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宿迁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饮料制造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八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25.1万tce,比上年增长3.6%,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7%;万元产值能耗为0.32tce,比上年下降21.9%。  相似文献   

2.
朱成章 《大众用电》2005,21(4):15-16
增加天然气这一优质、高效、洁净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能源效率的战略选择。“气化中国”正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西气东输”、广东LNG、福建LNG等工程的建设,将使我国大多数省、市都拥有天然气,但是毕竟天然气的数量有限,到2010年还只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3.7%~7%,2020年也只占5%~10.7%。所以天然气在中国相当长的时问里是稀缺、优质、高效、洁净的能源,天然气应该和电力、石油一样用于能源的终端消费,不用于或尽量少的用于纯发电把它转换成二次能源电力来利用。  相似文献   

3.
考虑新能源并网的能源结构与电源结构多情景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分析新能源发电并网对我国能源结构与电源结构的影响,将最小化发电成本与污染物排放量作为规划目标函数,建立了新能源与能源结构优化模型。该模型选取一次能源消费量和年新增发电装机量为决策变量,从能源供需平衡、能源消费量、电力供需平衡、电力消费与需求量、装机容量与增长率等多方面入手构建约束条件。通过测算参考情景、能源安全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我国最优能源结构与新能源发展规模、装机容量和建设时序,对比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发电成本效益,并对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污染税、碳税的支持下,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越大,资源环境效益越大,系统运行成本及能源对外依存度越低。此外,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有利于降低能源系统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数字     
<正>43.6亿吨标准煤本刊讯据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我国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长1.4%。煤炭消费量下降4.7%,原油消费量增长5.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电力消费量增长5%。  相似文献   

5.
数字     
《国家电网》2014,(4):17-17
正2035年近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发展战略处处长唐廷川表示,预计到2035年,天然气消费量占比将达29%,超过煤炭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目前全球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石油消费量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34%;第二为煤炭,消费量占比达到30%,第三为天然气,消费量占比达到24%;核能、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比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6.
<正>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初步核算,我国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长1.4%。煤炭消费量下降4.7%,原油消费量增长5.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电力消费量增长5%。煤炭消  相似文献   

7.
<正>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我国2012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t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9%。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2年煤炭消费量比上年增长2.5%;原油消费量增长6.0%;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0.2%;电力消费量增长5.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6%。  相似文献   

8.
以2007—2011年统计数据为样本,在对四川省的电力消费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四川省电力消费的诸多因素、四川省电力消费特征、四川省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电网运营质量和经营效率、进一步开拓电力市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上海电力》2004,17(6):545-545
不同的能源品种具有不同的利用效率,不同的能源结构也会产生不同的组合能源效率。据有关专家分析,在一次能源品种中,我国煤炭的利用效率约为27%;原油利用效率比煤炭高23%,约达50%;天然气利用效率比煤炭高30%,约达57%;电的利用效率约为85%。据此数据计算世界各国的能源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能源和能源服务产业将把电力需求侧管理带入新的时代。介绍扁平化的互联网式能源系统及其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的自保能力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能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科学利用我国丰富的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使我国能源利用转型到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现可持续能源供应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我国实现能源可待续供应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对能源可供应能力作了重点分析。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驱动.未来20a我国能源需求预计将显著增长。我国能源消费的特征为需求绝对量巨大、人均水平低和能源强度高。如果能源消费的模式不加以根本改变.未来的能源供应将会是不可持续的.提出了能源效率优先.整体强化洁净煤、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战略。介绍我国实现能源可持续供应技术创新的机遇.能源可供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高效利用、洁净煤发电、运输替代燃料、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12.
可再生能源,未来能源之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一旦建成,不必再有原料的投入.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概念、特点、能源利用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综述,从而得出结论:有了可再生能源,我们的文明方有永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张宁  薛美美  吴潇雨  代红才  张运洲  刘林  张栋 《中国电力》2021,54(2):113-119,155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正处于加速推进时期,各国转型进程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特征.基于对能源转型发展方向的剖析,提出涵盖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能源安全、能源价格4个维度的能源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能源转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对中国能源转型的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发展研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看,化石能源终将耗竭.二十一世纪上半叶,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已经开始,需要发展大规模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与生物质能,并大力推进荒漠地区基地和氢能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有关院士及专家进行了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发展研究.本文简要叙述了有关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Glob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last half century has rapidly increased and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to grow over the next 50 years,however,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The past increase was stimulated by relatively "cheap" fossil fuels and increased rate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North America,Europe and Japan;yet whil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se countries continues to increase,additional factors make the picture for the next 50 years more complex.These additional complicating factors include China and India's rapid increase in energy use as they represent about a third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the expected depletion of oil resources in the near future;and,the effe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On the positive side,the renewable energy(RE) technologies of wind,bio-fuels,solar thermal and photovoltaics(PV) are finally showing maturity and the ultimate promise of cost competitiveness.  相似文献   

16.
能源互联网未来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融合了电力、互联网、信息等学科的能源互联网可依照Internet理念组网。阐述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特点、框架等内容;简要介绍了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装置及能源路由器等;总结了国内外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分布式能源并网影响、高效储能技术、接口标准、信息互联系统建设、电力市场与服务完善等若干未来能源互联网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慧 《湖北电力》2002,26(5):51-53
目前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对电费、电价的分析要求也更深入、更细致。结合统计学的理论分析原理,介绍了如何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分析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能源互联网是解决未来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和能源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立足于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根本目标,指出了能源互联网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源路由器的能源互联网结构;提出了一种层次化功能结构的能源路由器,能够支持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和负荷的接入,详细介绍了能源路由器的各功能模块;提出了一种具有多电力接口模块化的能源路由器主回路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源路由器的能源交易模式,既能实现能源自由公平的交易,又能够自动实现分布式能源就地、就近消纳,并详细介绍了能源交易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能源路由器是构成未来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设备。在分析基于能源路由器的分布式能源共享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能源互联网对能源路由器的基本要求,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模块化多接口能源路由器主回路结构,包括储能及其变换器,公共直流母线和能源接口,其中能源接口根据其用途可分为网络能源接口和本地能源接口。简要介绍了能源路由器各个模块的控制策略,在相应控制策略下,能源路由器一方面能够满足本地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负荷的供电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控制其多个网络能源接口的交换功率,实现多个能源路由器之间或与外部电网之间能量的点对点传输,即能源路由功能。提出了一种能源路由器储能和各网络能源接口之间的能量管理策略,能够实现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及能源的网络共享。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能源路由器仿真模型,对能源路由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和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了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能源路由器主回路结构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验证了能量管理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刚性特征以及能源稀缺(能源价格走高)和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日益凸显,提出中国需要通过调整能源战略(改变以前简单地从能源供给侧考虑满足能源需求,将节能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改变仅受资源约束的能源供需增长和能源结构战略规划,将CO2排放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约束;改变仅从能源供给侧考虑能源安全;各能源行业的战略规划必须站到整体能源的高度,改变以往各行业单独进行战略规划。)和优化政策选择(依据实际制定节能减排目标;正确把握能源需求这一有效能源战略规划的起点;重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成本问题;兼顾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目标),以实现现阶段经济发展可以接受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成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