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型式及传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种类、结构以及传热计算,总结了提高管壳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波纹和换热器的优点,选用方法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波纹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将对流表面传热系数从传热系数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锈钢波纹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和技术性能分析,阐述波纹管换热器在使用中的优缺点,比较在为原油加热时波纹管换热器与传统加热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波纹管换热器被广泛地应用于供热领域。薄壁不锈钢波纹管作为一种换热元件,具有传热效率高,可减缓结垢等特点已为大家所认识。但是对于换热器本身来说,仅有换热效率高的换热元件是远远不够的,在不同媒质,不同工况参数条件下,必须有不同特点的换热器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目前热网运行过程中一侧为轴向波纹管补偿器,另一侧为复式拉杆补偿器或角向补偿器的长直管段直埋敷设中出现的一侧的轴向波纹管补偿器被拉坏而另一侧复式拉杆补偿器或角向补偿器超出设计补偿量事故的原因;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对策,即设置固定支架,并对固定支架的设置位置,及推力计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规律,文章采用数值仿真模拟对二维U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模拟钻孔内、外换热过程。结果表明:钻孔内部瞬态换热模拟刚开始的少许时间内,温度变化仅发生在U型管附近,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变化覆盖整个钻孔区域,U型管内水的温度与回填材料温度接近一致,系统趋于稳定;钻孔外部瞬态换热模拟之初,温度变化主要发生在钻孔内部,随着时间的推移,钻孔壁外温度逐渐降低,钻孔壁以内的温度逐渐增加,钻孔壁内、外温度接近一致,系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换热器扰流强化换热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螺旋扭带式扰流强化换热装置,并对该装置的关键部件--十字固定支架和螺旋扭带进行了受力分析,获得了两部件内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证实两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能保证装置稳定可靠地长期运行.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能有效改善换热效果,显著提高主机的能效比.  相似文献   

9.
柳玉根 《山西建筑》2003,29(5):151-152
以太原一电热网工程多次发生波纹管补偿器爆裂破坏问题为例,说明了其破坏原因,阐述了设计、加工、运行管理的改进意见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胡达剑 《四川建材》2011,37(2):255-257
本文建立了分析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钻孔内的传热过程的准三维模型,通过对U型埋管两支管内循环流体的能量平衡方程的分析与推导,求得了该传热问题的解析解,得到了计算U型管换热器中流体温度沿深度变化的解析式。进一步研究了回填材料、管内流量、管脚间距、管材导热系数等因素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引入了钻孔换热效率来评价地下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1.
冻土层中水平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冷地区冻土层对地源热泵水平埋管换热器(GHE)的换热特性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冻土层换热特点建立了一种简化传热模型,对水平埋管周围土壤瞬态温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冻土层冻结和土壤含水率对GHE热损失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土壤冻结情况GHE的传热损失相对于非冻土情况下增大。进液管热损失随着土壤中含水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回液管热损失逐渐减小,GHE总热损失减小。计算结果与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GB 503662-2005)中对水平埋管的埋深规定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板式叉流气-气换热器的显热效率,本文根据厂家新风换气机实物原型,提出三种模型结构方案.通过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分别模拟出夏季工况下三个方案的送风面和排风面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根据模拟结果得出最优方案,即在送风面阻力较小情况下,不仅送入的温度低,而且风口气流均匀.模拟结果为换气机的设计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源热泵桩基与钻孔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对于钻孔埋管换热器,桩基埋管换热器在换热性能和经济性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目前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地源热泵工程中。围绕钻孔与桩基埋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换热机理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南京某项目桩基埋管换热器开展了换热性能实测及数值模拟分析,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比分析了钻孔与桩基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桩基埋管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提出的传热性能数值模拟方法可较准确地计算出桩基和钻孔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制冷换热器常用的矩表平肋片管作为比较对象,对四种不同片型的肋片管在吸风式直流风洞进行了空气外掠单排肋片管的对比性实验研究,得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波纹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套管式水水换热试验台 ,测试了在工程中比较常用的基管外径分别为 19 4mm、2 5 5mm、32 7mm的波纹型换热管和光管 ,在不同工况下 ,测得了各试验管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拟合出了所测参数范围内的换热准则方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模拟方法,对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工作起始时间从1 h开始,结束时间为8 760 h。供暖期为1~1 536 h、7 896~8 760 h,供冷期为3 192 h~6 552 h。供暖期、供冷期以外时间,土壤温度自然恢复。定进出水平均温度条件下:供暖期进出水平均温度首次达到9.5℃时,取热流量为11.89 kW,为第14 h。随后,取热流量减小,土壤平均温度下降,第1 536 h的取热流量降至3.85 kW。供冷期进出水平均温度首次达到32.5℃时,排热流量为13.32 kW,为第3 210 h。随后,排热流量减小,土壤平均温度升高,供冷期结束时(第6 552 h)的排热流量降至4.18 kW。下1个供暖期开始后(第7 896 h),供暖期进出水平均温度首次达到9.5℃时,取热流量为13.87 kW。随后,取热量减小,土壤平均温度下降。定进水温度条件下:钻孔深度一定时,循环介质流速越大,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越强。循环介质流速由0.2 m/s增至0.7 m/s,最大取排热流量增幅达到45%,而最小取排热流量增幅仅为12%~15%。在取热、排热末期,土壤内冷热聚集达到最大,即使增大循环介质流速,对提高取排热流量的帮助也不明显。循环介质流速一定时,钻孔深度越大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越强。钻孔深度由90 m增至120 m,最大、最小取热量分别增加25.0%、27.5%,最大、最小排热量分别增加 20.6%、19.9% 。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行换热设备选择水垢清洗时机的盲目性,进行了换热设备性能的量化分析和在线分析仪的研究,提出了换热器性能的量化分析方法,并采用了DSPIC30F601 1a单片机作为主要芯片,研制了在线分析仪,能够检测计算得出换热设备结垢之后换热性能下降百分比,以便用户及时清洗水垢,并可以对清洗水垢后的清洗效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污水源热泵工程中,换热器外侧流速较低是影响聚合物换热器使用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聚合物换热器的结构,提出了具体的使用流程,安装方式及采用曝气强化换热的方式解决换热器外侧流速较低的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对于强化换热效果进行了分析及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换热器实际使用时外侧流速对换热影响较大,流速越高,换热效果越好。此类换热器应尽量使用曝气强化换热方式。采用曝气强化换热后,其换热量明显提升,可达到500~550 W/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绕管式换热器部分螺旋管内丙烷冷凝换热的流型、换热系数、沿程压力降等进行模拟,计算模型包括VOF多相流模型、RSM湍流模型、Lee相变传热传质模型、Ishii液滴夹带模型等。螺旋管内直径为0.014 m,长度为1.4 m,曲率半径为1m。丙烷质量流率控制范围在150~350 kg/(m2·s),通过调节壁面换热流量,使螺旋管测量段干度范围控制在0.1~0.9。当丙烷质量流率小于或等于250 kg/(m2·s)时,0.1~0.9干度范围内测量段仅出现分层流、雾状流;当丙烷质量流率为350 kg/(m2·s)时,0.1~0.9干度范围内测量段出现了分层流、环状流、雾状流。由计算模型得到的换热系数、沿程压力降与经典关联式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得出了单位井深地埋管的夏季散热量、冬季取热量及最佳地埋管钻孔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