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介绍了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制备方法。综述了高显微硬度复合镀层、耐磨性复合镀层、耐蚀性复合镀层以及其它特殊功能复合镀层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总结了目前纳米微粒复合镀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其以后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化学镀(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WC纳米微粒的添加量对镀层中微粒含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研究发现,纳米微粒镀层的硬度随着镀层中WC纳米微粒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测量(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在NaCl溶液中的开路电位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发现其耐蚀性能要优于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3.
防银变色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银镀层“自身”抗变色能力。研究了溶液组成,复合微粒的种类和含蛭及电流密度等因素对镀层各种理化的性能的影响。采用该技术制备的银基复合镀层不仅我观光亮、硬度高、孔隙率低,能保持银镀层原有的优良导电性能,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抗变色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氨基磺酸盐电解质溶液中,采用超声波辅助电沉积的方法,于纯铜板表面制备了Ni-Co/ZrO_2复合镀层。研究了超声波功率对Ni-Co/ZrO_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相结构、显微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直接影响复合镀层中纳米微粒的复合量,从而影响复合镀层的结构和性能。超声波功率为240 W时所得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纳米微粒的复合量最大,耐蚀性最强。同时,超声波功率为240 W时引起的阴极极化最大,有利于纳米微粒与基质金属的共沉积。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铜基纳米碳化硅复合镀层。研究溶液搅拌方式或溶液中引入添加剂,对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利用超声搅拌制备的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平整而且致密,与磁力搅拌所得镀层相比显微硬度提高约32%,接近143 HV,磨损质量损失降低约33%,每平方毫米为0.056 mg。溶液中引入添加剂,制备的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性能无明显改观,但采用超声波搅拌制备的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性能改观较为明显。添加剂发挥的作用与超声搅拌引发的综合作用叠加,促使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性能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与纯金属和合金镀层相比,复合镀层具有更加致密的结构及更加优良的综合性能,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电沉积复合镀层的过程中引入超声波,不仅能改善镀液中微粒的分散度并降低微粒的团聚,还能进一步提高复合镀层的性能。介绍了超声空化效应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Ni-W/SiO2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SiO2纳米微粒的添加量和电流密度对镀层中微粒含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Ni-W/SiO2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研究发现,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随着镀层中SiO2纳米微粒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测量Ni-W/SiO2纳米复合镀层在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发现纳米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要优于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8.
刷镀Ni-WC复合镀层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种特殊的高粘度胶状镀镍溶液为基础,添加 WC 微粒。研究采用刷镀方法镀覆耐磨、耐氧化的 Ni-WC 复合镀层工艺。文中分析讨论了镀液性能,镀层性能以及工艺参数的影响,提出了实用性刷镀 Ni-WC 复合镀层工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电镀液中SiO2纳米微粒含量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复合电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铜电镀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SiO2纳米微粒可使复合材料镀层维氏硬度提高,镀层晶粒得到明显细化,镀层致密度提高,随SiO2纳米微粒含量提高镀层导电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钛合金Ni-P-PTFE-SiC复合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工设计通讯》2017,(11):144-145
在传统镀液中添加软质微粒PTFE和硬质微粒Si C,使两种微粒充分混合分散在镀液中,施镀时发生Ni-P-PTFESi C共沉积,在钛合金表面形成Ni-P-PTFE-Si C四元复合镀层。并与Ni-P镀层、Ni-P-PTFE复合镀层、Ni-P-Si C复合镀层进行了比对,分析了复合镀层微观形貌的变化情况及PTFE微粒和Si C微粒的加入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PPTFE-Si C复合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多孔泡沫镍为基体,通过在瓦特镀镍液中复合电沉积,得到Ni-TiO2复合镀层.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pH、时间、镀液中纳米TiO2质量浓度及分散剂种类对Ni-TiO2复合镀层的TiO2含量、表面形貌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TiO2质量浓度10g/L,pH=4.0,阴极电流密度30 mA/c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A u-S 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S iO2纳米粉体的浓度对A u-S 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X)对复合镀层进行了表面形貌和能谱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分析了粉体对金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S iO2浓度的增加,镀层中S iO2含量与镀层硬度随之增加,在镀液中S iO2质量浓度为15 g/L时,两者出现最大值;另外S iO2粉体的加入细化了复合镀层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酰胺大分子链掺杂基质金属锌的复合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控制电化学参数 ,在金属锌离子电沉积的条件下使丙烯酰胺的电聚合也在阴极表面上进行 ,聚丙烯酰胺大分子链在形成的瞬间不断地进入金属锌镀层 ,形成在分子层次上掺杂的锌 /聚丙烯酰胺复合镀层 .并对镀层外观、结合力、润湿性和涂装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Fe-Ni-P-Si3N4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并且系统地研究了镀液组成以及工艺条件对镀层的组成和外观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Cu-Sn-Zn合金镀层自润滑性能差的缺点,在Cu-Sn-Zn合金镀液中加入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采用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了Cu-Sn-Zn-PTFE复合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焦磷酸铜24g/L,氯化锌12g/L,甲基磺酸锡15g/L,焦磷酸钾20g/L,酒石酸钾钠22g/L,全氟辛基磺酸钾18g/L,PTFE乳液32g/L,温度50~60℃,pH值11.5,电流密度1.2A/dm~2,搅拌转速300~600r/min,时间120min。考察了镀液中PTFE的质量浓度对镀层的耐磨性、显微硬度、结合力、PTFE的质量分数、外观的影响,并表征了Cu-Sn-Zn-PTFE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和成分。随着镀液中PTFE的质量浓度的增加,镀层的耐磨性改善,显微硬度和结合力下降,PTFE的质量分数先增大然后保持不变。镀液中PTFE的最佳质量浓度为32g/L,在此条件下制得的Cu-Sn-Zn-PTFE复合镀层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刘新院  郝建军 《电镀与精饰》2011,33(1):20-23,41
介绍了电化学方法制备多层膜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单槽法和双槽法制备多层膜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简述了制备多层膜的电化学方法,为制备多层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介绍了多层膜的表征手段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将Si3N4纳米粒子加入电镀镍的基础镀液中,在碳钢上制备了Ni–Si3N4复合镀层。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复合镀层的表面晶粒细小致密。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镀层表面以Ni元素为主,且含有少量的Si和N。随着镀液中纳米Si3N4粒子含量的增加,镀层的显微硬度升高。热震法和划痕法实验表明,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洪祥乐  王孝荣 《电镀与涂饰》1995,14(3):36-38,49
研究了化学镀Ni-P-SiC复合镀层的工艺、镀液组成和镀层性能。镀液中的SiC微粒含量为10 ̄15g/L时,可得以硬度和耐蚀都较高的镀层。  相似文献   

19.
脉冲电沉积Ni-SiC复合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镀在45#钢表面制备含有SiC微粒的镍基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SiC的质量浓度、脉冲平均电流密度、pH值对Ni-SiC复合镀层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镀工艺条件的改变影响复合镀层中SiC的共沉积量和镀层的硬度,当镀液中SiC质量浓度为20 g/L,平均电流密度为40 A/dm2时,镀层中SiC体积分数为14.3%,硬度约为镍镀层的1.7倍.  相似文献   

20.
(Ni-Fe)-ZrO2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在硫酸盐溶液中制备了(Ni-Fe)-ZrO2复合镀层。讨论了ZrO2微粒含量对复合镀层硬度的影响规律,对镀层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ZrO2质量浓度为8 g/L时镀层的硬度最高,复合镀层的耐蚀性明显提高,表面形貌测试明显看出有ZrO2微粒沉积在镀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