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点:北京市通州区Location: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取得许多经验与教训。同时,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保护、继承和发展本国文化的自觉性日益增强,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城市发展之路的呼声日益高涨。北京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规划和设计不仅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建筑工程项目,也是一次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全方位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背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2018年1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标志着城市副中心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3.
陈莹  金国红  李昂 《城市住宅》2022,29(3):90-93
城市道路公共空间多由相关设计部门依据已有图集进行设施选型及施工,一般以解决功能需要为主要目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道路公共空间由建筑师牵头统一规划设计,一方面是落实控规中对北京副中心"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指导方针;另一方面也是建筑师参与道路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尝试.研究旨在总结设计经验,以建筑师的角度解读城市空间,提出以单元模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京城市副中心B3、B4项目的创作实践为视角,梳理了该项目从城市设计到建筑创作再到具体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以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创造出充满人文关怀、生态绿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办公建筑.  相似文献   

5.
行政办公是城市办公的一大类型.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其行政办公区域的环境景观正在趋于开放和半开放,并由独享趋于共享,由单一功能逐渐转为多元复合.行政办公区空间景观是城市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的有机结合,体现着城市的特色风貌与文化.通过景观语言的创新表达,改善行政办公建筑冷漠的外部形象,消除高层办公建筑的巨大体量给人带来的压抑感,让环境显得更亲切宜人、耳目一新,缓解人的疲劳和压力,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办公场所的文化与时代气息,产生归属感并获得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6.
北京城市副中心某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毗邻地铁6号线潞城站。该项目建筑方案和结构方案经过专家层层论证。该项目基础形式采用筏板加抗拔桩,地下两层混凝土结构,地下2层为6级人防。地上各单体建筑最高7层,为钢结构。本项目全过程采用BIM软件建模出图,对BIM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想 《建筑》2018,(17)
正2016年7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扎根北京通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打造智慧工地,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成为中建一局二公司履约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重要使命。打造项目型BIM+智慧团队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指挥部结合建筑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具有工期异常紧张、科技含量高、建造要求高的三大特点。项目在策划阶段到收尾交付全过程中利用BIM技术,从技术、工期、成本、质量安全多方面进行BIM管理工作,力求以BIM技术为管理工具,从而解决项目管理难点,提高现场管理效率与决策能力。例如,在钢结构全过程应用BIM,促进项目工期履约,基于BIM的成本管理实现项目降本增效,质量安全管理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同时自行研发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实现建造过程中的技术信息化与管理模块化,将信息从原有部门到部门的传递,变为从部门到项目的传递,打破信息壁垒。做到全员、全专业、全过程应用BIM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项目完美履约。  相似文献   

9.
《建筑》2022,(23):36-39
践行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是当下建设行业和建筑企业的必修课。本刊本期围绕“‘双碳’引领下的绿色建筑发展探索与实践”主题,分享部分地区和企业的典型实践案例,探讨碳减排思路和路径,供业界参考、交流。北京城市副中心(以下简称“副中心”)正在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筑领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副中心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方面,副中心通过目标引领、项目示范带动、创新绿色建造方式等渠道,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描绘出绿色发展的美好画卷。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逐水而迁、傍水而居造就了滨河而建、因河而兴的城市.水,成就了城市的形象,滋养了城市的命脉,塑造了独特的城市品格.一条条或长或短、或曲或直、或壮阔或蜿蜒的河流使一座座城市优美而灵动.通州与北京老城自元代起由运河、通惠河连通,百年以来一脉相承.北京老城内的水系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自然观,也孕育了北京城独特的地域人文气质.位于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的三条水系—运潮减河、丰字沟、北运河——承接了北京古城的水韵,延伸了古都文脉,作为润城之水浸润了新区,是副中心"北京气质"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园区是城市的缩影,依托园区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文以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为指导,通过某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实践,提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理念、需覆盖的要素、目标定位设计、目标实现路径设计等,对相关特色园区及城市层面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先行启动区位于长安街的东延长线上,运潮减河与北运河之间,是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核心区域,总用地面积121.91公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联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及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承接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先行启动区景观设计项目,无界景观工作室负责整体统筹工作、公共区域景观设计及北京市委、人大、政协办公区室外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正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建筑节能率将超过八成。近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与德国被动房研究院被动房项目合作交流会上,该办主任郑志勇透露了行政办公区公共建筑的“超节能”建设蓝图。《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提出,未来5年,该市将开展不少于30万m~2超低能耗建筑示范,特别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具备  相似文献   

14.
15.
这里刊登的两幅图出自清朝吴长元著《宸垣识略》一书,一幅是明、清时代北京城池全图(图1),另一幅是北京内城图(图2)。从这两幅珍贵的历史文物中,可以看出旧北京城的一些最显著的特点,分析和研究它,对我们改造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剧院项目由歌剧院、戏剧院及音乐厅三个单体建筑组成。空间钢结构屋盖竖向构件通过外围设置柱距为16.8 m的钢柱,内部利用主体墙体设置V形撑支撑屋盖;水平构件采用斜交单层网壳以适应曲面建筑造型。通过对屋面精确找形获取正确结构分析模型,以及对杆件放样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并且达到建筑预期效果。基于钢结构屋盖特殊曲面形态并考虑基本计算假定,结合风洞试验进行可靠性校核,对各弹性工况下斜交单层网壳进行承载力以及变形分析。在弹性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Riks弧长法并考虑几何和材料非线性以及初始几何缺陷分布模态对斜交单层网壳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斜交单层网壳在各弹性工况下承载力、变形的验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基于Riks弧长法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较高、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将建筑设计中"流动空间"的理念引申到城市空间设计中,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4号地区规划设计为例详细解析。结合场地现状要素分析,通过对公共空间结构的梳理、功能布局、高价值节点与空间要素的识别以及公共建筑与开放空间的立体衔接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探索,力求创造一个连续通畅、活力生态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为智慧建造试点区域,在2016年伊始就应用智慧建造管理平台进行项目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应用,2017年后新的项目应用中发现原平台仍有一些可以提升、改进的地方,本文以副中心单项工程为依托拓展智慧建造技术应用领域,为完善智慧建造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验桩静载测试是施工前为桩基设计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针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试验桩直径大、桩身长、承载力高的特点,基于16根试验桩的静载检测成果,分析其采用扩底、桩侧和桩底注浆等施工工艺对承载力的影响.采用振弦式传感器测读钢筋应变量,得到桩身检测截面轴力分布并计算各土层的侧摩阻力.这些成果表明,各测试断面轴...  相似文献   

20.
北京绿地中心工程为大型群体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达到351 524 m2。其中,4号商务办公楼建筑高度达260 m,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项目部利用科研的手段,提前策划,对施工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及优化,采取了喷淋降尘、基坑支护优化、喷淋养护、钢板剪力墙、桁架层、电梯防护门、LED灯照明等一系列的创新措施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节能创效、绿色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