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亚明  刘慧 《规划师》2016,(4):97-100
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是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有效途径之一。福清市东壁岛山利村基于"景村融合"的发展理念,从强化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明确主题形象、创新旅游产品和完善服务配套五大路径进行村域综合规划整治、复合型旅游开发及乡村文化品牌塑造,从而推进"忘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2018年国家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此背景下,乡村建设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然而乡村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很多乡村在建设中遇到了许多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以陕西洛南县小河村为例,分析了乡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地实际需求,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出发,从村域空间、道路、民居风貌整治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实践,改善了小河村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北省内丘县美丽乡村建设如何从"整治"到"美丽",文章以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10个村为例,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不应仅仅是外貌的涂脂抹粉,而是由内而外,深入挖掘乡村原真灵魂后对乡村的重塑。本文从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四美"目标与内丘县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提出"育特色富民产业、营乡村花园社区、享村中开放空间、留乡村人文之魂"的规划策略,并结合实践给出具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景区式美丽乡村的概念,定义其为村庄自身紧邻大型风景区,享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与旅游资源的美丽乡村,探讨了景区式美丽乡村"政府牵头、景村联动、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总结了"借力景区、支撑景区、添彩景区"的规划策略,并结合三亚南山村景区式美丽乡村的规划实践,提出"景村融合、景村互补、景村一体、景村协作"的规划理念,以及与主景区错位发展,注重平衡旅游服务与村民生活,注重政府、村集体、企业协调运营的规划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为乡村建设规划提供了新的规划思路。为响应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青海省大通县在生态规划、产业规划、村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对大通县乡村体系进行短板融合、初步融合、深度融合,重构形成由引领村、特色发展村、特色风貌村、稳定发展村组成的"四类"乡村体系;进而根据由生态特色利用指数、产业特色指数、乡村发展等级依托指数构成的乡村融合发展指数,对大通县240个村庄精准分类,以打造宜居适游乐业的新乡村体系,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乡村之美进行研究,总结中国传统乡村的美与不美,通过平度市李家莹村的规划案例,对中国传统乡村之美理论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做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惠州市陂头神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阐述了乡村景观营造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关联,从宏观、中观及微观视角,融合城乡规划、市政规划及建筑设计等规划设计手段,对美丽乡村建设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美丽乡村长头村村庄规划建设的复杂性与艰难性,从"三农"及村庄的实际情况出发,多方面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规划设计,解决乡村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福州市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出现的规划布局千篇一律、乡村风貌趋同、产业发展雷同等"千村一面"的问题,作者以十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例,通过对乡村生态、乡土建筑、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方面进行特色营造途径的研究,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使美丽乡村不仅能保得住传统、留得住特色、记得住乡愁,还能保证其今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生态旅游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湖头村为例,从村庄的旅游资源、发展目标、规划建设重点以及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探讨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规划要点,以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同步发展的背景下,以山西省沁水县半峪村为例,分析其旅游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一体化"设计理念,从总体布局、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总结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设计方法,对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的协同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要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与转型升级,重点在于自身升级。美丽乡村品牌是乡村和城市无形资产的浓缩,文章以厦门市军营村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为案例,结合军营村实际,探索"厦门军营村模式"的建设与管理,浅析美丽乡村建设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问题和措施。厦门军营村的建设是按照"五位一体"要求,注重发展模式、规划设计和优化建设,通过对基础设施、产业经济、生态文明、乡村旅游等综合配套的完善,建设"富饶、文明、旅游"美丽乡村,打造独具特色核心品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美丽军营村,实现城乡资源有效交换,缩小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13.
朱莹  王伟光  陈斯斯  张依姗 《规划师》2013,29(8):113-117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快速推进和全国新农村建设浪潮的大背景下,浙江省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与之相应的"美丽乡村"规划也逐步在浙江省内开始推行。但从目前已编制的各类"美丽乡村"规划看,其基本上为单个村庄的规划或由几个村庄组成的线性规划,而针对片区型的、范围较大的总体性规划相对较少,缺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把控。因此,研究以衢州市衢江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该规划的总体编制框架、主要规划内容等的具体剖析,探讨"美丽乡村"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为国内同类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沈艳 《建筑与文化》2021,(9):193-194
从建设规划背景出发,对洞桥镇大溪村在"五美"乡村建设项目的背景和特征下进行高度概括和深度发掘,从而确定乡村建设规划的发展模式和形象策划.再以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为核心开展创新的规划实践与探索,并形成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设规划方案.最后基于项目探讨"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关键点,以期为乡村建设提供优秀经验和样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中国大部分乡村建设"千层一面、缺乏活力"等问题相当严重,乡村风貌、活力日渐衰败,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而文化是乡村风貌外在"塑形"的关键,产业是乡村活力内在"铸魂"的根本,乡村振兴的本质是文化与产业的振兴。以厦门白交祠村为例,浅析乡村振兴的规划重点,以期为乡村振兴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依据美丽中国的理念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新农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法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南宁市作为全区农村发展先进地区,迅速开展了相关政策、规划制定和建设实践。为积极探索生态乡村建设的有效模式,打造全区一流的生态综合示范区(带),提升南宁市"美丽南宁生态乡村"活动成效,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全区生态乡村建设水平,根据全区"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现场会精神和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工作部署,结合南宁市"生态乡村"活动实际,南宁市"美丽南宁"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南宁市生态综合示范区(带)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2015年9月,南宁市邕宁区人民政府根据《方案》要求,结合邕宁区实际情况,特提出了打造邕宁区新江镇生态综合示范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蒋纯龙 《城市住宅》2021,28(2):34-38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将乡村建设列为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参与实践的建筑师,如何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成为重要课题.以江门市潮连岛芝山村项目为例,从项目调研、策划、规划等阶段阐述乡村风貌提升改造的一体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成为联系城市与乡村、引导乡村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大埔围村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有效地破解了"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本文在解读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要求及反思当前村庄规划建设问题的基础上,以增城区大埔围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实践为例,探索面向实施的美丽乡村规划路径及建设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17,(Z2)
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是落实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广州市增城区石迳村为例,通过对村域现状资源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产业、空间、民生、旅游"融合发展的规划思路,从规划协调、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旅游策划及环境整治等方面探讨大都市远郊区美丽乡村规划策略,并总结以镇街为主体的建设实践经验和做法,以期为其他地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美丽乡村     
2014年初,许崧和他的大理一村一品团队受南涧县政府和党委的委托,为白石岩村的"美丽乡村"改造进行规划工作。"美丽乡村"是目前正在中国乡村普遍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新农村。在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阶段,他们首先确定的是一个看起来"好高骛远"的目标——要在南涧建设一个中国最宜居的乡村,让村民过上"连城里人都羡慕的乡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