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为了解曲霉型豆豉发酵中细菌群落的演替规律,探究细菌菌群演替与发酵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测定豆豉发酵中主要理化指标,依托高通量测序及统计分析揭示曲霉型豆豉发酵中细菌群落组成和演替规律,并就发酵环境变化与细菌群落演替间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豆豉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总量、pH值、还原糖含量、总醇含量和水分含量逐渐减少,总酸含量升高;温度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物种注释及多样性分析发现,葡萄球菌属是整个发酵过程的核心菌属,相对丰度为24.16%~85.97%;细菌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均匀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各阶段群落的均匀度均具显著差异(P<0.05)。环境因子关联分析表明,发酵环境可影响曲霉型豆豉细菌群落的演替,其中还原糖含量、温度和pH值三者是推动曲霉型豆豉细菌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考虑到实际生产条件,温度可能是未来豆豉工业化生产的人为控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四川晒醋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及关键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本文利用国标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醋醅的理化指标和真菌群落进行了解析,同时结合真菌群落和理化因子进行冗余分析,找出影响真菌群落变化的关键理化因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醋醅的pH降低,水分、温度基本保持稳定,总酸、氨态氮含量先持续增加后保持稳定,还原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红谷黄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与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理化指标检测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等对黄酒样品进行测定并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发酵的进行,还原糖含量在初期急剧下降后逐渐稳定,酒精度变化与之相反;总酸含量先快速增加后减少再增加,pH较为稳定;氨基态氮含量先波动增加后急剧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剧烈下降后趋于稳定。发酵过程中10次取样(1~7、10、20、30 d)共检测出14个细菌门和228个细菌属;7个真菌门和108个真菌属。在属水平细菌群落可聚类为3类,真菌群落可聚类为5类。细菌属水平与总酸显著正相关(P<0.05),与还原糖显著负相关(P<0.05),真菌属水平与氨基态氮显著正相关(P<0.05)。2,3-丁二醇以及乳酸乙酯与大部分菌属显著正相关(P<0.05)。Klebsiella与辛酸乙酯显著负相关(P<0.05);Lactococcus与乙醇、2-丁醇、异丁醇、苯乙醇和棕榈酸乙酯呈显著负相关(P<0.05)。Monascus与乳酸乙酯显著负相关(P<0.05);A...  相似文献   

4.
东北传统发酵豆酱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东北地区自然发酵豆酱的品质,以采自东北农家43份传统发酵豆酱样品为试材,对其感官指标及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利用SPSS 17.0软件对总酸、氨基态氮、NaCl、还原糖、粗蛋白、水分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与感官品质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最佳豆酱品质:NaCl含量为12~17.75 g/100 g,水分含量为70.35%~78.56%,氨基态氮含量为0.6~0.84 g/100 g,总酸含量为0.78~1.96 g/100 g,还原糖含量为6.06~9.83 g/100 g。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1株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酵母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的影响,通过强化接种该酵母到固态发酵糟醅中发酵50 d,分析糟醅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含量以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显示,该酵母可使糟醅中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氨基态氮显著减少,乙缩醛、己酸生成量显著增加;且该酵母菌株大幅降低糟醅中真菌群体丰富度和多样性,强化接种的L.elongisporus取代原有优势真菌Zygosaccharomyces成为新的优势真菌,同时该酵母对细菌群体多样性影响相对较小,优势细菌Lactobacillus属丰度增加,Pseudomonas属丰度减少。结果表明,强化接种L.elongisporus酵母菌将改变浓香型白酒风味,且可对续糟发酵产生不可预知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八公山腐乳在工业发酵过程中生物胺变化,对各发酵阶段的生物胺、游离氨基酸、主要理化指标(氨基态氮、总酸、pH、食盐和水分)以及微生物群落变化进行检测,并分析生物胺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腐乳样本中共检测到组胺、腐胺、亚精胺、尸胺和酪胺5种生物胺,发酵过程中总生物胺呈先升后降趋势,含量为54.05~641.03 mg/kg,以组胺为主。氨基态氮和总酸在发酵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到后发酵中期趋于稳定。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为腐乳主要游离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升降交替变化。细菌总数、霉菌/酵母菌总数在腐乳前发酵及盐坯阶段均有显著变化,均在盐坯阶段显著降低(P<0.05),后发酵阶段细菌总数呈增加趋势,霉菌/酵母菌数无显著变化。宏基因组分析腐乳中微生物群落结果显示,各发酵阶段共有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优势细菌属为不动杆菌属、乳球菌属;毛霉菌门为优势真菌门,放射毛霉菌属为优势真菌属,其他菌群随发酵进行有明显差异。通过Pearson和冗余分析发现,组胺和总生物胺与氨基态氮和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生物胺与总游离氨基酸呈显著正相关(P<0...  相似文献   

7.
酒醅是白酒酿造过程中承接微生物的主要载体。本实验以凤香型酒醅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功能酶活及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酒醅发酵过程中,温度先持续升高后缓慢降低;水分含量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酸度先缓慢降低后迅速升高;淀粉含量持续下降过程;还原糖先升高后降低;酒精度逐渐升高。在整个酒醅发酵过程中,酯化酶活性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脂肪酶活性变化波动较大;α-淀粉酶和糖化酶活性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在不同发酵阶段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均有差异,整体来看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真菌。  相似文献   

8.
作者就曲霉型豆豉在其后发酵阶段中微生物总数与酶活性、还原糖与脂肪及挥发性风味物含量、总酸与氨基酸氮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为微生物总数下降,蛋白酶活性下降,纤维素酶活力下降,还原糖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下降,总酸含量上升,氨基酸氮含量上升,挥发性风味物中脂类、酸类、吡嗪类物质增多,而烃类、酮类物质发生降低。表明微生物直接作用于豆豉的发酵过程,改变其内在组成、品质风味。  相似文献   

9.
叶类植物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分析了杜仲叶、桑叶和无花果叶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色素、微量元素、还原糖、酸水解后糖分和蛋白氨基酸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以花生粕为原料,选取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总糖、还原糖、总黄酮、灰分为检测对象,研究0~300 kGy辐照剂量范围内,电子束加速去除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花生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花生粕中AFB1的去除率增加,在240 kGy的辐照剂量下,AFB1初始量120.24μg/kg去除率为57.49%;还原糖、总黄酮含量增加,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总量、总糖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江西特色发酵豆豉中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及特征,以了解和提高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性。方法:采集江西南昌稻香园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豆豉样品,经gDNA提取,分别对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区域进行PCR扩增及MiSeq测序,根据统计的测序数据进行物种注释、丰富度聚类及α-多样性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获得细菌Tag数目36633个,OTU数目114个,经物种注释,主要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以蓝细菌门未分类属(Cyanobacteria Chloroplast Unclassified)、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主;真菌Tag数目47117个,OTU数目8个,经物种注释,几乎全为接合菌门横梗霉属(Lichtheimia)。结论:江西豆豉细菌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特色的菌群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12.
豆豉成熟过程中基本成分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工业化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制作豆豉,并对其在45~48℃成熟42d 的过程中基本成分、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可滴定酸以及褐变指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豆豉成熟的过程中灰分逐步增长,而膳食纤维于碳水化合物的量明显减少。可滴定酸在成熟前期(0~8d)急剧升高而在后期(32~42d)有缓慢回落的趋势。豆豉成熟的过程中,虽然总氮一直保持恒定,但非蛋白质氮、氨基酸态氮、氮溶解指数、水溶性氮、游离氨基酸以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都有明显的提升。因此,豆豉的成熟对产品营养价值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同时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豆豉产品成熟指标判断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来自辽宁朝阳、山东临沂、黑龙江哈尔滨、陕西延川的黑豆(HD1、HD2、HD3、HD4)为原料,采用直接干燥法、灼烧法、凯氏定氮法等多种营养成分测定方法,结合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和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分析了不同黑豆样品的水分、灰分、总蛋白、粗脂肪、还原糖、粗纤维、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四种黑豆原料的营养组成类似,总蛋白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单一营养素含量差异明显,HD4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HD2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适合蛋白类及油脂类产品的开发;四种黑豆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7%~38%,蛋氨酸和苏氨酸是四种黑豆原料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营养强化或原料搭配保证产品的营养品质;四种黑豆均检测出5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62%~87.1%,花青素含量为2.14%~2.26%,适于作为功能食品原料进行开发。研究结果将为黑豆加工、功能成分的提取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同种第一湖、第二潮、第三湖的金针菇进行水分、灰分、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粗纤维、总糖、高分子多糖等营养成分分析,以及分子质量的测定,对生产和食用提供一定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加工方法(水煮、蒸煮处理)对方格星虫肉营养组分及特征风味的影响,实验采用国标中的营养成分检测方法和电子鼻技术,分别对加工前后方格星虫肉营养成分(水分、灰分、总糖、蛋白质、脂肪与氨基酸)的含量、特征风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煮或蒸煮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新鲜方格星虫肉水分、灰分、总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p<0.05),对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降低氨基酸含量,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却显著升高(p<0.05),增强了方格星虫的鲜味。电子鼻能够较好地区分加工前后方格星虫肉的特征风味,主成分分析显示各个样品间差异明显,负荷加载分析显示S2、S7、S9传感器对第1、第2主成分贡献率均较大;水煮或蒸煮处理使方格星虫肉中氨氧化物、甲烷、硫化氢、芳香烷烃类特征风味含量增加,其中氨氧化物与硫化氢类物质含量增加尤其明显。因此,两种加工方式均能引起方格星虫营养成分损失及特征风味变化,为方格星虫食用加工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区别3种胶质食用菌在营养成分上的差异,为胶质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对云南产3种胶质食用菌金耳、银耳、黑木耳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胶质食用菌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以金耳的总糖含量最高,为75.30%,银耳的灰分含量最高,为6.40 g/100 g,黑木耳的粗蛋白、粗纤维含量最高,分别为11.20、9.70 g/100 g。3种胶质食用菌均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钾、钠、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但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以黑木耳的钙、镁、铁的含量最高,银耳的钾、钠、锌含量最高。3种胶质食用菌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含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均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3种胶质食用菌SRC 值由高到低分别为银耳(82.25)>黑木耳(78.09)>金耳(77.98),均在80左右,营养价值与利用率较高。3种胶质食用菌蛋白质营养价值差别不明显,都是含有较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纤维、高总糖含量的菌类,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湖南省石门当地7个品种鸡肉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差异,并对其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采用相关国家标准测定7个品种鸡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鸡肉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ood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O/WHO)标准模式谱对不同品种鸡胸肉和腿肉蛋白质分别进行营养学评价。结果 7个品种鸡胸肉、腿肉中水分含量分别为71.20~74.97 g/100 g、72.65~76.22 g/100 g,粗灰分含量分别为0.90~1.38 g/100 g、0.91~1.28 g/100 g,粗脂肪含量分别为0.15~0.64 g/100 g、2.30~7.74 g/100 g,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2.29~24.61 g/100 g、19.00~21.80 g/100 g,不同品种、部位间存在差异。7个品种鸡肉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均以谷氨酸含量为最高;胸肉氨基酸含量高于腿肉(除壶瓶山鸡),其中青脚鸡胸肉和壶瓶山鸡腿肉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潮期香菇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同一产地不同潮期香菇、不同部位香菇营养成分的差异,包括水分、灰分、脂肪、粗蛋白、总糖、氨基酸组成、粗纤维、干物质和高分子多糖(HMWP)等。结果表明:经过统计学上的t检验分析,在α=0.05的水平下,所有四潮香菇的营养成分有差别。一潮香菇含水量、粗纤维最高,而干物质、总糖含量较低;二潮香菇粗灰分、干物质、高分子多糖含量、氨基酸含量、必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蛋白质含量最低;三潮香菇总糖含量最高,HMWP最低;四潮香菇蛋白质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同一产地和品种香菇的不同部位-菇盖和菇柄的实验结果表明,菇盖有较高的粗蛋白绝干含量、灰分、干物质、和HMWP含量;而菇柄有较高的脂肪、水分、总糖和纤维含量。菇盖有较高的必需氨基酸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舟山小黄鱼的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舟山小黄鱼的营养价值,为舟山小黄鱼产业的市场开发提供营养数据支持。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干燥法、灰化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滴定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舟山小黄鱼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矿物质含量。结果水分、灰分、脂肪、粗蛋白、胆固醇含量分别为75.3 g/100 g、1.78 g/100 g、3.90g/100 g、18.3 g/100 g、41.7 mg/100 g; 18种氨基酸总量为15.71 g/100 g (鲜重),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43.10%和75.90%。舟山小黄鱼肌肉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AAS评分接近于1,其余必需氨基酸的AAS均大于1;15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1.13%,其中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2.83%,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分别占总脂肪酸量的4.93%和8.38%,由脂肪酸组成计算出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75和0.46;核苷酸中含量最丰富的肌苷酸含量达1975mg/kg,对舟山小黄鱼鲜美滋味的贡献最大。富含的K、Mg、Ca、Zn、Fe、Cu和Se等矿物元素含量分别为3330、256.5、76.9、6.25、3.03、2.11和0.86 mg/kg。结论舟山小黄鱼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海水鱼类,具有广泛的市场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范林林  车美玲  邵锋  黄雪雪  许波 《食品科学》2015,36(24):181-185
目的:测定黄海养殖真海鞘外皮和内囊的营养成分,对比不同季节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并进行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采用国标法测定真海鞘外皮和内囊中水分、灰分、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总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结果:10月真海鞘粗脂肪、蛋白质、总糖的含量高于7月的含量。检测到17 种氨基酸,内囊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外皮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检测到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不同时间真海鞘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都有所不同,检测到Fe、Zn、Cu、Mn等多种微量元素,Pb、Hg等含量甚微。结论:营养评价表明真海鞘营养价值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