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新的应用不断出现,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安全和流量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应用监管与流量控制以移动应用识别为基础。深度包检测技术是准确性最高的一种应用层协议识别方法,需要提取准确的应用协议特征,应用特征产生的效率和准确度决定了应用识别系统的优劣。因此,高效、准确的自动提取应用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算法复杂性及敏感性两个方面,对当前主要特征提取算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并通过实验分别给出了不同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为基于载荷的移动应用特征提取算法的选取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
沈亮  王鑫  陈曙晖 《计算机应用》2020,40(4):1109-1114
针对移动应用流量监控及行为分析等需要,为有效识别移动网络流量所属的应用,提出一种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流结构化特征提取方法。采取一款自研的基于虚拟专用网络(VPN)的流量采集工具获取研究数据,该工具能够精确标识每一条数据流归属的应用。在特征提取阶段,不预先设计特征构成,通过流聚类、获取最长公共子序列、字符替换得到应用HTTP流的结构化特征。从42种应用的117 772条HTTP流中提取特征,并对测试集的50 387条HTTP流进行识别,所提方法的平均准确率达99%,平均查全率为90.63%,单个应用最大误报率为0.52%。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化特征提取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移动应用的流量。  相似文献   

3.
梁欢 《信息方略》2013,(20):64-64
有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进入企业级移动应用领域的时机已经到来,企业级移动应用即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主战场。  相似文献   

4.
特征提取算法在工件识别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征提取在工件识别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用灰度变换与平滑去噪对获取到的原始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 提出改进的工件特征提取方法. SURF算法作为SIFT算法的加速版,不仅能够确保检测到的特征点的稳定性,而且能很大程度地加快特征提取的时间,满足了工件识别过程中实时性的需求. 采用改进的SURF算法的特征匹配方法进行工件的识别. 实验表明,改进的特征匹配方法对工件识别精确且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基于流形学习ISOP算法的语音特征提取。将流形学习ISOP算法应用到语音识别特征提取模块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的特征提取算法MFCC、LPCC等相比,可以取得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6.
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移动应用认证签名技术和体系进行介绍,提出签名认证技术在移动应用开发、发布、检测等环节的应用方法,以保障移动应用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音视频类型的应用程序是应用市场中下载的热点,针对传统互联网的协议识别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对于移动网络中的音视频应用的识别研究还刚开始受到关注,通过对此类应用识别,运营商可以收集用户在线观看音视频等行为习惯,进而为提供用户差异化服务,也可以服务于对应用的安全审计。文章主要研究了移动互联网音视频类协议识别技术,从对应用协议数据的分析中获取应用特征值,利用特征值实现协议识别;通过开发识别程序和大量实验,实现了对移动互联网音视频类协议的自动识别,并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及效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人体手指静脉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维思想的手指静脉特征提取方法,即搜索二维灰度图像中的静脉在一维灰度曲线上形成的谷形区域来实现静脉特征的提取.为了对手指静脉特征的充分提取,在进行特征提取前,采用了高频强调滤波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思想独特、简单易行,对手指静脉的特征提取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虹膜识别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具有高度唯一、稳定可靠、非侵犯等优点.特征提取在虹膜识别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讨论几种虹膜特征提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Gabor滤波器的特征提取的新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取虹膜的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两大手机操作系统的兴起,强大的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帮助开发人员更快的开发出移动应用软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互联网带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移动应用软件是最关键的载体;移动设备的操作方式、网络连接方式、较小的存储空间、尺寸不同的屏幕以及移动性等都使得移动应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界面设计与传统PC应用完全不同,对用户体验的要求更进一步.将在分析移动应用软件与传统PC应用软件不同之处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测试移动应用软件,进一步分析移动应用软件项目带给软件测试带来的新挑战并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成为最主要的电子消费品,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移动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种类丰富多样,对硬件平台上不同资源的需求也大不相同;而移动设备的硬件平台在性能和功耗上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而,分析移动设备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层次的特征,对于硬件平台如处理器、内存等资源部件的设计,以及应用程序的优化,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文中选取了Android操作系统上的多类常用的应用程序,深入地分析了其在主流移动设备上的微体系结构相关的特征.结果表明,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普遍存在较高的指令缓存和指令转换后援缓冲器缺失率,并且分支预测失败率也较高.基于各程序的体系结构特征,文中抽取了部分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应用程序,并提出了一个用于体系结构研究的移动设备基准测试程序Moby.Moby测试程序包括了浏览器、邮件客户端、音乐及视频播放器、文档阅读器及地图等应用.同时,文中还详细分析了Moby测试程序微体系结构无关的特征,如指令的组成、指令局部性特征、工作集大小及指令执行流等.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在对使用情景理论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通过使用CATI电话调查系统和SPASS统计软件,分析研究了情景对移动互联网应用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仍不高;移动互联的用户有着显著的人口结构特征;即时通信类应用的使用率远远高于其他应用,商务类应用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家庭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最主要的使用情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移动应用,其种类和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纷纷推出自己的移动应用商店,移动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移动应用的相关信息分布在应用商店、专业论坛及社交网络中,由于其信息的多样性、异构性、动态性,给移动应用集成带来了巨大挑战.移动应用集成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把海量的移动应用及其相关信息有效地集成起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搜索、发现和推荐服务.移动应用集成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文中提出了一个移动应用集成的基本框架,对移动应用集成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挑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人们对移动数据实时处理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移动数据库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并逐步走向应用,该文分析了移动电子政务的特点和移动数据库的一些关键技术,并简单介绍了移动数据库技术在移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移动传感器网络覆盖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移动传感器网络近年来受到较多的关注,其中覆盖算法是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现有的移动覆盖算法主要分为虚拟力法、Voronoi图法和Delaunay三角剖分法三类。本文分析了这三类方法的不足,给出了一种新的移动覆盖算法,能够针对大规模移动传感器网络,真正实现分布式的实时响应网络的拓扑变化。仿真表明,该
算法具有良好的覆盖效果。  相似文献   

16.
MM是一款面向最终用户的数据整合应用开发平台,它能够使没有计算机背景的普通用户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通过简单的可视化操作,快速地构建个性化的数据整合应用,并且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方便地使用这些应用。重点描述了平台的框架,对非专业用户建模的支持,以及数据整合引擎的设计;提出了通过个人电脑开发、手机订制使用的Mashup应用模式;基于原型系统的案例分析验证了平台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
移动业务和应用的开发过程一直被认为是现有软件工程的一个子集。事实证明,这样的考虑是不全面的。由于移动设备的特殊性,如功能弱小的CPU和不同尺寸、颜色、分辨率的小屏幕等,使得这种情况下的开发变得困难。本文描述移动业务和应用开发过程中的设计原则和策略,也包含开发者在设计高级移动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移动业务和应用的管理框架、流程和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王炜  罗代升  王欣  方勇 《计算机工程》2007,33(10):134-135,146
传统手工提取蠕虫的特征串需要很长时间,而基于串模式分析自动提取的虚警率和漏警率始终不太理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蠕虫攻击模型的语义分析特征提取法.该方法基于蠕虫攻击模型先验知识,自动识别蠕虫代码各个功能部分,将蠕虫攻击的必用部分作为蠕虫的特征串,提出了蠕虫攻击的通用模型OSJUMP.基于该模型,证明了基于语义提取蠕虫特征的有效性,给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的蠕虫特征自动提取算法.对Red Code等各种实际蠕虫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自动提取生成的蠕虫特征值和安全厂商手工分析提供的特征值具有很大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通信技术的变革虽然呈现出一种突飞猛进的态势,但是,现有通信设备的规模和技术已不足以满足人们对通信设备高要求。为此,相关技术人员开始引入和创新高新技术,其中软交换技术就是创新技术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