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柏昱 《电气自动化》1997,19(6):47-49
阐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接地种类有抗干扰,及接地和共用接地的各种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2.
大型变电站接地网接地阻抗与接地电阻的差异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采用基于场路结合方法开发的接地网接地参数数值计算软件分析了接地网的接地阻抗与接地电阻的差 异。计算结果表明:接地电阻的概念只适用于小型接地网;随着接地网占地面积的加大以及土壤电阻率的降低,接地阻抗中感性分量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型地网应采用接地阻抗设计。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力系统变电站接地网现行的铜、钢以及铜包钢等金属接地材料接地特性的不同,对比分析了铜、钢及铜包钢接地材料的使用成本及腐蚀特性。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接地面积下,铜、钢及铜包钢接地网的接地电阻、网内电位差、接触电压以及跨步电压的不同特征。本文所做工作为变电站接地网的材料选择及优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接地网的结构及接地电阻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芳轩 《四川电力技术》2004,27(3):33-34,40
介绍了秦山第二棱电站接地网的结构,用工频法和变频法测量了接地网的接地电阻,测量结果表明,该接地网设计合理,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列举了电网防雷接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了现代接地方法和现代接地新材料以及如何优化变电站接地网设计。  相似文献   

6.
分析比较接地电阻与接地阻抗的区别,阐述接地阻抗测量在大型接地网综合评估分析中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的应用案例说明了接地阻抗测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人工垂直接地极为例,根据计算结果模拟出影响冲击接地电阻的各类因素与冲击接地电阻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冲击接地电阻。并对两个有效长度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提出规范中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出入,更好地指导防雷检测和防雷接地工作。  相似文献   

8.
水平接地与外引深井接地相结合的接地网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流溪河发电公司升压站主接地网工频接地电阻过高情况,利用水平接地与外引深井接地相结合进行改造,改造完毕实测工频接地电阻小于0.5Ω,符合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9.
就变电站内几类接地及其接地网的功能作用做了阐述,基于每种接地网的功用论述了其相应的连接方法和敷设要求,同时阐述了站内各种须接地设备应与哪层地网连接。列出几类接地网之间的区别,指导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不得混淆或互相替代。同时提出了变电站内继保室、开关柜室、电缆沟内须敷设专用的、可见的专用保护接地网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杜琴 《供用电》1999,16(3):33-35
接地网是埋入地中的接地体与设备接地引下线的总称。合格的接地网是确保电气设备在正常及故障情况下,都能可靠和安全运行的重要保护措施之一。电力系统曾发生过由于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当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使接地网电位升高而反击二次电缆,甚至通过二次电缆串入控制室以致烧坏二次设备及有关设施的重大事故。因此选择正确的方法测量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以便得出真实的数据,为接地网的整改提供依据,对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是极其重要的。下面从测试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我局两座220kV变电所实测经验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发电机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中性点不接地、小阻抗接地、高阻抗接地、消弧线圈接地。不同的发电机中性点运行方式对不同的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方式的保护效果影响很大,其中的外部注入低频信号定子接地保护,能够适应各种不同中性点接地的发电机,不但能够反映定子绕组的接地故障,而且能够反映定子绕组回路对地绝缘降低,这是今后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e nature of ground resistance is examined to explain the high impedance of faults directly to ground as contrasted to conventionally assumed low-impedance ground faults to neutral conductors or to towers with low footing resistance. High-impedance faults are shown to be inherently nonlinear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This nonlinearity is shown to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arcing between conductor and ground. The harmonic content of the resulting current is used to distinguish such faults from normal load variations. Specifically, the magnitudes of the resulting harmonic currents appear sufficiently predictable to be utilized in a high-impedance fault detector  相似文献   

13.
常胜  郑子伟 《电力建设》2002,23(10):35-0
目前大型发电厂和变电站6 kV (10 kV) 系统开始采用中阻接地方式,在中阻接地方式下,单相接地保护的构成、整定配合原则、零序电流的取得方式等与常规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有较大区别。文章在分析中阻接地系统的接地故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单相接地保护设计选型时应考虑的一些特殊问题,并提出了整定原则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开挖技术降低接地电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利川土桥220kV变电站站址区域存在大量硅酸盐石层,按以往施工工艺难以满足接地要求。经研究分析,采用非开挖技术的新型处理办法,在变电站内打斜井埋设电解离子接地极,将其接地电阻由0.95Ω降至0.228Ω,有效地降低了该站的接地电阻值。这种接地电阻埋设方式不仅有效降低了接地电阻,还缩短了工期,并且大大节省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山市横门发电厂等大型地网接地阻抗测试实践中取得的经验.详细论述了发电厂大型地网接地阻抗测试过程中应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综合性原则、科学实用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以期指导大型地网接地阻抗测试的具体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6.
降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地线损耗的运行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高压交流线路因电磁感应导致的地线损耗,提出了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OPGW)换位和普通地线分段绝缘的地线连接方式,并与常用地线运行方式的地线损耗进行了定量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地线连接方式的地线损耗仅为常用运行方式的25%,节能效果明显,同时OPGW电气上保持连续,其通信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电解地极降低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丹  王洪泽 《电力建设》2004,25(10):25-0
DK -AG电解地极是以美国叫做“电解离子接地列阵”的专利技术为基础 ,综合国外其他电解地极优点研制成的一个降阻产品。该产品降阻稳定性高 ,无污染 ,降阻效果好。采用DK -AG电解地极对云南铝厂整流变电站地网进行了第 2次改造 ,与原方案相比 ,减少地网面积 2 5 0 0 0m2 ,节约投资 5 5 .1% ,工期由 2个月降至 7天。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一种计算机辅助测量接地阻抗的设备,该设备引入了测量接地点与辅助接地点之间的瞬时电流,通过测量被测接地点的接地电势差,利用校正的方法消除外部噪声的影响,再用估测的方法,测得接地电势的升高值和接地阻抗值,从而克服了传统的电压测量法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直流输电工程与高速铁路的迅速增加,直流接地极与高速铁路相接近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研究直流输电地中回流对高速铁路系统的影响,通过分析高速铁路系统的构成及直流通路,建立了其电路模型,并通过电磁场方法求解出了该模型的电气参数和直流输电地中电流在其上产生的地电位,将两者相结合构成了直流输电地中回流对高速铁路系统影响的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了高速铁路沿线地电位分布和流经牵引供电系统变压器的直流电流,分析了土壤电阻率、直流接地极距离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直流输电地中电流对高铁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基本无影响,但对牵引变电所、AT所内和分区所变压器有一定偏磁影响,设计时应重点校验。  相似文献   

20.
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接地距离继电器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提高其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在分析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动作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自适应动作特性的修正方法,从而使修正后的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既有很强的抗过渡电阻能力,又能有效地防止暂态超越。仿真结果证实了这种继电器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