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治梅  林杰 《丝绸》2007,(5):29-31
分别以金属盐和有机酸为媒染剂,研究了天然染料高粱红对柞丝绸的预媒、后媒法染色性能。结果表明,金属媒染剂和有机酸媒染剂对高粱红染料的染色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金属媒染剂的效果较好,且后媒法好于预媒法。两种媒染剂对其牢度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以金属盐和有机酸为媒染剂,研究了天然染料高粱红对羊皮的预媒、后媒法染色性能.结果表明,金属媒染剂和有机酸媒染剂对高粱红染料的染色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金属媒染剂的效果较好,且后媒法好于预媒法.两种媒染剂对其牢度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棉织物的天然染料媒染工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稀土为媒染剂,研究了绿茶、紫苏、甘蓝等天然染料对棉织物的染色工艺。采用轧染法和浸染法(预媒、同浴、后媒染色法)工艺对棉织物染色,并与其它媒染剂(单宁酸、硫酸亚铁、明矾)作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稀土媒染轧染工艺效果较好,文中给出了天然染料用稀土媒染棉织物的染色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3种印度产天然植物色素Eco orange、Blood red、Sea blue对羊绒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预媒法染色,比较铝盐和天然植物媒染剂HM的媒染效果,确定媒染剂种类;通过实验探讨媒染剂用量、预媒处理pH值、温度、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预媒处理的pH值、温度和时间;并对3种天然色素对羊绒纤维的上染性能和染色效果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植物媒染剂HM媒染效果比铝盐好,媒染工艺为:媒染剂HM用量4%(owf),预媒处理pH值4,温度90℃,时间60 min.3种天然染料对羊绒纤维上染率偏低,耐皂洗牢度、汗渍牢度和水洗牢度达到3级以上,但日晒牢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对大黄染料在改性纤维素纤维织物中的媒染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分别对改性棉试样进行了稀土预媒、铁盐预媒和铝盐预媒染色,确定了其最优工艺条件.通过测试改性棉、改性麻织物的直接染色、预媒染色、后媒染色试样的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得知媒染能增加大黄染料用于改性纤维素纤维织物染色的固色效果.由稀土与金属盐媒染剂染色试样的染色性能对比,得出稀土不仅可以代替铝盐,而且环保,实现了服装面料的纯天然化.  相似文献   

6.
茶叶染料对真丝绸媒染染色性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不同的媒染剂作用下,茶叶对丝绸媒染染色的可行性.着重讨论以FeSO4、CuSO4为媒染剂,在不同的茶叶染料质量浓度下,采用预媒和后媒染方法对丝绸染色.对染色后织物的K/S值、水洗牢度、摩擦牢度做了测试.结果显示:经媒染剂作用后织物的染色牢度和K/S值都明显增大.最后确定出最佳染色方法与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7.
针对茜草染料资源供应问题与金属媒染剂所造成的污染,采用茜草以及对使用过的茜草染料进行回收作为染料,4种环保媒染剂和2种金属媒染剂以3种不同的媒染方式对桑蚕丝织物进行染色,并与染料直接染色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对比,来探讨不同的媒染方式与媒染剂对茜草染色桑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的影响以及回收茜草染料染色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染色桑蚕丝织物在不同的媒染方式与媒染剂下,其颜色特征值不同,呈现出多种色调.相对于直接染色织物,媒染过后的桑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得以提高,环保媒染剂在提高染色桑蚕丝织物的K/S值方面高于金属媒染剂;回收茜草染色桑蚕丝织物的K/S值高于茜草染色桑蚕丝织物,前者的K/S值最高可达12.08;媒染后,二者的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渍和耐皂洗沾色牢度可到达4~5级或5级.  相似文献   

8.
天然染料媒染剂的媒染性及抗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丹  朱泉  商成杰 《印染》2012,38(9):10-13,29
选取木犀草、介壳虫、洋苏木、板栗、茜草和绿茶等六种天然染料对纯棉织物进行染色,分别采用直接法、预媒染、后媒染、同浴媒染等四种染色工艺,探讨了媒染方法、媒染剂种类对天然染料上染棉织物的影响,并对染色织物进行了抗菌性试验。结果发现,媒染剂可以改变染色的色相,提高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和染色牢度,但对染色织物的抗菌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单宁酸作媒染剂,可使染色织物的抗菌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茶叶染料对真丝绸染色性能初探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黄旭明  王燕  蔡再生 《丝绸》2005,(6):31-33
探讨了茶叶对丝绸染色的可行性和染色条件。分别采用预媒染色、同浴媒染和后媒染色3种不同的媒染方法,在不同媒染剂的作用下对丝绸染色,染色效果综合评定,认为预媒染色较佳。并对染色后织物的K/S值、水洗牢度、摩擦牢度做了测试。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天然染料的优缺点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应用中的问题、发展前景以及染色原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海带绿染料的提取条件,并分别选择了不同的金属盐媒染剂和有机酸媒染剂对柞蚕丝、桑蚕丝进行直接、预媒和后媒染色。结果表明:海带绿染料适宜用5%的CuSO_4铜化13 h后,按料液比1∶50,用丙酮乙醇混合液(体积比95∶5)于60℃恒温浸提2 h,粗产品收率为4.80%,2种染料在pH=3~7时稳定;通过色深值、耐皂洗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的测定可知,柞蚕丝和桑蚕丝媒染染色要好于直接染色,其中预媒好于后媒,且金属盐媒染剂好于有机酸媒染剂;以FeSO_4为媒染剂,采用预媒染色可以获得较高的色深值和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对板栗刺壳栲胶进行改性,将改性栲胶应用于皮革染色。以铁盐为媒染剂,探究了媒染剂的用量、加脂剂和中和pH对其媒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亚硫酸化改性的板栗刺壳栲胶渗透速度明显增加,当媒染剂用量2%,pH6.5时,皮革的干湿擦牢度和着色程度较好,加脂剂的加入会降低皮革的耐干湿擦性能,并且具有败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钰  刘伶  关昶  刘群 《毛纺科技》2020,48(2):23-27
为了替代合成色素并拓宽辣椒红色素在染整方面的应用,将食用色素辣椒红对粘胶纤维进行媒染染色,后经玉米醇溶蛋白固色,比较媒染剂种类及媒染方法对染色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探讨媒染时间、温度、媒染剂用量和染液pH值对织物媒染染色性能的影响,使用玉米醇溶蛋白固色,比较固色前后织物色牢度。结果表明:以硫酸铝为媒染剂在同浴媒染下可以获得色泽较深的织物,较适宜的染色工艺条件为:媒染时间45 min,温度90℃,硫酸铝用量4.0%(owf),染液pH值4.0,染色织物具有一定的耐摩擦色牢度及皂洗沾色色牢度,但皂洗变色色牢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经醇溶蛋白处理固色后,织物的皂洗变色色牢度提升3~4级,织物色相不受影响,织物其他性能也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艾叶为原料提取艾蒿染料,用该染料对羊毛针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染色工艺条件及媒染剂种类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的天然艾蒿染料会因酸、碱及金属离子的加入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色光及色深变化,染色以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为宜.各种媒染刺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染色织物的K/S值和染色牢度.其中以铁盐媒染样品的色深值最高,为直接染色的3.9倍,锡盐媒染的牢度最佳,皂洗及摩擦牢度均达到4级.媒染剂对染色羊毛织物的色光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改性竹原纤维织物的苏木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丹实  崔永珠  吴坚 《印染助剂》2006,23(12):16-19
通过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优化了竹纤维织物阳离子改性、直接染色和不同媒染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阳离子改性处理对提高天然苏木染料在竹纤维织物上的染色性能有明显效果,同时媒染固色后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儿茶素对桑蚕丝织物进行染色,探讨媒染剂和媒染方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染色工艺为:后媒法染色,儿茶素3%(omf),硫酸铜3 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30 min,染色pH为5.5,媒染温度80℃,媒染时间30 min。染色后织物色牢度优良,且大幅降低了对紫外线的透过率。  相似文献   

16.
关昶  宋钰  杨大鹏 《印染》2020,(2):18-22
粘胶织物先进行阳离子改性前处理,再采用人工合成的食用色素亮蓝对其进行染色,探究直接染色及三种媒染方法和媒染剂种类对粘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亮蓝色素以硫酸铝为媒染剂采用同浴媒染时染色效果较好。优化的工艺为:媒染时间30 min,媒染温度90℃,硫酸铝质量分数7.0%(omf),染液pH值4.0。阳离子改性可以增加织物的染色深度,提高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7.
张驰  王祥荣 《丝绸》2020,57(1):9-13
针对茜草色素染色真丝织物的颜色特征受工艺条件影响较大的特点,通过测定染色织物的颜色特征值,分析媒染剂种类、媒染方式、p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等因素对染色真丝织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变媒染剂种类及媒染方式,可以得到黄色、红色、紫色等多种颜色。以硫酸铝和硫酸亚铁为媒染剂,改变染色pH值能得到不同颜色,且K/S值随着pH值增大而下降;染色温度不改变染色织物的色相,K/S值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染色时间对染色织物的色相和K/S值影响不大;最佳工艺条件下,染色真丝织物具有较好的色牢度,日晒色牢度4~5级,耐皂洗色牢度3~4级,耐汗渍色牢度3级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