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葛洲坝工程三江航道运用以来,采用“静水通航,动水冲沙”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航道的通航水流条件和泥沙淤积问题。本文根据几年来冲沙实践中搜集的原型资料,归纳分析了通航水力学条件及泥沙冲淤规律,阐述了“动水冲沙”在长江水沙特性条件下,运用合理的工程布置,选定有利的冲沙时机、流量和历时,获得了较好的冲沙效果。  相似文献   

2.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泥沙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所面临的泥沙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即:一、坝区船闸上下游引航道的泥沙淤积问题;二、粒径较粗的泥沙通过水轮机的问题;三、水库区域特别是长达一百公里的回水变动区的泥沙淤积和冲刷以及溪口滩的变化问  相似文献   

3.
4.
葛洲坝枢纽工程于今年初胜利截流后,经过半年来的努力,水库已经蓄水,2、3号船闸和三江航道胜利通航,电站1号机组完成安装,现正积极调试,准备发电。葛洲坝枢纽第一期工程,截至1981年5月上旬止,主体工程各建筑物土建部分的工程量已基本完成。经过几个月来的检验、测定和运用,都已达到设计要求,并已由国家有关部委和设计、运行等部门进行了蓄水前的中间性验收。验收的范围是大江围堰、二江泄水闸的尾工、水电站厂房的挡水和水下部  相似文献   

5.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有“金色水道”之称.在其浩荡奔流的行程中,先后汇集了七百多条大支流,干支流航道总长七万多公里,占全国航道总长的五分之三以上。其中干流通航长度三千二百余公里。水运量约占全国内河水运总置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所以万里长江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水上运输交通线。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葛洲坝工程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3.2公里处,是一座兼顾通航和发电的大型水利柜纽(见图1)。在长江上兴建这种大型工程,有许多重大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坝区泥沙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张戎,字仲功,西汉末长安人,曾任大司马史。他习溉灌事,是个深谙农田水利业务的水利专家。自然界的任何一条河流,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有其运行规律,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若违背其运行规律,就要产生灾害,酿成大祸。黄河历史上,就有过这样的情形。一是战国时期至西汉早期,先民们与河争地,原黄河的滩涂地变为大片的农舍和耕地,河道被压缩,加速了下游河床淤高,最终形成了地上悬河,致使河高出民屋,危险由此而知;另一是西汉  相似文献   

8.
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设计是水利部向国家建委推荐的优秀设计项目。在截流过程中和胜利合龙后,长办科技人员对有关截流的基本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观测、搜集、分析、整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全面的技术总结。为了总结交流经验,本刊这一期发表了“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设计的基本经验教训”等一组文章,以后还将陆续刊载有关的专题性文章。为节省篇幅,有关设计和施工基本情况和过程,均予从略,请读者參阅本刊1981年第一期发表的有关大江截流设计概况和哉流施工实况等文章。  相似文献   

9.
对河道高坝通航的几种工程设施进行对比研究,探讨高坝通航的最佳方案选择,找出通航建筑物与水头的关系,提出通航设施适宜的水头范围  相似文献   

10.
葛洲坝水利枢纽第一期工程投入运行的第一年,1981年7月长江上游发生建国以来特大洪峰,入库流量达72,000秒立米,宜昌流量70,800秒立米,相当于一期工程的校核流量71,100秒立米。1982年2月枯水期出现了最小通航流量3,240秒立米,接近设计枯水流量3,200秒立米。1982年汛期库水位蓄至63米左右,最大流量为59,300秒立米。1983年汛期,为提高通航发电效益,库水位在64.5米以下运行,最大流量为53,300秒立米。这些条件使葛洲坝第一期工程经受了全面考验。现就工程运行近三年来的实际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全国水能蕴藏量达6.76亿千瓦,仅长江就有2.7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40%。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还相当落后。据“中国水力发电年鉴”资料,迄至1983年底止,全国水电装机容量为2416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1.6%,仅占可供开发水能资源3.78亿千瓦的6.4%。然而,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却非常重视水能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12.
葛洲坝枢纽坝区河床边界复杂,水流三度性很强。长江含沙量虽不算大,但年输沙总量很大,悬移质平均年输沙量达5亿多吨,还有700万吨粗沙、70多万吨卵石。在三峡枢纽建成前,船闸引航道的泥沙淤积和电站水轮机的泥沙磨损,关系到长江航运和电站的正常发电。研究解决这些泥沙问题,是枢纽布置的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论述塑料颗粒在静水中沉降运动的规律,阻力特性以及阻力系数变化规律,并得出各流区的沉速公式。实验资料表明,塑料颗粒的阻力系数曲线与天然沙十分相近,因而除过渡区外,滞流区和紊流区的沉速公式与天然沙基本一致。比重不同的影响,仅在划分流区的粒径界限有所差别。根据塑料颗粒出现的漂浮和上浮现象,作者认为,滞流区的沉速公式只能适用于直径为0.10~0.35mm的塑料颗粒。  相似文献   

14.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葛洲坝工程是长江上第一座坝。它是三峡工程的下游反调节航运梯级,并有相当发电效益.最初拟定的三峡水利枢纽开发方式是先建三峡工程,后建葛洲坝工程或者两者同时建成.这样由于三峡工程先蓄水,使葛洲坝工程在泄洪、通航、发电等方面的泥沙问题和水流条件简单得多。一九七○年,为了给三峡工程做实战准备,决定先建  相似文献   

15.
城市缺水将是各级政府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黑龙江省城市缺水日益严重的实际问题 ,分析了造成缺水的主要原因 ,并根据水资源流域等特性 ,阐述了水权的形成过程 ,提出农业水权向城市转移的基本途径与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我所对长江葛洲坝枢纽泥沙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个工程是长江上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枢纽,没有先例可循,所有工程布置方案的确定及泥沙冲淤的预报,都需要通过泥沙模型试验加以解决。本试验自1974至1980年进行。根据泥沙运动理论和全沙模型试验资料,研究了葛洲坝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例如旨在改善流态的南津关整治,减少淤积及利用水冲沙的防淤堤尺度和冲沙流量及冲沙时机,减少粗沙通过机组的电厂前布置和稳定主槽的河势方案等。现第一期工程已施工完毕,二期工程即将开工。  相似文献   

17.
葛洲坝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日长 《人民长江》1995,26(1):37-40
根据葛洲坝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对坝区和库区主要泥沙问题的研究成果与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葛洲坝工程系低水头枢纽,坝区和库区的边界条件、水沙运动都很复杂。经过工程运行十余年实践,检验了前期工程泥沙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坝区方面:研究了坝区淤积;通过坝区河势规划研究枢纽总体布置;采用“静水通航、动水冲沙”措施,解决船闸引航道的航行水流条件和泥沙淤积问题;根据弯道水流、泥沙运动规律,研究处理凸  相似文献   

18.
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简称“水费办法”)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提高工程效益、促进节约用水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因这一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水费办法”在执行中出现许多问题。引滦工程在执行“水费办法”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正>1工程的演变我国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开展可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如我院参加设计的南宁市朝阳溪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海口市美舍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这些工程在建设前都存在严重的行洪排涝问题,两岸建筑凌乱,环境状况恶劣(见图1)。工程建成后非常显著地改善了当时的城市环境,被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见图1)。受历史条件所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