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本文利用试制的 L—谷氨酸脱羧酶电极对蕃茄酱中的谷氨酸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令人满意。测定的最佳条件为 pH=3.8,温度为37℃,测定的相对误差为±2%。  相似文献   

2.
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3种固定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磁性淀粉微球作为载体,采用溴化氰活化法、戊二醛交联法及物理吸附法固定化α-乙酰乳酸脱羧酶(ALDC),并对它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得到的结果是戊二醛交联法固定法ALDC的各种理化性质最为理想,它的总活力为1660U/g,蛋白载量为123.17mg/g,比活为16.48U/mg,活性回收率为14.92%。它的催化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5,连续10次催化底物后其活力仍保持77.2%,且其半衰期为216d。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散聚合法,在Fe3O4磁流体存在下,通过PVA分子单体共聚制备出磁性聚乙烯醇微球.微球粒径分布在2.5×10-2~5×10^-2 μm,其中3.7×10-2~4.1×10^-2 μm的微球占总微球的44%,制备微球粒径分布均匀.以磁性聚乙烯醇微球为载体,通过戊二醛交联法进行ALDC的固定化,制备固定化酶,并对其固定化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酶固定化过程中,自由酶的添加量为20 mL/g微球,戊二醛的添加量为0.98%.在其固定化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ALDC的活力为65 180 U/g,而且其比活、活性回收率分别可达872.32 U/mg和42.33%.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散聚合法,在Fe3O4磁流体存在下,通过PVA分子单体共聚制备出磁性聚乙烯醇微球。微球粒径分布在2.5×10-2~5×10-2μm,其中3.7×10-2~4.1×10-2μm的微球占总微球的44%,制备微球粒径分布均匀。以磁性聚乙烯醇微球为载体,通过戊二醛交联法进行ALDC的固定化,制备固定化酶,并对其固定化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酶固定化过程中,自由酶的添加量为20 mL/g微球,戊二醛的添加量为0.98%。在其固定化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ALDC的活力为65 180 U/g,而且其比活、活性回收率分别可达872.32 U/mg和42.33%。  相似文献   

5.
酶活性测定是进行酶研究的关键,运用MIA-3型微机化多功能离子分析仪,与CO2气敏电极相匹配,确定了谷氨酸脱羧酶活性测定体系。研究了不同的缓冲体系对酶活性测定的影响,确定了pH为44,010mol/LNa2HPO4-005mol/L柠檬酸缓冲溶液作为反应缓冲体系。测定了谷氨酸脱羧酶的最适pH(50)和最适温度(55℃),确定了GDC活性测定体系为:pH为44,010mol/LNa2HPO4-005mol/L柠檬酸缓冲溶液,反应温度为37℃,溶液中底物浓度为12mmol/L。经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活性为176mmol/L·min,相对平均偏差小于1%。  相似文献   

6.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及海藻酸钙凝胶包埋与戊二醛化学交联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制备了固定化谷氨酸脱羧酸膜,与CO2气敏电极偶联制成谷氨酸生物传感器。经测试,对谷氨酸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2-2.0×10^-4)mol/L,斜率为55.7mV,检测下限为2.3×10^04mol/L,稳态响应时间为(9-15)min。  相似文献   

7.
用磁性淀粉微球作为载体 ,采用溴化氰活化法、戊二醛交联法及物理吸附法固定化α 乙酰乳酸脱羧酶 (ALDC) ,并对它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 ,得到的结果是戊二醛交联法固定法ALDC的各种理化性质最为理想 ,它的总活力为 1 660U/g ,蛋白载量为 1 2 3 .1 7mg/ g ,比活为 1 6.4 8U/mg ,活性回收率为 1 4 .92 %。它的催化最适温度为 3 0℃ ,最适pH为 5 ,连续 1 0次催化底物后其活力仍保持 77.2 % ,且其半衰期为 2 1 6d。  相似文献   

8.
Lactococcus lactis谷氨酸脱羧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酶学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菌酶处理、超声破碎、硫酸铵分级、3次DEAE-Sepharose CL-6B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等手段,从乳酸菌细胞中分离纯化得到谷氨酸脱羧酶(GAD;EC4.1.1.15).纯化酶的比活力为14.4U/mg,纯化倍数31,回收率3.8%,SDS-PAGE得到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5 000.L-谷氨酸是测试的18种氨基酸中的惟一作用底物,表明乳酸菌GAD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酶在pH值3.6~5.4时具有活性,pH值4.7时活性最高,pH值6.0以上时没有活力.耐热性实验表明,pH值4.7条件下处理5h后,60℃时该酶仍能保持80%以上的活性,80℃以上迅速失活,由Lineweaver—Burk作图得到的GAD的Km值为1.9mmol/L.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牛白蛋白与戊二醛共价交联的方法,将 L-谷氨酸脱羧酶固定在 CO_2 气敏电极上,制成了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谷氨酸浓度的酶电极.该电极响应对谷氨酸浓度对数在谷氨酸浓度为10~(-4)—10~(-2)M 之间呈线性关系,斜率为50—52mV/decade.对电极的预处理提高了固定化酶的活性,延长了电极寿命.使得测定在300次以上电极仍有响应.寿命大于30天.将所制酶电极直接用于味精发酵液中 L.-谷氨酸的测定,分析结果与传统的瓦氏法比较相关性良好,证明该电极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固定化体系:海藻酸钠—Fe_3O_4—BaCl_2.并研究了其固定化5~(?)酿酒酵母细胞的稳定性和活性.结果表明这种改良固定化细胞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活性。本文还研究了Fe_3O_4浓度、底物浓度、PH及固定化细胞颗粒尺寸对其活性的影响。对5~(?)酿酒酵母细胞,确定了其底物浓度。Fe_3O_4浓度及PH′的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矩阵测度给出了比文献[1]更精致的关于区间矩阵稳定的充分条件,推广和改进了文献[1]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和几种稳定增稠剂对豆奶的稳定效果,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最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HLB=11~13时乳化剂的效果较好,黄原胶的效果优于其它增稠剂,使用量约为0.05%.豆奶的粘度与稳定性无正比关系.添加0.04%黄原胶和0.05%海藻酸钠的豆奶,在pH6.5、121℃灭菌15min条件下能满足三个月货架期要求.  相似文献   

13.
蚕丝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橄榄油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蚕丝固定化脂肪酶对橄榄油的催化水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 5 5℃、pH为 8 2的条件下 ,固定化脂肪酶活性最高。底物浓度体积分数高达 5 7%时 ,仍无抑制。适宜的搅拌速度是 4 0 0~4 5 0r/min。在上述条件下 ,固定化脂肪酶间歇水解橄揽油 ,重复使用 10次水解率从 96 5 %降至 5 3 0 %。  相似文献   

14.
乳状液膜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工程应用出发,研究膜相材料以及乳状液使用条件对乳状液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溶剂,表面活性剂,应用件等对膜稳定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能够提高辽河油田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最优复配体系以及在不同条件下乳状液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流变仪,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探究了液滴平均粒径、分散度、乳状液黏度的变化规律,考察了外部因素对复配体系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BS?50、AEO15/OS?15、OP?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4.0%、1.4%、1.4%的复配乳化剂有利于提高辽河油田稠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平均粒径与分散度存在正协同关系,与乳状液黏度存在反比关系;温度、油水体积比的提升,会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加大搅拌速率及矿化度,有利于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矿化物NaCl的质量分数为0.2%~1.0%时,能较大幅度地提升乳状液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其质量分数对乳状液稳定性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用光照和恒温加速试验测定兽用布洛芬注射液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根据化学动力学预测其贮存期,并与美国FAD低温观察法和室温留样观察法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对热稳定性好.室温避光保存.有效期达3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用光照和初均速法对兽用诺氟沙星注射液的光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并用美国FDA低温观察法和室温留样观察法测定其贮存期。结果表明,本品稳定性好,有效期达2年以上。  相似文献   

18.
固载化杂多酸催化合成乙基叔丁基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含杂多酸(HPA)的硅基催化剂,在气相反应条件下,将该催化剂用于叔丁醇和乙醇合成ETBE的醚化反应。重点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催化剂预处理温度、反应温度、原料摩尔比、空速等因素对醚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得到杂多酸质量分数为30%,在450℃下处理后的催化剂为最佳,最佳反应条件:温度为110℃,WHSV为2h-1,n(乙醇)/n(叔丁醇)为1.5∶1。在该条件下考察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72h内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采用烧焦法对催化剂进行再生,重复实验结果说明,采用简单的烧焦再生法,催化剂的活性得到很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藻类固定化方法实现了对生活污水除氮脱磷的工艺路线。一方面提高N、P的去除率及氧的保存效率;另一方面解决了藻类细胞的流失现象。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在藻类固定化过程中,当藻体用量为0.75gVSS/L且AS,PVA,CaCl2分别为10%,0.6%,2%时,藻体的机械强度、传质及除氮脱磷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