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友军 《信息通信》2013,(8):173-174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在发展和完善应急通信技术时,主要是为了我国在遇到各种突发伤害事件时,能够很好地运用应急通信对其事故进行调度指挥和抢险救灾,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急通信的全部作用。在应急通信系统中有着各种通信手段,比如公共通信网、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等手段。文章通过短波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优劣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促进应急通信的发展,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鲁义轩 《通信世界》2009,(10):I0030-I0030
现有的突发公共事件对通信系统的影响,大概包括四种:第一是重大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对通信设施影响比较大;第二是事故灾难,主要是生产上的事故,包括电力中断、基础设施损毁等等,对通信设施影响极端情况下可能引起局部通信中断;第三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大范围传染病等等,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对通信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应急通信系统的参考模型,介绍了应急通信与网络技术,并针对近几年国内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反映出的应急通信需求,分析了国内主要应急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最后,阐述了应急通信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4.
黄明  王亚昕 《电信技术》2009,(12):15-17
1前言 当突发公共事件(如雨雪、地震、洪水等)时,公众通信网络可能会遭受损害,网络局部可能出现过大流量,这会造成通信网络承载能力下降,进而造成应急响应能力下降。车载应急通信系统是应急通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移动通信基站陷入瘫痪或者网络出现拥塞后,迅速提供有效的应急通信保障,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党政军等重要部门的通信能力,保障对突发灾害和紧急事件的应急通信指挥调度。  相似文献   

5.
2012年12月10日,湖南省张家界市突发公共事件通信应急保障队伍正式组建。通信应急保障队伍由张家界市无线电管理处(以下简称"张家界无管处")牵头组建,共有队员63人,下设4支专业分队,将承担全市范围内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确保全市通信网络的安全畅通。为此,张家界无管处于11月22日召集三大电信运营商  相似文献   

6.
赖晓阳  朵琳 《电视技术》2016,40(6):131-135
针对TD-LTE宽带集群通信系统依托固定通信设施建立骨干传输链路的应用短板,结合新时期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可视化指挥调度的新需求,通过增加宽带无线中继传输系统,构建起宽带集群通信系统的无线骨干传输备份链路,并对两种典型突发公共事件场景下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架构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宽带无线中继传输有助于提升TD-LTE宽带集群通信系统的在应急通信中的用户体验,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验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的有效性,提升通信应急保障能力,10月30日,在重庆市通信管理局组织领导下,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在渝北区大竹林成功举行了重庆市2008年度战备应急通信综合演练。  相似文献   

8.
2008年华夏大地大灾频临,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重要的安全战略,已不容缓。与此同时,信息通信系统,特别是应急通信作为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适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安全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安定.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各地先后建设了种类繁多的应急指挥通信项目,其中就包括了很多应急指挥通信车项目.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事件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往往由于通信中断造成信息沟通不畅,从而大大降低了应急救援人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效率。为了保证救援现场人员便捷、可靠的通信,对现有应急通信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并给出了面向公共突发事件的天地一体化应急指挥通信网络架构。在天基通信网络保障体系方面介绍了天基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给出了基于车载通信的融合方案,还介绍了天基基站技术。在地面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方面介绍了地面卫星通信设备、无线自组织网络、超级基站、便携式基站、短波电台系统及集群通信网络等技术。天地一体化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能够快速地分享现场信息,为后方及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11.
1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必要性 当自然灾害出现或者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突发事故时,现场的应急处理对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应急通信保障是突发事件现场到处理指挥中心的全部通信。应急响应,速度是关键。采用应急通信指挥车和单兵的应急通信设备,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应急通信设备带入突发事件的发生地点,从而将现场的灾难情况、人员伤亡情况以语音甚至动态图像的方式汇报指挥中心.迅速确定灾难级别,有效的调动救援物资及医疗救援力量,在最短时间内挽救伤者生命、挽回经济损失、恢复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世界电信》2008,(6):27-27
面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在进行应急处置时需要政府统一协调和调度相关部门协同工作。应急通信保障机制的建设,对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1月,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下,《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获得颁布。这一专项应急预案的出台,  相似文献   

13.
在事故灾难救援等突发公共事件中,救援人员往往面临通信传输不畅、定位导航不稳、灾情感知不准的问题,亟须部署一套应急无人机网络,对受灾地区进行通信、导航、感知服务补盲。针对无人机续航能力受限的问题,首先提出了一套网络拓扑可重构、节点角色可切换的通信-导航-感知一体化应急无人机网络低能耗部署方案,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层次化匹配决策算法,联合求解无人机与通导感用户关联、多角色无人机通信资源分配以及无人机位置这3个子问题。仿真表明,所提方案能够实现通导感多目标需求与受限网络资源的灵活适配,极大降低了对无人机数量的需求与部署能耗。  相似文献   

14.
"通信拯救生命"。在灾难面前,通信对保障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展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代通信技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不同灾害的应急处置和应急管理的不同阶段均有着重要的应用。当出现印度洋海啸、卡特里娜飓风、汶川大地震等类似破坏性巨大的灾难事件时,  相似文献   

15.
应急通信的不同场景和技术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丽 《电信科学》2007,23(2):56-58
应急通信为各类紧急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通信保障.本文从应急通信综合体系的建立以及不同紧急情况入手,分析个人紧急情况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等各类不同情况下应急通信的不同目标及不同需求,并针对新技术的发展,提出新形势下应急通信面临的新的需求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唐静 《移动信息》2024,46(3):11-14
应急通信是在出现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或通信需求骤增时,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保障紧急处置和必要通信的一种特殊通信手段和机制。电信运营企业的应急通信保障技术可以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话务高峰两种公众紧急通信需求,具有与一般通信网络不同的功能和要求。只有建立完善的应急通信指挥体系,综合应用各种应急通信保障技术,针对不同的现场场景建立响应机制,及时调度应急资源,才能有效发挥应急通信保障技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的雪冻灾害和5.12地震灾害使从事应急通信信息网络规划和建设的人们认识到,建立各级政府的“应急联动组织体系”、“城市应急联动监控体系”、“城市应急联动信息传送体系”应向乡镇及大的行政村扩展延伸。应急通信信息网是专门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建设的通信信息网络,其组成级别可分为国家网、行业(部门)网、地方政府网,它是国家安全网的组成部分。通过介绍应急通信信息网络概念与分类。提出经济可行的应急通信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影响巨大的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新闻报道,成为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电视台为了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于2009年开始建立并不断完善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响应机制.整套机制细化应急响应操作流程,明确各部门应急分工和责任,力求应对突发事件反应快速、运行顺畅和播出安全,以达到凸显国家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应急通信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应急通信的概念、内涵,对应急通信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对应急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应急通信中不同用户群体在不同应急场合下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区域铁路与地方应急联动通信作为一项关键工作,是城市区域内铁路与地方协同处置铁路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本文根据城市区域内铁路应急工作的特点,铁路与地方应急联动通信应遵循三项原则,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通信方式,其关键在于各种通信方式的信息共享,最后分析了城市区域内铁路与地方的应急联动通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