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炜 《梅山科技》1996,(1):59-60
分析焦炭强度指标M25,M10及M40,M10对试验焦炉的适应情况,提出M40,M10指标可作为暂时性强度指标使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近年来昆钢新焦配合煤结焦特性指标变化对焦炭热态性能造成的影响,找到配合煤结焦特性指标与焦炭热态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提出配合煤结焦特性值x、Y、G、b适宜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3.
寇占喜  高志军 《河北冶金》2003,(3):17-19,24
针对7次指定配比的单炉检查实验结果,分析镜质组反射率R max分布图,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10、Ml0与G值、Y值、JM/SM用量之比的关系,认为R max分布图能够预测、反映M10、M10,应逐步由它取代目前的以G衡量配合煤指标的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影响焦炭强度的诸多因素,并选取主要影响因素作为预测自变量,建立了二元回归模型,分别运用最小二乘法和EXCEL统计分析函数实现了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预测焦炭强度的回归方程,通过实际生产数据验证了其准确性。该回归模型的建立对焦化厂控制焦炭质量、优化配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奚兆元  解生芬 《炼铁》1989,8(1):17-24
通过焦炭米库姆与JIS 转鼓的对比试验,积累了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一组相关式,发现凡焦炭的抗碎性指标和抗磨性指标间存在相关关系,那末这种焦炭在米库姆指标和JIS 指标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添加煤沥青提高焦炭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进行了煤和煤沥青共炭化试验,将煤沥青添加到20kg焦炉内进行炼焦试验。结果表明,煤沥青对武钢用煤有一定的改质作用,添加煤沥青可提高焦炭强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配合煤水水分对焦炉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水分范围,以及为稳定配合煤水分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回归分析法找出配合煤灰分含量与焦炭机械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用于测算强度数值及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有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宝钢焦炭强度预测和配煤煤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国内外炼焦配煤控制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宝钢焦炭强度预测和配煤煤质控制方法的基本思想,构筑了一种新的预测焦炭强度的参数CCI。根据试验获得的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进行了焦炭强度的预测,宝钢焦炉焦炭的DI15^150、CRI和CS折预测值与实测值有关很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邵泉心 《炼铁》1997,16(3):49-52
焦炭不仅是高炉过程的热载体和还原剂,又是高炉料柱的支撑结构和疏松物,伴随高炉的大型化和焦比的降低,焦炭质量的研究工作倍受重视。文献资料表明,焦炭的机械强度与高炉产量、透气性以及焦炭的反应后强度密切相关,然而各国采用的试验方法和强度指标的标记不同,往往无法对比,对于如何恰当地选择焦炭强度指标认识也不够明确。本文谨就焦炭机械强度测定方法、强度指  相似文献   

13.
14.
张树华 《武钢技术》2003,41(5):17-20
对武钢烧结厂第四烧结车间435m^2烧结机投产后,为了优化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满足大型高炉需要。在提高四烧烧结矿转鼓强度方面所作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措施,四烧转鼓指数得到很大提高。烧结矿质量得到了炼铁厂的认可。为了进一步满足炼铁高炉对提高入炉品位的要求。需要继续开展强化烧结手段的研究。提高烧结矿强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40kg小焦炉模拟唐钢炼焦制气厂的生产过程,研究高温焖炉时间、堆密度和配合煤的细度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焖炉时间控制在180min,配合煤堆密度控制在0.8t/m。左右,配合煤的细度控制在77%左右时,焦炭的冷态强度和高温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16.
王福先  吕桂双 《河北冶金》2011,(8):11-13,51
利用40kg小焦炉,进行配合煤堆比重与焦炭强度相关性炼焦对比试验,研究确定了配合煤堆比重与焦炭强度的相关关系,并成功应用于宣钢炼焦工业生产,有效提高了焦炭强度和产量,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19.
采用40 kg小焦炉模拟唐钢炼焦制气厂的生产过程,研究高温焖炉时间、堆密度和配合煤的细度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焖炉时间控制在180 min,配合煤堆密度控制在0.8 t/m3左右,配合煤的细度控制在77%左右时,焦炭的冷态强度和高温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