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氧化石墨烯(GO)和笼型聚倍半硅氧烷(POSS)作为纳米填料,采用全水发泡剂自由发泡制备聚氨酯硬泡(RPUF)。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分析了纳米填料对聚氨酯硬泡的结构、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PUF-GO-POSS的泡孔壁厚度增加,孔径出现减小的趋势,填料主要均匀分散在泡壁之间;GO导致RPUF的热稳定性明显降低,而POSS对RPUF的热稳定性无明显影响;RPUF-GO的阻燃性能优于RPUF-POSS;RPUF-GOPOSS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明显优于GO与POSS单独使用时的效果,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协同阻燃效应。  相似文献   

2.
针对驻岛礁高温设备面临高温与海洋环境侵蚀极易造成腐蚀破坏的问题,研制耐高温重防腐防护涂料。以胺基POSS改性有机硅树脂为成膜树脂,利用胺基POSS的八臂活性结构提高树脂的交联密度,增加漆膜的致密性,抑制腐蚀性介质向漆膜内部的侵蚀;再配合合适的玻璃粉填料、耐高温填料、防腐填料制备具有优异防护效果的耐高温重防腐涂料。所制备耐高温重防腐涂料能在500℃环境下长效使用,且耐热前后均能展现出1200h以上的耐中性盐雾性能,可解决驻岛礁高温设备或海上高温设备的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驻岛礁高温设备面临高温与海洋环境侵蚀极易造成腐蚀破坏的问题,研制耐高温重防腐防护涂料。以胺基POSS改性有机硅树脂为成膜树脂,利用胺基POSS的八臂活性结构提高树脂的交联密度,增加漆膜的致密性,抑制腐蚀性介质向漆膜内部的侵蚀;再配合合适的玻璃粉填料、耐高温填料、防腐填料制备成具有优异防护效果的耐高温重防腐涂料。制备的耐高温重防腐涂料能够在500 ℃环境下长效使用,并且在耐热前后均能展现出1200 h以上的耐中性盐雾性能,能够解决驻岛礁高温设备或海上高温设备的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2)
为了研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结构穿插对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对苯二甲酸、4,4′-(1,2-乙炔基)二苯甲酸及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通过溶剂法分别得到了金属有机框架MOF-5和具有穿插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Zn-EDB,将这2个材料分别吸附甲基蓝、罗丹明6G和考马斯亮蓝R2503种染料分子,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吸附前、后的吸光度变化。结果表明:延长配体后,具有穿插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Zn-EDB虽然窗口较大,但是由于结构穿插导致实际可以利用到的孔径减小,部分孔道被分割,使得最终的染料吸附性能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5.
高岭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有机物可进入其层间形成高岭石有机插层复合物。本文介绍了高岭石的结构、性质以及高岭石有机插层技术,综述了高岭石有机插层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概括了高岭石有机插层复合物的应用现状,同时分析了高岭土有机插层复合物的研究重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30-31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32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开展了有机岩石学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反射光、透射光特征,烃源岩有机质赋存形式划分为有形态有机质、无形态有机质和次生有机质,有机显微组分划分为5组12组分,以腐泥组无结构藻类体和沥青质体为主,次生组含量普遍较高,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壳质组含量极少;依据有机质组分荧光性、含量、形态等特征,有机显微组分在岩石矿物中具有5种赋存状态,有机显微组分类型及含量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与所赋存的岩石岩性组分、结构、构造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腐泥组无结构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等富氢有机组分与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呈正相关关系,为该区主要的生烃有机组分。  相似文献   

7.
借助热重分析(TG)、差热分析(DTA)、傅里叶红外变换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分析表征手段,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有机蒙脱石的热性能及其失重变化规律,对不同灼烧温度下有机蒙脱石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蒙脱石在200~500℃之间存在大量失重和放热过程,这预示着层间烷基铵的分解;进一步的结构分析证实了有机蒙脱石中烷基铵在500℃下灼烧2h时分解的完全和对蒙脱石的层状结构的保护作用,但900℃下灼烧2h时蒙脱石的结构已破坏,这为研究有机蒙脱石层间烷基铵的定量表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有机胶粘剂是胶粘剂中的一种。这种新型材料可将各种金属及非金属构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部分地代替焊接、铆接、螺栓连接或密封。胶接技术是一种新工艺、新技术。由于有机胶粘剂具有工艺简单、胶接断面应力分布均匀、可减轻结构重量、密封、防腐等特点,并能适应其它联接方法不易实现的超小型及异型结构的联接,使之在现代技术中显示出日益明显的优越性,使有机胶  相似文献   

9.
层状类钙钛矿结构有机-无机杂合物是由有机、无机结构单元在分子尺度上组装而成的一类新材料,其结构和能带具有可设计可控性,因此应用前景广阔。该文综述了层状类钙钛矿有机-无机杂合物的制膜研究及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尚成成  宋强  嵇鹰  张军 《工业建筑》2019,(10):141-145
对有机聚合物改性剂制备的高性能混凝土展开研究,研究不同有机聚合物掺量制备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盐卤-干湿循环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盐卤-干湿循环作用下不同有机聚合物掺量对水泥基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聚合物掺量的增大,混凝土的初始强度(56 d)逐渐降低;盐卤-干湿循环作用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随有机聚合物掺量的增加而减小,掺入有机聚合物的试样中产生的钙矾石(AF_t)、石膏(CaSO_4·2H_2O)、弗里德尔盐、水化硅酸镁等腐蚀产物含量较基准试样显著减少,试样结构更加致密。有机聚合物的掺入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卤-干湿循环性能且有机聚合物的合适掺量不应超过9%。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有机硅材料的结构和应用原理,以及有机硅材料的独特性能及如何应用到石材保护上。  相似文献   

12.
正"轻"是这个设计中一直坚持的感觉——空间的轻盈,结构的轻质,以及工作的轻松——为了在这栋建筑内外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建筑的设计基于一个融合了新型结构和庭院布局的有机的网格体系,以开放而灵活、可以提升互动性和创造性的公共空间为特色。最终的成果是一个融合了文化意识、设计理念、结构和建造技术的进步的案例。有机网格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建筑形态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阐述从基本要素、概念结构到形态结构和形式的建筑设计转换过程,说明形态结构对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作用,并对以功能结构、材料结构、环境结构、形式结构和有机结构为代表的建筑形态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4):39-41
有机碘试剂主要包括三价碘试剂和五价碘试剂。在有机反应中,该类试剂具有很强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几种常见的有机碘试剂的结构和其在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有机改性蒙脱土制备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合成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所需的有机改性蒙脱土的制备方法,用XRD、TG等测试手段对有机改性后蒙脱土的内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其层间距有不同程度的扩展。通过一系列试验优化了制备有机蒙脱土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6.
框剪结构是由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有机结合而成,具备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的优势。传统剪力墙结构在应用中具备其独特优点。本文分析框剪结构与剪力墙结构基本设计,从结构稳定性、成本、实用性三个方面,对框剪结构与剪力墙结构性能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PCC材料是以聚合物科学、无机胶凝材料化学和砼工艺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材料,本文重点介绍聚合物的有关应用原理。1聚合物的结构与类型聚合物一般包括有机聚合物、元素有机聚合物和无机聚合物三大类,在PCC材料中一般是采用有机聚合物。1.1聚合物的结构PCC材料的某些性能是由聚合物赋予的,而这些性能又主要由聚合物结构决定,因此,聚合物结构是PCC材料性能的重要理论基础。1.1.1聚合物结构层次从研究单元的不同,可分为分子内和分子间两大类,同时又可分为不同的层次。由此可见,选用不同结构的聚合物,将赋予P…  相似文献   

18.
着重探讨了结构表现的涵义、基础以及建筑的结构性,指出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高层建筑结构表现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揭示出高层建筑结构艺术体现的本质,以促进设计师对结构表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理念是抗震设防中的核心部分,关系到结构设计时采用的设计流程、如何实现设计所期望满足的性能目标、设计过程中的计算量及其带来的方法易用性等一系列问题。介绍了关于有机地震工程方法的一些设想,以及希望结构设计时达到的性能目标和实施理论。针对其中的抗震设计方法部分,与目前常用的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方法、第二代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全寿命的抗震设计方法、可恢复(韧性)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有机地震工程方法以可再生的土木工程和人员自救逃生为核心,前者实现结构绿色的性能目标,后者最大限度实现人员对健康的要求,减少地震对人员造成的重伤、轻伤和心理伤害,做到结构抗震设计以人为本。有机地震工程方法可以作为结构抗震设计的一种参考思路,指导实际工程结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为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能。建筑的实现建立在结构体系可行的基础上,再进行建筑在艺术上的无限追求。本文主要针对提升建筑与结构的专业融合度,分析优化结构体系设计,希望通过本文能给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