用这低碱熟料与檬酸厂生产柠檬酸时产生的废渣——柠檬酸渣(替代石膏)配料,成功生产出低碱水泥。2010年共生产近10万t低碱普通42.5级水泥,用于打入了国家西部重点工程——兰新复线。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磷化渣碱溶后所得废液的综合利用,采用中和沉淀法和硫化钠沉淀法去除磷化渣废液中的杂质锌,对中和沉淀法和硫化钠沉淀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由此设计磷化渣废液除锌制备高纯度磷酸三钠的生产工艺。对于中和沉淀法,在反应体系pH=8.85,反应时间为10 min时,Zn2+去除率可达97.96%;对于硫化钠沉淀法,在反应体系pH=6.85,硫化钠投加量与Zn2+的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为10 min时,Zn2+去除率可达99.80%。相比于中和沉淀法除锌制备磷酸三钠工艺,硫化钠沉淀法除锌制备磷酸三钠工艺具有更高的磷酸三钠纯度,为98.85%,固相产品中Zn2+含量更低,仅为0.0004%,符合化工行业分析纯标准。该工艺大幅度地回收了磷化渣废液中的PO43-离子和Na+离子,为实现磷化渣综合利用的工业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刘昊 《水泥工程》2021,34(5):1-3
介绍了目前国内的碳中和背景及发展现状,并基于水泥产业碳排放的相关数据,对该行业碳减排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水泥工业9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熟料生产(碳酸钙分解、燃料燃烧),其余的10%来自原材料的准备和水泥制品的生成。指出发展创新减排燃烧、节能降耗技术、提高替代燃料掺烧量以及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是实现水泥产业碳中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