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现有炼焦工艺的过程及特点,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角度分析了粉碎过程、成型煤、煤调湿、干熄焦等工艺对改善焦炭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炼焦生产及工艺选择配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洋  李东涛  何龙 《燃料与化工》2012,43(6):10-11,14
利用40kg试验焦炉进行顶装与捣固炼焦试验,对比分析发现,捣固炼焦工艺可以明显改善焦炭的冷态强度,提高焦炭抗碎强度,改善耐磨强度,还可提高焦炭的反应后强度,但对焦炭的反应性影响不大,可以使焦炭粒度组成更加均匀化。  相似文献   

3.
正炼焦过程是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解不同炼焦操作对焦炭质量产生的影响,澳大利亚煤炭工业基金项目选取3种煤测试炼焦条件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这些煤代表了典型的硬煤、半硬煤和软焦煤。试验中3种煤标记为高挥发分软焦煤(HVCC)、优质硬焦煤(HCC)和低挥发分半硬质焦煤(LVCC)。选用ALS Coal公司的小型焦炉进行炼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入炉煤水分分别为1%、6%和12%时煤料堆密度、升温速度及坩埚焦性质,得出入炉煤水分对其性质的影响。降低入炉煤水分虽然对煤料本身性质影响不大,但是其在炭化室内结焦过程的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可显著提高焦炉生产能力及改善焦炭质量。入炉煤水分为1%时,煤料堆密度、升温速度及坩埚焦的性质都大大好于入炉煤水分为6%和12%这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王晓飞 《山西化工》2022,(2):147-148+155
为进一步提升焦炭的质量以保证其更加适用于炼钢等行业,从实验方案、实验方法以及分析方法三个层面完成了实验设计;对捣固炼焦与常规炼焦工艺所得焦炭的耐磨强度、抗碎强度、反应性以及反应后强度进行对比;其次,对不同原煤参数对所得焦炭的气孔率、耐磨强度、抗碎强度、反应性以及反应后强度进行对比。本次研究为捣固炼焦在我国范围之内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内有代表性的焦炉进行配煤炼焦试验,探讨不同炼焦方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捣固、配型煤、配沥青炼焦均能改善焦炭质量。当入炉煤的挥发分较高、黏结性偏低时,焦炭质量改善的效果较为显著;采用捣固炼焦比配型煤、配沥青炼焦更能有效地改善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  相似文献   

7.
齐洪涛  李双林 《煤化工》2012,40(5):61-62,67
探讨了备煤、炼焦工艺和参数对焦炭强度的影响,从装煤堆密度、装煤粒度、结焦速率、炭化室宽度、熄焦方式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装煤堆密度和采用干法熄焦是改善焦炭强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坩埚焦实验,研究配入不同比例焦粉炼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焦粉配入比例的增加,焦炭的气孔率和反应性均增加,但气孔率的增幅随煤样和配比而变化;新西兰煤焦粉适宜配入的比例应小于5%,柳林焦煤适宜配入的焦粉比例应小于20%。  相似文献   

9.
潘海燕  张国庆 《煤化工》2013,41(2):50-51
在昆明焦化公司不同焦炉上进行了炼焦和熄焦试验,比较了不同熄焦方式下顶装炼焦与捣固炼焦的焦炭质量,同时对不同炼焦方式下的干法熄焦与湿法熄焦的焦炭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从改善焦炭冷态强度、热性能指标的效果看,其顺序为:顶装湿熄<捣固湿熄<顶装干熄<捣固干熄,捣固干熄工艺焦炭质量提升明显,M40可提高3.5%9.3%,反应性CRI可改善0.2%9.3%,反应性CRI可改善0.2%1.7%,反应后强度CSR可提高0.8%1.7%,反应后强度CSR可提高0.8%2.3%。  相似文献   

10.
以水分含量为2%左右的干燥煤为实验原料,采用5 kg实验焦炉炼制焦炭,探讨了加热制度对于燥煤炼焦焦炭质量的影响,并运用XRD分析了加热制度对焦炭微晶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优化炼焦加热制度可以有效改善焦炭质量,随着炼焦终温、保温时间、升温速率的增加,焦炭的抗碎强度和反应后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耐磨强度和反应性均先减小后增...  相似文献   

11.
商铁成 《洁净煤技术》2012,(6):39-43,48
以华北地区某焦化厂炼焦用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础煤样和添加剂性质分析,说明各煤样及添加剂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配煤方案,得到了配合煤及焦炭的性质。依据煤岩学观点和共炭化炼焦理论,以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替代部分强黏结煤,或以焦粉、石油焦作为瘦化剂炼焦,通过与基础炼焦煤配合后进行炼焦试验,对添加剂在炼焦配煤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是较为理想的黏结剂,配入量以3%~5%为宜;无烟煤最佳配入量为5%;无烟煤、焦粉、石油焦是常用的瘦化剂,其中无烟煤提高焦炭耐磨强度作用显著,焦粉降低配合煤挥发分作用突出,石油焦在降灰及提高焦炭块度等方面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2):367-371
以水分含量为2%左右的干燥煤为实验原料,采用5 kg实验焦炉炼制焦炭,探讨了加热制度对干燥煤炼焦焦炭质量的影响,并运用XRD分析了加热制度对焦炭微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炼焦加热制度可以有效改善焦炭质量,随着炼焦终温、保温时间、升温速率的增加,焦炭的抗碎强度和反应后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耐磨强度和反应性均先减小后增大;焦炭微晶结构中层间距d_(002)均有所减小,石墨化度升高,焦炭结构强度增大;在炼焦终温、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分别为1 150℃、2.5 h、2.5℃/min时,焦炭的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采用非传统工艺以及使用国外的煤生产焦炭或半焦。这是因为,冶金焦价格猛涨,筛下焦(核桃焦和焦粉)价格也相应提高。同时,筛下焦的质量仍不能符合非高炉生产的要求。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对特种焦或半焦感兴趣是因为那里的非粘结煤和弱粘结煤资源丰富,用这些  相似文献   

14.
焦炭是高炉的重要的燃料,起到了还原剂、骨架、和提供热量的作用,焦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炉的生产,本文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高焦炭质量的方法以及炼焦工艺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焦炭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对于很多化工生产来说,焦炭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化工生产的效果。但焦炭的生产过程会不可避免的对环境带来污染,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改进焦炭的生产工艺,以减少环境污染是工业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对生产焦炭的新技术——干熄焦工艺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冶金焦炭质量的炼焦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几种提高焦炭质量的炼焦新技术及其原理、国内外现状和我国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40 kg焦炉炼焦实验,研究了加热速率、焦饼终温、焖炉时间、入炉煤堆密度及入炉煤细度等对焦炭的CRI(焦炭反应性)、CSR(反应后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保证焦炭成熟和获得较低的CRI值,较高的CSR值,焦饼终温应控制在1000~1050℃范围内。炼焦时焖炉时间应控制在3 h以上。提高入炉煤堆密度,可显著改善焦炭的热性质。入炉煤细度控制在90%左右时,CRI、CSR值较佳。提高加热速率,特别是粘结阶段的升温速率,有利于改善焦炭的热性质。  相似文献   

18.
19.
炼焦机理和焦炭质量预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煤的热塑性、炼焦机理和焦炭质量预测的研究进展。煤的化学结构如煤中镜质组的烷基侧链和移动氢的含量决定了煤的热塑性,核磁共振、质子磁共振热分析、拉曼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等从分子水平解释煤的热塑性、配合煤的相互作用和炼焦机理。塑性成焦机理认为,良好的氢传递和分子重排是炼焦中获得优质焦炭的重要条件,塑性成分在焦炭光学组织形成中非常关键,改变加热速率可使煤的光学组织形成机理改变。碱度指数(modified basicity index,MBI)、复合焦势(composite coking potential,CCP)和组合煤指数(combined coal index,CCI)等参数可精确地预测焦炭反应后强度和焦炭反应性。矿物质对焦炭强度的影响是研究热点,控制焦炭的裂纹和尺寸是未来焦炭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开滦肥煤与外购1/3焦煤煤质指标的测定及对比评价,研究了少量1/3焦煤代替肥煤配煤炼焦的可能性。以40 kg焦炉炼焦法为基础,着重对焦炭的冷热态强度、孔结构及表观形貌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焦煤与肥煤互配炼焦,前者比例应控制在10%以内,此时焦炭的CSR下降不明显,表面积与孔体积变化不大,焦炭的表观形貌亦不会出现明显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