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和裂缝,受岩溶缝洞发育特征及规模影响,空间上可能存在多种情况,包括大型独立溶蚀天然缝洞、大范围小型溶蚀孔洞组合等。在试井解释过程,需要简化地层模型来进行分析。因此,在宏观上将溶蚀孔洞空间上发育较为均匀的储层等效为均质储层,实例井分析表明简化分析的方法可靠性较高,分析结果与实际油藏生产特征吻合。  相似文献   

2.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样、空间结构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就目前的开发经验表明,油气主要富集在溶蚀孔洞、洞穴内。储层类型的分析、空间组合模型的评价,对该类油气田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钻井、酸化压裂、试井等研究分析,将储层类型分为裂缝-孔洞型、洞穴型及裂缝型3类,同时对孔洞、裂缝、洞穴的组合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建立了理想化的储层渗流模型,为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结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类型以及油井产能变化情况,建立了3个缝洞型油藏的试井解释模型,即:溶洞与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缝洞与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孔缝洞与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并研究了三种渗流模式下的渗流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通过分析得到了三种渗流模式下的渗流特征。试井模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双重介质模型、复合油藏模型和视均质类油藏模型。  相似文献   

4.
孔隙-裂缝型双孔介质多见于裂缝性油藏中,与常规孔隙型油藏相比,在储层结构和驱油机理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为了更好的认识双重介质油藏,本文从孔隙-裂缝型油藏的衰竭式开采特征、注水开发特征、试井曲线特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四个方面来阐述双重介质储层中流体的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5.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 I)测井资料具有高分辨率、高井眼覆盖率和可视性的特点,在裂缝孔洞型储层裂缝类型识别、裂缝定量计算、孔洞识别、孔洞孔隙度定量计算上具有独到的优势,较好地解决了缝洞型储层识别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岩油藏储渗空间主要由洞穴、裂缝带、溶蚀孔隙组成,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油水关系复杂。而正确认识油藏的油水关系模式,有助于求同存异,寻找相似性对油藏进行分类管理,提前制定开发政策。本文以轮古7井区奥陶系油藏为例,根据单井开发特征,结合该区储层分布特点,把该区油水关系模式分为了3大类6小类,分别为单洞型、多洞组合和裂缝孔洞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6小类:单洞-油洞型、单洞-油水共存型、多洞组合-弱水体型、多洞组合-强水体型、裂缝孔洞-相对封闭型、裂缝孔洞-开放型,并对典型井的生产特征进行了实例分析,提出了相对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压力恢复测试后,受多缝洞地质特征影响,双对数曲线往往呈现串珠状,常规试井解释无法建立该类油藏模型并得到准确地层参数。分析了串珠状油藏模型试井特征,利用有限元数值试井技术,并结合物探、地质研究成果,对井眼位于缝洞内和裂缝通道位置2口井进行拟合分析,并采用全压力史拟合验证,最终准确描述油藏内外边界,得到不同渗流区域储层渗流特征,提高了试井解释精度,为该类型复杂多缝洞体油藏试井解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塔河油田艾丁3井对岩芯的裂缝、孔洞的发育情况、含油产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结合钻时、气测、放空、井漏等资料,综合分析判断本井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为缝隙型储层,圈闭规模较小,储集性能及含油气性均较差,中-下统鹰山组为缝洞型储层,储层储集性能较好,含油气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贝12断块布达特潜山油藏井网及注水方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德尔特贝12断块布达特潜山油藏,储层层裂缝孔洞发育,具有缝洞型均质油藏和双重孔隙介质类型,根据这些特点,在参考国内外潜山油藏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对贝12断块布达特潜山油藏合理井网及注水方式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潜山油藏注水开发技术,为苏德尔特潜山油藏整体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火成岩风化壳储层常规测井难于识别缝洞系统。展示了风化壳储层XRM I优质清晰的图像,在原始资料质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风化壳储层的成像测井解释方法。以JZ25-X井为例,重点介绍了裂缝、孔洞识别及参数定量计算方法,从缝洞分带性及成因机理的角度研究了风化壳储层油气产量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火成岩风化壳储层常规测井难于识剐缝洞系统。展示了风化壳储层XRMI优质清晰的图像,在原始费料质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风化壳储层的成像测井解释方法。以JZ25-X井为例,重点介绍了裂缝、孔洞识别及参数定量计算方法,从缝洞分带性及成因机理的角度研究了风化壳储层油气产量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顺南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是近年来塔里木盆塔中北部区域勘探的重点方向,由于该区域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物探等方法识别难度较大,给探勘井位部署和后期提高采收率措施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明确该区域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特征,识别储集体空间模式,综合利用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将处理类型分为三类:裂缝-溶洞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储层,并探讨了不同储层类型在地震反射剖面上的特征,建立了不同储层类型的判别依据。利用试井双对数曲线特征所反应的储层渗流特征,分析了SN4和SN5-2两口井的缝洞储集模式。综合分析认为,一间房+鹰山组上段储层裂缝孔洞发育,主要以裂缝沟通溶洞的储集模式为主,而鹰山组下段则是以裂缝沟通孔洞的储集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内外裂缝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描述为例,简要分析了储层裂缝研究的过程及方法。并结合其他文献分析总结了储层裂缝研究的基本思路,建立小层、构造、裂缝-岩溶、流体4个主要模型,扼要介绍了储层裂缝描述和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哈得23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基质孔隙不发育,而次生孔隙(裂缝、溶蚀孔洞、洞穴等)构成了该区的主要储集空间,储层类型则是以洞穴型和孔洞型储层为主,其次是裂缝-孔洞型储层。研究认为,岩溶作用是控制井区内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深入总结哈得23井区内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今后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从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古岩溶形成机理出发,通过大量钻井岩芯观察、薄片和扫描电镜鉴定、物性数据分析,研究了大牛地气田马五古岩溶形成机理及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马五段古岩溶分为三种类型,在这三种岩溶作用的控制下,导致马五发育白云岩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及裂缝-溶蚀孔洞型三种储层类型。储层的白云化使得储层晶间孔隙以及溶蚀缝-洞发育,溶蚀缝-洞发育为岩溶水提供了通道,岩溶水的渗流进一步加剧了次生孔隙的形成及白云化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为天然气的富集提供了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16.
由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透率低,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应力敏感导致渗透率的变化均不能忽略,且裂缝性储层具有裂缝和基质双重介质,本文考虑二次梯度项和介质变形对渗流方程的影响,推导并建立了低渗透双重变形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采用差分方法进行求解,以渤海B油田裂缝性油藏为例,进行试井解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模型的非线性化问题,可采用无因次化和拉普拉斯变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线性化处理,再求解。且采用模型绘制的压力动态曲线特征符合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流特征,对同类油田试井解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塔河六区奥陶系油藏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裂缝、溶蚀孔洞及溶洞,根据储集空间组合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类储层类型,对不同类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建立测井解释标准.根据研究成果细化缝洞单元,对储层进行精细划分,提高了堵水及单元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塔河12区缝洞型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AD 12缝洞带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地质特征以及生产特征,分析了AD 12缝洞带出水类型以及出水原因。通过见水时间与产层海拔深度关系,判断出产层出水特征基本符合由构造低部位到高部位侵入。同时认为该研究区总体油气充注程度较低,井与井之间的连通性较差,局部出现底水较发育以及油水分布倒置状况。通过以上认识,最终建立了缝洞带储层油水体组合模式,这对描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内流体分布以及指导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勘探研究实践表明,裂缝的存在对碳酸岩盐储层的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裂缝的存在对加大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具有一定的贡献,同时裂缝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加大油气渗流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裂缝可作为大气水下渗的通道,加快了碳酸盐岩溶蚀的速度和面积,对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发育和分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岩心直接来自于井下,具有最直观、最直接、最真实反映地层裂缝发育特征的特点,岩心观察是研究储层裂缝发育情况的最直接的方法,同时也是储层裂缝研究的基础。本文基于对九龙山地区龙17井、吴家1井、扁1井、射1井等钻井岩心,对研究区裂缝的类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西部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储层类型,通过岩心、电镜薄片、野外露头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在镜下薄片观察识别出了晶间孔、粒间孔、粒内溶孔、微裂缝等储集类型,在岩心和野外发现了构造裂缝、缝合线、溶洞、针状和层状溶孔等触及类型。通过成像测井结合岩心解释出了四类基本储层,分别是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孔洞型以及溶孔型。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和和钻井过程响应,能有效识别岩溶缝洞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