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有大体积基团phenyl的α-二亚胺配体1a及其Ni(Ⅱ)配合物1b,采用NMR谱、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合条件如Al/Ni摩尔比、聚合反应温度及配体结构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5℃,Al/Ni摩尔比为800时,该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的活性最高,可达5.57×106g PE/(molNi·h·bar),所得聚乙烯具有较高的支化度,最高可达136 branches/1000C。采用1H NMR、DSC、GPC、TG分别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3.
4.
5.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用于合成超支化聚乙烯具有合成步骤少、性能优异等特点,支化度、支链种类及分布对超支化聚乙烯的性能有显著影响,但目前对该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及支链分布模型研究尚少。本文建立了在α-二亚胺镍催化剂作用下,以乙烯为唯一单体制备超支化聚乙烯的过程模型,通过动力学模型预测聚合反应速率,并与种群平衡模型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支链分布预测模型。与文献报道的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结合了聚合反应动力学与支链分布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更吻合,为调控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过程及产物结构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水杨醛亚胺中性镍配合物在甲苯中催化乙烯聚合。在膦捕捉剂乙酰丙酮乙烯基铑[Rh(acac) (C_2H_4)_2]存在下,聚合活性和聚乙烯(PE)的相对分子质量均随乙烯压力的升高呈递增趋势,但随聚合温度升高而降低。由双(1,5-环辛二烯)合镍[Ni(COD)_2]作助催化剂,乙烯聚合的活性较高,但所得PE的相对分子质量、熔点和结晶度较低。动态流变研究表明,助催化剂可增加PE的支化度和降低其相对分子质量,以提高其高温加工性能。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广角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不同助催化剂所得PE的结构类似,而支化度分别为每1000个C中8和16个支链。 相似文献
8.
景昆郭峰李传峰卞政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20,(6):13-16
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构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采用1H核磁共振(NMR)、13C NMR、元素分析等方法对配体和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高压间歇溶液聚合反应釜对催化剂进行乙烯聚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为60℃时,该催化体系具有最高的聚合活性,可达9.38×106 g/(mol·h)。而且,通过对乙烯聚合动力学的初步研究,该催化剂相对于其他同类型的镍催化剂催化活性衰减慢,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11.
合成了一种新型后过渡金属络合物——镍二亚胺配合物,并以蒙脱土为载体,制备了蒙脱土载体镍催化剂,在甲基铝氧烷(MAO)、三乙基铝(TEA)和三正辛基铝(TNOA)对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的极性基团保护下,用MAO和TEA作助催化剂催化乙烯-丙烯酸甲酯(E-MA)共聚合,考察了催化剂配体、载体化、聚合条件等对催化剂催化E-MA共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保护剂的不同,催化剂的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TEA,MAO,TNOA;适宜条件下,该络合物催化活性可达576kg/(mol·h),负载后的催化剂改善了共聚物形态。 相似文献
12.
以2,4-二取代苯酚与多聚甲醛为原料,在氯化镁和三乙胺催化下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5-二取代水杨醛衍生物,然后与2-甲基环己胺进行醛胺缩合得到水杨醛亚胺配体,再与四氯化锆四氢呋喃配合物配位,得到4种水杨醛亚胺锆配合物催化剂。利用~1HNMR、~(13)CNMR、元素分析、质谱对合成的配体和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考察了配体结构对乙烯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AO为助催化剂,在n(Al)∶n(Zr)=50 000∶1、聚合温度为50℃的条件下,增大酚氧邻位的位阻可提高催化活性,活性达到308×10~6g PE/molZr。 相似文献
13.
14.
α-二亚胺镍溴化物/凹凸棒黏土负载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ickel-diimine catalyst [N, N'-bis(2,6-diisopropylphenyl)-1,4-diaza-2,3-dimethyl-1, 3-butadiene nickel dibromide, DMN] was supported on palygorskite clay for ethylene slurry 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 of supporting methods on the catalyst impregnation was studied and compared. Pretreatment of the support with methylalumi-noxane (MAO) followed by DMN impregnation gave higher catalyst loading and catalytic activity than the direct impregnation of DMN. Catalyst activity as high as 5.42×105g PE·molNi-1·h-1 was achieved at ethylene pressure of 6.87×105 Pa and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of 20℃. In particular,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the support during MAO treatment was characterized and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nano-fiber clusters formed during the support pretreatment, which increased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support and favored the impregnation of the catalyst. The investigation of polymerization behavior of supported catalyst revealed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could be kept at a relatively h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合成高黏温性能和低温流动性的中黏度聚乙烯油,本研究以α-二亚胺镍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反应合成聚乙烯油,主要研究了在一氯二乙基铝为助催化剂作用下,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铝镍比等条件对催化性能及产品物性的影响,并采用了核磁碳谱、氢谱分别对聚乙烯油进行了表证,结果表明:聚乙烯油的长支链(>C6)含量达到14%,倾点可以达到-36℃,同时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导致催化剂活性的降低,聚乙烯油的黏度和倾点也同样降低,压力的增加导致催化剂活性升高,当压力在0.15 MPa时,活性达到最高0.12×106 g/(mol-cat·h),当聚乙烯油合成由1 L放大至20 L时,催化剂的活性,聚乙烯油黏度均与小试存在一定的差距,表明在放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7.
18.
以2,4-二羟基二苯甲酮(BP)为配体与M2+(M=Co,Ni,Cu)合成了几种新的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通过元素分析、IR、UV、TG-DTA和电导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M(BP)2.nH2O,配体中羰基氧和邻位羟基氧与中心离子配位构成平面正方形结构,三种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为:Co(Ⅱ)>Ni(Ⅱ)>Cu(Ⅱ)。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配体N ,N—二 (2—苯并咪唑甲基 )亚胺 (简写为IDB)及含镍 (Ⅱ )单核配合物 [Ni(IDB) 2 ]·Cl2 ·2CH3CH2 OH·2H2 O(Ⅰ )的合成 ,对 (Ⅰ )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 (Ⅰ )的中心离子镍 (Ⅱ )为六配位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