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多酚,为了对多酚进行有效分离,采用甲醇、乙醇和水作为提取溶剂,通过测定多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来比较不同溶剂的提取效率,并运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多酚提取液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在60℃条件下,以甲醇为溶剂并结合超声破碎得到的提取液中多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同时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多酚实现了有效初步分离,并得出多酚的组成与抗氧化活性紧密关联。多酚的初步分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多酚组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桦褐孔菌乙醇粗提取物进行液·液萃取,将粗提物划分为3个不同极性部位(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选用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FRAP法及β胡萝卜素褪色法对粗提物和萃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的总还原力、FRAP值、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fBHT和其他部位(户相似文献   

3.
利用水溶醇沉法分别从桦褐孔菌子实体和发酵产物中分离提取多糖,并采用两种免疫调节测定方法研究其免疫调节活性。所有桦褐孔菌子实体和发酵产物胞外乙醇沉淀多糖,除蛋白后多糖以及桦褐孔菌发酵产物胞内乙醇沉淀多糖,对NO的清除和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s)的增殖具有很强的活性,多糖含量和蛋白含量有明显的不同,桦褐孔菌发酵产物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具有较高的多糖含量和较低的蛋白含量,并且其对NO的清除活性和hPBMCs的增殖活性相对天然的桦褐孔菌子实体多糖弱。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三萜是否能作为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天然抑制剂,采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桦褐孔菌提取物,通过薄层色谱检测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液质联用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桦褐孔菌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桦褐孔菌发酵菌丝体中发现了桦褐孔菌萜D、lawsaritol和白桦脂酸,并从子实体中得到羊毛甾醇、桦褐孔菌醇和栓菌酸;桦褐孔菌子实体中的桦褐孔菌醇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最强抑制活性,液体深层发酵产物桦褐孔菌萜D对α-淀粉酶具有最强抑制活性,其IC_(50)值均低于阳性对照的阿卡波糖;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桦褐孔菌醇对α-葡萄糖糖苷酶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抑制,桦褐孔菌萜D对α-淀粉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与竞争性抑制混合。  相似文献   

5.
研究桦褐孔茵发酵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桦褐孔菌,利用水溶醇沉法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胞外多糖EPS,中性蛋白酶+Sevage试剂法对EPS去除蛋白分离得到多糖DEPS。DEPS经DEAE-52阴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G-200凝胶色谱柱层析后得到三个多糖级份,其中,具有较高蛋白质和甘露糖含量以及具有较低分子量的级份DEPS2和DEPS3的抗氧化活性较好。表明桦褐孔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蛋白质、甘露糖含量及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培养基中添加1g/L的不同有机溶剂(丙酮、甲醇、氯仿、甲苯和乙醇),讨论了有机溶剂对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多酚和多糖的产生的影响,并通过测定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来探究有机溶剂对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添加有丙酮、甲苯与乙醇的培养基能显著提高桦褐孔菌生物量,比对照组提高2.68%、2.27%和3.98%;以胞内外多酚含量和活性为指标,丙酮有机溶剂,胞内、胞外乙酸乙酯层和胞外正丁醇层多酚的产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5、5.3和1.7倍,相对应的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3、1.3和3.0倍;以胞内外多糖含量为指标,有机溶剂均对胞外多糖有抑制作用,乙醇为最佳的添加剂使胞内多糖(在95℃、121℃下提取)的增加率达到9.67%和15.20%。推测可能是有机溶剂能有效地促进细胞膜的相容性,从而改变了细胞膜通透性,影响了细胞对培养基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不同有机溶剂又会对不同种类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桦褐孔菌多酚的液体深层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体深层发酵方式培养并提取了不同时间的桦褐孔茵胞内外多酚,福林-酚法测定桦褐孔茵胞内外多酚的含量,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测定桦褐孔茵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液质联用技术测定了胞内外多酚的基本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桦褐孔茵胞内外多酚最大含量分别为12.47 mg GAE/g和34.7 mg GAE/L,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2.5%和54.6%,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0.5%和66.2%,液质联用检测结果显示胞内外多酚含量分别为96.4%和86.3%,且种类和单一组分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探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对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产活性多糖的影响,利用醇沉法得到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通过测定菌丝体量和胞内外多糖产量,明确TritonX-100对多糖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探讨TritonX-100的最佳添加时间及浓度,得出在第0d添加0.1%TritonX-100,促进效果最显著。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结果表明,TritonX-100也促进桦褐孔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对多糖化学成分以及单糖组成的分析,证明多糖中的糖、蛋白含量及单糖的组成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具有一定关联性。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奠定理论基础,从而建立一种桦褐孔菌发酵多糖的高产、高活性的液体深层发酵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9.
纤维堆囊菌产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纤维堆囊菌(Sorangium cellulosum)子实体的性质,子实体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体外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和动物体内毒性及抑瘤活性,探索纤维堆囊菌子实体作为药用菌材料的可行性和药用前景。实验证明,纤维堆囊菌子实体代谢物组成稳定,子实体的提取物对于真菌有显著而广泛的抑制活性,并且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肿瘤细胞如肝癌Bel7402株系具有很强的体外杀伤活性,子实体提取物灌胃对小鼠无毒性反应,并能够明显抑制移植瘤S180的生长。实验结果说明纤维堆囊菌子实体具有作为药用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分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4个不同极性部分,考察粗提物及其各萃取物的还原力和对自由基DPPH·、·OH和O2-·的清除效果,比较玉米须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且各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与黄酮含量呈显著的量效关系.正丁醇萃取物的还原力和对自由基DPPH·和·OH的清除作用最强,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O2-·的清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丁醇、乙酸乙酯分别萃取玉米须醇提物得正丁醇萃取物(BF)和乙酸乙酯萃取物(EF),并分析其主要功能性成分含量及其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正丁醇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体质量减少及血糖增高"症状,显著降低其空腹血糖值(P0.05),并显著提高糖尿病小鼠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P0.01),且正丁醇萃取物效果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中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均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黄酮苷化合物A和B的含量均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且两种萃取物中黄酮苷化合物B含量较高。这表明玉米须正丁醇萃取物降血糖效果较好,其主要降糖成分为皂苷、黄酮,黄酮类化合物中以单体化合物B为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中药茜草根中分离出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组分.主要采用吸附柱层析法,经不同的洗脱体系,从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中分离得到较纯组分(VAGJT);运用硅胶薄层色谱(TLC)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该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铁离子还原(FRAP)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和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法对VAGJT及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组分VAGJT的TLC结果显示只有一个斑点,HPLC结果有三个强峰且保留时间相差较小;VAGJT及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均高于抗坏血酸(Vc),且VAGJT清除自由基能力及铁还原能力均高于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声破壁处理,氯仿为溶剂对桦褐孔菌子实体中三萜单体进行提取。通过薄层层析色谱(TLC)检测,用1%香草醛-浓硫酸试剂作为显色剂,反复用硅胶柱色谱对氯仿提取物进行梯度洗脱,得到两种羊毛脂烷型的三萜化合物,即化合物1(121mg)和化合物2(67mg)。采用HPLC的方法在206nm处分析其纯度,同时红外光谱(IR)分析两种化合物的特征,以及核磁共振(1 H-NMR和13 C-NMR)技术对两种羊毛脂烷型的三萜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对比已知标准谱图,最终确定其结构为羊毛甾醇(Lanosterol)和栓菌酸(Trametenolic acid)。  相似文献   

14.
桑黄是一种具有悠久使用历史的药用真菌,含有的多糖、黄酮、三萜、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学证实其所含的某些活性物质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首先测定了11个不同来源的桑黄样品(SH-11、SH-12、SH-13、SH-14、SH-15、SH-16、SH-17、SH-18、SH-19、SH-20、SH-21)中的多糖、黄酮、三萜、多酚的含量,综合对比不同样品中的活性成分含量,筛选出一株富含上述活性成分的菌株SH-18,多酚、多糖、黄酮含量最高,三萜含量较高,分别达到了(19.58±1.044)、(96.35±9.01)、(17.08±0.29)、(9.1±0.14) mg/g,且该菌为野生来源。之后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分子鉴定,经鉴定SH-18为一株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同时优化了活性物质的浸提方法,发现体积分数为70%乙醇对上述活性成分浸提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黄绿蜜环菌子实体丙酮提取物的脂溶性成分。先用固相萃取(SPE)技术对黄绿蜜环菌子实体丙酮提取物进行预处理,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黄绿蜜环菌子实体丙酮提取物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共从黄绿蜜环菌子实体丙酮提取物中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总提取物含量的98.8%。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48.2%。其余含量超过2%的成分依次为邻苯二甲酸丁辛酯(12.1%)、顺式-11-十八碳烯酸(7.1%)、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7.3%)、棕榈酸(4.1%)、E-14-十六烯醛(3.3%)、E-3-二十烯(3.0%)、反式-13-十八碳烯酸(2.6%)、1-二十二烯(2.1%)。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子实体丙酮提取物中富含脂肪酸类、酯类、烯类等化合物,为黄绿蜜环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10个不同品种的萱草花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萱草花中黄酮、多酚及多糖,并评价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0种萱草花中多糖最高得率8.29%;多酚最高得率1.521%;黄酮最高得率1.743%。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0种萱草花的提取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率,其中‘牧羊人’品种的多酚、黄酮提取物浓度仅为0.987 mg/mL时对2种自由基的清除率与VC相当,分别达到92.38%和99.79%。研究结果表明,萱草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多酚及多糖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为萱草花的深度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桦褐孔菌产三萜化合物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实验筛选出桦褐孔菌发酵产三萜化合物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混合氮源,采用部分因子实验得到对三萜含量有显著影响的4个组分,即葡萄糖、蛋白胨、CaCl2和酵母粉,再利用最陡爬坡实验并结合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葡萄糖58.9g/L、蛋白胨2.9g/L、CaCl20.5g/L、酵母粉1.2g/L、KH2PO41.0g/L和MgSO40.2g/L。采用该优化培养基发酵,三萜含量达到57.1mg/g,较优化前(41.8mg/g)和天然子实体(36.3mg/g)分别提高了36.6%和57.3%。  相似文献   

18.
为创新生物保鲜剂的制备并强化其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功能,利用中药优化乳酸菌发酵醇沉组分以开发生物保鲜剂,并分析其活性成分与抗氧化功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乳酸菌发酵醇沉组分的工艺条件,再利用酸水解醇沉组分以分析活性成分,并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多酚含量。结果显示:中药添加量3%、菌种添加量14%、发酵时间12 h为最优工艺组合,具有最高的醇沉组分产量与产率,分别为(1 188±35) mg/L、(46.6±1.3)%,其活性成分主要为蛋白多糖,且随着蛋白多糖浓度的增加,总酚含量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随之增强,最高可达(83.0±3.0)%。此活性成分中总酚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可为生物保鲜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择合适的提取剂从苦瓜中提取具有抑菌效果的物质并进行生物活性分析。有效提取方法是使用浓度为70%的乙醇浸提,超声波破碎,正丁醇萃取,萃取物再通过聚酰胺分离纯化后,使用不同浓度乙醇进行洗脱,粗提液、萃取相和洗脱液的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苦瓜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苦瓜提取物对H2O2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定性分析显示提取物中含有皂苷、黄酮、多酚和有机酸等物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山楂黄酮并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同时以比色法测定其含量,并对山楂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对山楂黄酮分离纯化效果较好,吸附解析后山楂黄酮纯度达到56.9%,添加量0.002%山楂黄酮能有效延缓葵花籽油的氧化,效果与0.001%TBHQ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